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络被一个小短片刷频了。那是一个婚礼现场,新娘的父亲对来宾致辞,说了一段感人的话语,双手合十下台去,新娘顿时失态痛哭,随即对着父亲下跪磕头,在场嘉宾无不动容。
父亲是这样说的:第一个抱她的人是我不是你,第一个亲她的人是我不是你,第一个爱上她的人是我,不是你。如果哪天你不爱她了,不要告诉她,你告诉我,我来带她回家。
多么霸气又无私的爱。这让我联想到偶像剧中最爱女主却没有机会与女主终成眷属的男二。不是有句话这样说吗,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
我没有这个福气在伟大的父爱中长大。我的父亲只有小学文化,而且个性极为自私,同时对待感情简单粗暴,这些缺陷经过他成长的那个贫穷年代的锻造更加凸显出来,成为他特殊的人格,乖张,易怒,对家人处处挑剔指责。
我的母亲自认嫁错人了,但最终也没有离婚,同时在不断的争吵中,性格也变得暴躁易怒。
我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面,家里面时时刻刻总有战争。天天都得小心翼翼。总怕哪句话说的不对或者哪个行为不对引爆家庭争执。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贪玩,趁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把父亲的金戒指拿出来,想戴在手上。但是孩子的手指是很细的,戒指太大了。于是我就想了一个主意,很聪明的拿扳手过来,把戒指夹小了。
其实孩子是没有任何坏心的,他只是对一切东西都太过于好奇,每件都要尝试一下。
结果父亲回来以后,他的眼里只有金戒指,把我一顿暴打,我浑身上下全是淤青,母亲一开始并未吭声,见我快要被打死了,方才急忙出来制止。
第二天,母亲就带我去集市上找了一家金店,把戒指修好了。
事隔30多年的今天,跟母亲谈起此事,母亲只是淡淡的说,为什么你只记得这些事,对你好的事不记得了吗?好像说的我是忘恩负义,不知好歹。
我也一度怀疑过,我这样是不是心眼太小了,对父母不知道感恩。我彷徨过,在对父母爱与不爱中纠结过。但是我深深的知道,我是期望能爱他们的,也期望能得到他们的爱和包容。
但是却爱而不得,甚至在我结了婚,有了孩子以后,这种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善。我好像成了他们的撒气桶,任何埋怨,指责和不理解都可以冲我来。我无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其间也得不到沟通,指责时可以不择言辞。
我生长在这个家庭里面很痛苦,我总觉得是我不好,是我不完美,所以得不到爱。
谁痛苦谁改变。后来我接触到了心理学,看了很多心理治疗方面的内容,才逐渐从痛苦中走出来。
我暗暗的下定决心告诉自己,我一定不能让这种悲剧再发生在我的孩子身上。
不得不承认,在父母所处那个贫穷的年代里,一家好几口人,能顺利养大,吃饱穿暖就不错了,能有几人在成长的岁月里没有被亲情伤害过,刻下痛苦的烙印。
那些被“宠大”的孩子简直是珍稀物种。他们在孩子养育过程中拿出的种种“心机”使得孩子在爱与关注下健康成长,保有了健全的人格。他们何其幸运。
接触了心理学,了解了与孩子的相处之道,才知道养育一个孩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有其自身成长的规律。不是说给他吃,给他喝就可以了。孩子的心是一个娇嫩的幼苗,需要小心灌溉,勤加修理方能在日后开出鲜艳的花朵。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唯一可以依赖的人。孩子早期建立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是首先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循循善诱,细心教导,耐心包容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并不是孩子生命的主宰者,我们创造他的时候,并没有征得他的同意,而且他的到来,也是他出自对自身生命的热爱借助母亲的力量来到这世上。
所以我觉得应该怀有感恩的心去对待他。我们爱他,不是因为他有多么的完美,只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
他优秀,我为他感到高兴;他有缺点,我也会从另一个角度欣赏他,肯定他。我会引导他走上正途,但是他如果犯了错,或者在人生旅途中遇到坎坷,我也会在任何时刻不吝惜我的怀抱,无条件的爱他,接纳他,帮助他重新站起来,给他勇气和支持。
在任何他需要我的时候,我会对他说:别怕,妈妈永远在这里守护你,我的怀抱永远为你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