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1】精忠报国
【释义】形容精心忠诚,报效祖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出处】《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j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成语2】怒发冲冠
【释义】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原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又出自宋·岳飞《满江红》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成语3】仰天长啸
【释义】抬头朝天大声呼叫。形容情绪高昂、意气风发的样子,形容一发不可收拾。也指为排遣郁闷而仰头呼叫的情态。古人常以此抒发悲愤之情或以此述志。
【出处】宋·岳飞《满江红》:“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打金兵,岳飞表现神勇。镇压匪乱或农民起义军,岳飞也是富有经验的。
宣和四年(1122年),二十岁的岳飞刚从军,当上“敢战士”小队长时,首战的对方就是陶俊、贾进带领的一帮贼众。
靖康元年(1126年)十月,再次入伍的岳飞领兵降服了在相州占山为王的吉倩。
建炎三年(1129年),在汴梁南薰门,岳飞带领八百人击退张用、王善领导的数万人。
绍兴元年(1131年),先后平定游寇李成、张用的叛乱。
绍兴二年(1132年),征讨曹成集团。
绍兴三年(1133年),领兵灭掉了吉州、虔州多支反朝廷武装。
既然是忠君卫国,外辱要抗击,内乱也得消除。
题骤马冈
立马林冈豁战眸,阵云开处一溪流。
机舂水沚犹传晋,黍秀宫庭孰悯周?
南服只今歼小丑,北辕何日返神州?
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
在岳飞的心中,对付作乱的匪众只是“歼小丑”,而乘车北驱“返神州”才是最大的愿望啊!
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来到洞庭湖剿匪前线,采用遣人诱降、列舰威胁等计策,又在湖中采取开闸泄水、以草滞船等战术,最终彻底剿灭杨幺的部队,并将俘获的数万降军收入岳家军。
因洞庭平乱之功,次年初,岳飞回到京城临安后,他的职务始升为检校少保,还获得了武昌郡开国公的封号。
此间,岳飞又接到宰相张俊的准备第二次北伐的命令。就在岳飞返回鄂州作战前部署时,他的母亲姚氏却不幸病逝在军营。岳飞悲痛不已,在请求三年服丧假而不得的情况下,四月扶灵赴庐山葬母,五月便匆匆返回军中,七月便被任命为河东宣扶使,誓师北伐。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岳家军一举收复了汝州、颍州、商州、虢州、伊阳等多处失地,可谓捷报频传,当岳飞要继续北渡黄河,乘胜收复河北境内的失地时,赵构却不再支持,无奈之下,岳飞只得回师南下。
到了鄂州,岳飞越想越气:多好的机会啊,难道就这样错失了?从军十多年,特别是靖康之变以来,南征北战,还不是为了消灭金贼、收复河山?
一场大雨过后,岳飞凭栏远眺,禁不住仰天长啸:
【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虽说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但毕竟君是君,臣是臣,君不想继续打下去,臣又能有什么办法?
然后,赵构就调岳飞沿长江东下,与张俊、刘光世一道去对抗刘豫进攻淮西的三十万大军。金兀术趁机南侵襄汉,攻势猛烈。危急关头,又是岳飞领兵北伐,敌军方溃退北逃。
绍兴七年(1137年),因秦桧等人从中作梗,赵构和岳飞已经定好的“扩军”和“出师”计划又泡了汤,岳飞心中气恼,就回到庐山为母亲守墓去了。
没有了岳飞的南宋国防,还有什么战斗力?得知岳飞辞去的消息后,赵构便派人到庐山苦劝多日,岳飞方下山还朝。
既来之,即战之。岳飞再驻鄂州时,多次给赵构上书反对议和。无奈赵构始终听信秦桧的投降主张,所以就坚持反对岳飞的反对议和的意见,并于次年的年底与金达成了丧权辱国的议和条约。
议和成了,岳飞心凉了。
岳飞:我强烈反对议和!
赵构:封你为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
岳飞:我不要。
赵构:封你为开府仪同三司。
岳飞:我又没立战功,封我什么官。
赵构:封你为开府仪同三司。
岳飞:说过了,不要。
赵构:事不过三,你这样拒绝我,还让我以后怎么开展工作,算我求你了不行吗?
岳飞这才勉强接受加封的决定。
赵构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地在临安做自己的皇帝梦了,哪知金国却于绍兴十年(1140年)夏突然撕毁合约,十万金兵在金兀术的指挥下,分两路直取两淮和陕西。
慌乱中的赵构又想到岳飞了。
岳飞在鄂州等了三年,现在金人竟主动送上门了,岂有不战之理?
一入战场的岳飞自然雄风不减,在蔡州、陈州、颍州、西京、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等地,岳家军所向无敌。
金兀术派上自己的特种骑兵“铁浮屠”和“拐子马”,依然是惨败。
朱仙镇之战后,金兀术不得不发出“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惊呼。
岳飞在前方打胜仗,秦桧却在后方打自己的小算盘。为逼岳飞撤军,他就想方设法让赵构给岳飞下班师诏,理由是:“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某若深入,岂不危也!”
赵构下了班师诏,岳飞不解,立即上书请求继续作战。
两天后,岳飞却在一天内接连收到十二道金牌班师诏,其中不容置辩的措辞让岳飞绝望至极。
“十年之后,废于一旦!”在班师途中,岳飞禁不住慨然长叹。
既然如此,那还待在军营干啥?岳飞给朝廷提出了解甲归田的申请,朝廷却不许。
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兀术再一次南下攻宋。大敌当前,还是岳飞领兵迎敌。
有岳飞在,想灭南宋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金国便又想在“议和”上做文章了。为了让议和顺利进行,金兀术还特意给秦桧写了封要求“必杀岳飞”的密信。
然后,秦桧就开始周密谋划,在几个月之内,一步步地剥夺了岳飞的兵权。
不让领兵,岳飞重回庐山守墓。
已是深秋,天凉了起来。半夜时分,岳飞依然睡不着。秋虫呢哝,月色朦胧,岳飞在石阶上遥望高天,往日战场上的拼杀声不时萦回在耳畔,想到遥远的故乡和软弱的朝廷,一种巨大的孤独感袭上心头: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远离了朝廷,可秦桧却并没有忘掉他。
在秦桧的眼中,岳飞就是一个非剪除不可的心腹大患。
于是,秦桧就又开始给岳飞罗织“谋反”的罪名,并将岳飞从江州庐山召回临安府。
十月,岳飞被关入大理寺。在随后的审讯中,主审官用尽手段,岳飞宁死不屈。
十一月,宋金在绍兴达成和议。
十二月二十九日,赵构、秦桧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于狱中,一同被害的还有岳飞的长子岳云和岳家军名将张宪。
临刑前,岳飞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字。这一年,岳飞三十九岁。
最后,我们来欣赏一首岳飞的诗吧——
池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你看,能征善战的岳飞是多么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啊!
他因爱而立功,谁知竟“犯了罪”。
“天日昭昭”,照出的已不是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