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里唱着:“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
《我们》里写着:“曾经亲手把时间变慢,可惜我们,没有等我们”
《后来的我们》说着“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
电影里,重逢的林见清问方小晓、
“如果我们当时没有分手呢?”
“我们后来也会分手。”
“如果我们就是不管不顾在一起了呢?”
“那我们可能已经离婚了。”
“如果你肯相信我,陪我坚持到最后呢?”
“那你也许就不会成功。”
“如果当时你没有走,后来的我们会不会不一样?”
“可是没有如果”
“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只是没有了我们”
或许我是个感性的人,这段承包了我所有的泪点。
从上九天揽月,下九海捉鳖,
从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到只是没有了后来的我们,
从小晓说再大的难和苦,两个人也显得比较轻松
从小晓说,面给你留了一半,见清我走了,
到后来说你如果鼓足勇气追上火车,我会跟你一辈子,
从他们每搬一次家,每推开的一扇窗,
从雪地到车上那段I miss you 独白,
到见清承诺小晓“上九天揽月,下九海捉鳖,”,
可最后却也只能祝福小晓会遇到这么一个对她的人而已
《后来的我们》讲述的遗憾,并不是什么阴差阳错,
不是“如果当时我们能不能那么倔强,现在也不那么遗憾的”假设,
也不是“我以为你会挽留,你以为我会回头”的遗憾,
故事里没有如果,一切不是偶然。
小晓说:“为什么从来都没有一个,从头到尾都是幸福的。”
林见清说:“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后来的他们成为了这个故事的主角,如此幸福的他们也会走上了不幸。也许直到最后,见清都不知道小晓有多爱他。
影片一开始,放假回家的见清,对父亲说;“没有粘豆包,怎么能算过年呢?”像个孩子般讨着要吃老林做的“粘豆包”。,看着日益衰老的父亲,心里也暗暗发誓,一定要父亲过上好日子。
知道小晓想要嫁给北京人,让自己成为有北京户口的人,见清发誓,一定要在北京买一套房子,
为了这个誓言,见清拼命的工作,买电脑,摆地摊,做游戏客服等等,当自己终于在北京买房了,想要父亲和小晓搬过去一起住的时候,
父亲说;“这是你的好日子,不是我的”,
小晓说;“我们当初分手,不就是因为我没房子吗?”
他以为的“好日子”,对于老林却没有意义,而见清自己,为了这个所谓的“好日子”,错过了和小晓太多的欢乐时光。
直到后来,粘豆包酸了,老林去世了,他才懂得缅怀小镇的年夜饭,方小晓彻底走了,当一切无可挽回,他才明白什么东西最重要。
他以为,只要自己买房了,就可以安排自己和别人的一生。可惜,他却忘了,小晓爱上他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见清可以给小晓什么,而是因为他爱上一个人,就不怕付出自己的一生。
遗憾的是,直到机会摆在眼前的时候,见清都没有明白这个道理。以至于错过了最后一次挽回的机会。如果当初见清明白这个道理,或许这是个幸福的结局,可惜,依然没有如果。
《后来的我们》精妙之处就在于,它的结局似乎没有如果。
就像《致青春》的陈孝正,如果他没选择出国,不去为了名利而背叛女友,那么他后来就有可能和郑微过上平凡幸福的生活。可惜的是,故事的结局,都是以悲剧收场。
这也是刘若英想要告诉我们的,如果没有这些如果,我们又怎么会去懂得他们呢?没有经历过黑夜哭泣的我们,最后又怎么会成长呢?我们的一生,不都是在如果中度过么?又有谁可以自豪的说着,自己的人生没有如果呢?
正如刘若英的《后来》,她希望我们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会发现其实唱的是我们。同样,对于《后来的我们》,她希望观众看电影时,会发觉这其实讲的是我们自己的故事。
有人说,不能带着现任去看这部电影,因为不能当着现任的面,来缅怀前任,来缅怀和前任的错过和遗憾。我觉得有点儿夸张了。因为当你在缅怀前任的时候,你的现任,也在缅怀属于自己的青春伤痛。
可是,这些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样青春故事里的错过和遗憾,属于每一个人,属于每一个人的爱情,也属于每一个人的人生。
影片中最让人戳心的一段,应该是老林的那一封信。“缘分这事,能不负了对方就好,要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的确,真的很难,人生难免会有错过和辜负。
就算,我们成为了后来的我们,我们都明白,这份错过里,有着我们深深的遗憾。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
见清在游戏里说;如果伊恩再也找不到凯莉,他的世界是黑白的。
这也是为什么,刘若英要用黑白和彩色这两种影调像,来区分不同时空的故事了。
这是她留给电影,留给我们的一个理由,也是对于见清承诺的一个延伸。但更多的是,对于现实世界中的爱情,一种发自内心的释怀和叹息。
在影片的结尾,有两个彩蛋,一个是现实中的男女,挨个举起缅怀前任的留言板。另一个是在自己演唱的《后来》里,向前任告白。
他们之中,有哭的,有笑的,有笑着哭的,有哭着笑的。看起来是在一起缅怀前任,可都不过是后来的我们,对于青春伤痛的一种释然吧!
相对于电影来说,我的文章并没有太多的感染力。
但是,
我希望后来的我们,
都能够有勇气的说;
见清,再见:
小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