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云:“炼功须磨性,学功先做人。”这是对那些欲登健康养生大雅之堂者最最基本,也是最最根本的要求。
纵观世间养生方法虽百千万种、形形色色,最终不过是【磨性】与【做人】两者合二为一而已。
【磨性】即在滚滚红尘中打磨那已沾满污垢似镜子般的【如来真性】,让其镜见秋毫,觉察自省!
【做人】即是做一个眼界开阔、【宅心仁厚】的【如来真人】而已!
养真子说:“仁者人也。人而不仁,欲成真人,无有是处。”
即:“儒家所提倡的所谓【仁】呀!也就是慈爱众生的人而已。人如果没有一颗仁爱之心,要想成为如来真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又道:“吾谓儒之所谓仁,即佛之所谓舍利,仙家之所谓金丹也。”
又说:“我认为儒家所说的【仁】,也就是佛家所谓的【舍利】,道家的所谓【金丹】呀!
【心】者仁之舍也!【仁】者心之主也!
我们这颗心就是仁的房子!而这个仁即是心的主人!
这世间无论是谁,只要将这颗心打扫得干干净净,随之而来的就是【元气复归】,四肢百骸没有一处不舒畅无比、健康快乐的!
一旦达至此种境界,再回过头来观察寰宇间的万事万物,就像一体同化般的没有了分别!
因此说:一日战胜或克去自己的私欲,天理便自然恢复。
【天理】既已恢复,【仁】便在其中了,此即是天地间生生不息的理。将这天地间生生不息的【理】存于【人心】,便称之为【仁】。
人们将自然界植物结的果核,称之为【仁】。将人之真心命名为【仁】,也是因为【仁】能够繁衍生息的缘故。
我们为何不将这生生不息之【理】,而存养于自己的【如来真心】呢?
吴临川说:“凡具备仁爱之心的人,必定寿命长且久。”
我养真子也常用这个标准观察天下的人们:
“凡是脾气温和的人长寿;本质慈悲善良的人长寿;气量宽宏的人长寿;相貌敦厚的人长寿;言语简默的人长寿。”
总之:凡是脾气温和的、慈悲善良的、气质宽宏的、相貌厚重的、言语简默的,仅仅具备“仁、义、礼、智、信五【仁】的一个方面,就能够达到健康长寿!
倘若这【五仁】都做到了,这人寿命的长短,不问便可晓而知了。
具备仁爱之心的人喜爱山,这是由于山虽然是物质,却具有亘古不迁移的特质。纵观大千世界物质的长寿,没有超过山的。
山能够常静。具备仁人之心的智者,亦处于常静之中。处静则神凝气结,精满形固,哪有不长寿的道理!
白鬓老人说:
颜回向老师孔子问仁的意义。孔子教他用克己复礼即能够克制约束自己的私欲,真心诚意地实践礼仪规范,奉行天之道,令他一刀两段。此即是禅宗所传的顿教!
仲弓向老师孔子请教仁的含义,孔子教他居敬行恕,效仿大地之道。叫他日积月累、循序渐进,这也就是禅宗所传的渐教!
就在阙里亦即孔子教授学生的地方,孔子已经用【克己复礼】的顿教之法,和【居敬行恕】的渐教之法教授门生。哪里还用等到禅宗南边六祖慧能,和北方神秀大师,才开始有顿教和渐教之法的差别呢?
覚明居士:
道要德培固持恒,德一既久熟化仁;
仁者爱人敌安在?不仁绝难成真人;
儒家所谓仁精要,即佛舍利金刚灵;
亦如仙家金丹就,殊途同归大道行;
心为吾人仁之宅,仁者我心主神明;
此心若然清静了,元气复归藏肝魂;
四肢百骸无不畅,旋视万物同一成;
克己复礼仁归至,天地生生万象形;
具于人心仁称谓,取其繁衍生息勤;
物之结实果仁是,生生不息天理循;
若将此理存心养,仁者寿康当下擒;
温和慈良宽宏寿,厚重简默寿跟随;
临川所论仁者寿,此乃五仁之一情;
一仁康健尚能保,五仁齐备寿可盈;
仁者乐山亘古在,常静气结聚神凝;
精满形固活当下,不寿之寿享康宁!
无戒21天写作训练营 第十九天 覚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