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终身成长》第2.2.6章《奔腾年代》
第一,奔腾年代。
1)正在经历大萧条的美国,将一匹衰弱的马,和一队各有不如意的骑手,当作象征;
这预示着,人们通过毅力和志气,可以取得非凡成就。
2)《奔腾年代》的主角是一匹衰弱的马,故事讲的是一个团队的故事:
骑师、马的主人和驯马师,他们每人都有着各自的不如意。
因为他们决心坚定,排除万难,将自己变成了人生赢家。
3)同样感人的是该书作者劳拉·希伦布兰德的故事。
她在大学期间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征,经常无法正常工作。
a)但“马儿做到了”的故事吸引并启发了她,让她写出这部真诚、壮丽、用意志取得胜利的故事。
此书既体现了马匹的胜利,同样也证明了她自己的胜利。
b)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角度来看,这些故事展现了努力改造现状的力量。
这种力量可以改变人,也能改变一个人的能力。
c)但是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眼里,这个故事讲的,不过是三个男人和一匹马的故事:
他们都有缺陷,所以不得不付出加倍的努力。
第二,加倍努力:高风险
1)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努力是有缺陷、有不足的人要做的。
当知道自己有缺陷,努力不会有什么损失;
若自己与众不同的是自己完美无缺:
他们被外界认为是天才或具有某些才能,那么努力会带来损失、贬低原有价值。
2)小提琴家娜佳·萨莱诺-索南伯格,10岁时与费城管弦乐团合作,完成了她小提琴处女秀。
到茱莉亚音乐学院跟随著名的教育家多萝西·迪蕾学习后,她才发现自己有很多糟糕的习惯。
a)指法和运弓有问题,拿琴的姿势不正确,但她拒绝改变。
几年后,看到其他学生迎头赶上、超越了她,她的自信心严重受挫。
她觉得自己曾经那么成功,报纸将她称为神童,但现在感觉自己像个失败者。
b)神童害怕努力付出所有后,还会失败、还不够优秀,那时就没任何借口,
这是固定型思维者的最大恐惧。
若参加试演、没有真正为之努力、没好好准备、没尽全力,输了还有个借口。
这种恐惧笼罩着她,让她止步不前。
c)她曾经不带小提琴去上课!经过了很多年的忍耐和理解,后来有一天,老师对她说:
若下次课再不带琴,她就不能进教室。她以为老师在开玩笑!
但是老师再说:若她想浪费天赋,老师不想参与。这状态应到此为止。
3)为什么努力如此令人恐惧?
有两个原因。
第一,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了不起的天才无需努力。对努力的需求会给能力笼上阴影。
第二,就像萨莱诺-索南伯格说的,它让人再也无法去找借口。
a)若没努力,你可以说“我本可以[此处随意填空]”,而一旦你努力过了,就不能再这么说了。
有个人曾说:“我本可以成为马友友(Yo-Yo Ma)。”
如果她真的为之努力过了,她就不能再说这句话了。
b)萨莱诺-索南伯格很害怕失去迪蕾这个老师。
她终于想通了:努力后的失败是一种诚实的失败,比不努力的方式要强得多。
所以她开始跟老师一起为一场比赛训练。她第一次付出了她全部的努力,最后赢得了比赛。
c)如今的她说:现在我知道了一个事实:
你必须为你最喜欢的事付出最大的努力。若你热爱音乐,你一生势必要为此而奋斗。
第三,努力不够:高风险。
1)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中,面对很想要的东西,且有机会得到,很难想象我们可以什么都不做。
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我原本可以”的想法,不会让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感到安慰,反而会令他们心碎。
a)著名的作家和剧作家卢斯,两次当选国会议员,并曾担任美国驻意大利大使。
她的公众生活和私人生活的不幸让她一直无法回到她最爱的事业——写作戏剧上去。
b)她的作品《淑女争宠记》,曾获得巨大成功。
但是作为政治人物,她不能再继续创作这类讽刺、性感的喜剧了。
对她来说,政治不能让她发挥她最看重的个人创造性。
c)当她回顾过去时,她不能原谅自己没有继续追求戏剧梦想的选择。
她说:“我经常会想,如果我会写自传,我的题目会叫作《一个失败者的自传》”
2)美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比利·简·金说,这取决于人想回顾些什么,或者想说些什么。
a)金说:她同意卢斯的观点。
她可以回顾过去然后说“我原本可以”,那就是将未使用过的天赋像奖杯一样抛光抛亮。
b)你也可以回顾过去,然后说“我为我最重视的事情付出了所有努力”。
想一想,你希望回顾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然后选择你的思维模式。
3)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当然,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也在书里读到过这样的话:
成功意味着做到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要强于他人;
失败是一次机会,而不是死刑;
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关键。
a)固定型思维的人,无法将这些话化为实际行动;
因为他们的基本思维模式,是认为个人能力不可改变的这种信念,这给了他们完全不同的观点。
b)成功仅仅意味着比其他人更有天赋,失败确实会对你做出评判;
而努力是那些无法依靠天赋成功的人才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