01
今天刷微博时,有一个关于朋友的话题,点进去看到了一条评论:“我觉得我身边朋友很多,但都不是长久的那种,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留不住朋友的人,不会主动和老朋友联系,也不爱出席什么聚会,每次别人问起玩得最好的朋友,我觉得答案看似很多,却总是一时语塞。”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不禁回想起这些年常常听到的一些对话
“诶!你知道吗?我以前有个好朋友都要结婚了,可我才刚知道。”
“不会吧,你俩以前不天天一起 上下学吗?好的跟一个人似的。哈哈哈哈”
“以前和你一起吃饭那个女孩去哪了?感觉好久没看见你俩一起了?”
“哦哦,她没去哪啊。不过我们早就不一起吃饭了。”
是啊,细细想来在这个世界上。可能不一定每个人都有心头的“朱砂痣”和窗前的“明月光”,但哪个人没有几个走散了的老朋友呢?
我也不例外
小时候一起用积木玩“餐厅”过家家的玩伴们;
小学的时候,一起上下学,彼此在对方家里吃饭的小姐妹;
中学的时候,一起看言情小说,一起追星,一起哭一起笑的好友们;
高中的时候,一起刷题,一起吃食堂那没什么滋味的饭菜的同学们;
大学的时候,一起睡在一个被窝,一起倾诉过内心深处想法的室友;
这些曾经与我亲密无间的人们,其中有些人,我们因为时间,因为距离,因为矛盾,或者没有任何原因,慢慢的只能成为了群发对象。
02
有一位好友曾经和我说,她觉得三个人的友谊太累了,无论她怎么努力,都无法真正的和另两个人融入到一起,慢慢的,三人同行的时候,她变成了一个走路很快的人,无非就是为了在另外两人聊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不让自己显得那么尴尬。
记得当时我安慰她时说道,这些事情强求不来,一切随缘。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些话说的时候简单,但真正放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又是很难做到。
很多时候我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留不住朋友的人”,一方面是性格使然,一定程度的自视清高(在这里吐槽吐槽自己)让我给别人一种高冷的感觉,另一方面,可能是我对朋友的要求太高,我不满足于仅仅是可以玩到一起,更想要的是三观的高度一致,可以理解和包容彼此。我即想“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想要自私到“形影不离"。
03
可能我很少主动,再加上年幼时的搬家、升学等原因,使我甚至没有一个可以真正用得上“闺蜜”这个词的好友。
所以曾经幼稚的我,在自己的朋友提到自己闺蜜的时候,看到和她合影的那个人不是我的时候,我有过伤心,有过嫉妒,有过装作的淡然和不在意。
那时幼稚的我心中甚至有愤怒,我在想我对你那么好,那么真诚的认真的对待那你,为什么换不回你同样的对待?后来长大了,我也明白了,谁都不属于谁,谁都不是谁的归宿,我诚心对待你,我们曾有过闪光的友谊,我们相互温暖过,相互慰藉过,那就足够了。
我个人很喜欢《琅琊榜》这部电视剧,不仅仅是因为其中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情节,更多的是是因为贯穿其中、无处不在的家国情怀。剧中有很多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但其中景睿离开金陵出发去南楚,和林殊告别的一段尤为深刻。
景睿:
我曾经因为你这么做而非常难过
可是我毕竟已经
不再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孩子了
我明白了凡是人总有取舍
你取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
舍弃了我
这只是你的选择而已
若是我因为没有被选择
就心生怨恨
那这世界间岂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谅之处
毕竟谁也没有责任要以我为先
以我为重
无论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强求
林殊:
景睿,你我相识以来
你对我一片赤诚
可是我却如此待你
景睿:
我之所以这么待你
是因为我愿意
若能以此换回同样的诚心
固然可喜
若是没有
我也没什么后悔的
若我能换回你同样的诚心,固然可喜,若是没有,我也没什么后悔的。
既然我们彼此无缘,那只愿我们能够在各自的岁月里熠熠生辉了。
04
现在的我,很多时候在和他人相处的过程怀着一种珍惜但不强求的心态。或许是在度过了一阶段的大学生活,更加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相识容易相知难得道理。对待我的朋友,我想你的时候,会给你发消息,问问你好不好。当我没那么想你的时候,我不会主动去找你,但我一定没有半分轻视我们友谊的想法。
写道这里,真的很感谢我生命里出现的好朋友。或许我们都有些懒,没有那说不完的一箩筐话,但在降温的时候,会收到对方一句多穿点衣服,在生病的时候,会收到大礼包,在看到对方喜欢的东西,会立即买下快递过去,在看到好看的剧时,立刻分享给对方,会因为记得我喜欢狗,大老远的把宠物狗玩具给我带回家……
心安,是最妥帖的友情。我们不必为我们今天没有联系而担心我们的感情,不必为我们好久没有在空间里@对方而焦虑,不必为一句祝福没有及时送到而忐忑。因为我们彼此知道,对的人,从来都不会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