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占我们生命的1/3时间。这1/3却决定了另外2/3我们在哪儿睡,去哪儿玩。
这本书我最想问的一个问题
书名:《原则》雷·达里奥著 译者 刘念 张帆
我最想要在书中得到的一个解答:生活工作中应该执行的原则都有什么?
问题的动机:成功来源于正确的选择,那么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
西门子公司有句名言:只要管理层知道员工怎么想,那就能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这可能是管理都最头疼的一件事吧,体会不到他们员工的感受,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有时候我们非常不喜欢抱怨员工,认为他们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给上级给公司挑刺时,没有专心工作。
比抱怨更可怕的是“沉默”。
可以看到这部分员工都懒得抱怨了。公司在他心里可有可无,不行就再换一家,甚至厌倦自己的工作,工程责任心几近于无,工作主动性更无从谈,属于那种拨一拨转一转的类型。这种情况与个人来讲无异于在浪费自己生命,每天机械的重复昨天的工作,自认为是赚了公司便宜,实际上是自己没有算明白一个账--“生命的总账”。
从长期来看,工作占我们生命的1/3时间。这1/3却决定了另外2/3我们在哪儿睡,去哪儿玩。好好问问自己工作的态度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吧,其它的都是白扯。没用。
作为管理者如何才能打破这种“沉默”呢?我相信员工不是不想表达而管理上沟通机制、方式出了问题,因此:
1)做到探询式沟通。情况经常是这样的:好不容易与员工说几句话,自己认为是在倾听,实际上是拒绝和排斥,甚至反驳对方的观点,没等对方说完就直接给否定了。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接受训话似的,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员工好不容易提一个建议,无论怎样,一定想办法让他把事情说透,多问:你是怎么产生的这个想法?有什么证据吗?或者只是听某某人说。这样做对大家有什么好处。我是这样想的,你看我们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才做的决定,你认为逻辑上什么不对的地方?你是否有不同的证据和结论?
2)打消顾虑。说还是不说,说了领导会怎么看我,会不会给我小鞋穿。会不会给我造成什么负面的影响。也有时候,会听到离职员工说的一些听起来感觉刺耳的话,认为他们只是简单的发泄对公司的不满。其实也有真实的信息需要我们辩证的分析。他们为什么说那些话?为什么非要现在说?为什么在职的时候不说?主要是一方面没有给员工创造一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氛围。另一个是“对事不对人”的管理风格。
3)了解人类思维能力的差异。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是正常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认知上的偏差影响了每个人的选择,只有了解了这些差异,才能更好的了解员工,做到知人善用。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思维和语言等。具体如:人类是如何思考的?为何人类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如何对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测试?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类思维最大的差异来源于大脑的构造,我们的大脑由两个半球组成的,不同的人对这个半球的使用程度不同。
因此造成思维上的差异。
左脑线性分析能力强,善于循序渐进式的推理,它们更喜欢写实、精确的画作。右脑能够识别主题,整合全局,善于整体推理。这是导致了这两类人,对于同一件事关注的焦点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在会议上或展开讨论时,他们会不断的反驳对方的观点。
有些人做事受情感驱使,有些人则由理智驱使。我们每个人都有感情和理智,而当二者冲突时,有的人会向情感妥协,而有的人能更好的控制情感,让理智占主导。这两类人同样也无法理解对方。
人类思维的差异还有很多,但,请注意这里面没有说那个更好或更坏。人类思维或称心智模式是由我们本能和过去我们对于这个世界观察而来。虽然过去已经不可能改变,我们却能改变我们对它的看法。因此:
48)通过性格测试以及员工工作经历中反映的性格特点来帮助自己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这项工作需要公司进行,也是同事相互了解,并且能够在合作中充分理解、认可、考虑的部分。也是相互尊重的前提。
49)要知道,每个人的观察与思考方式不同,也因此适合不同的职位。所谓的公平并不意味着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所有人。每个人都独立存在的个体,需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管理者,要了解什么令他们积极,什么可以使他们消沉。
50)不要隐藏这些差异,坦诚沟通,以深入了解自己和员工,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并明晰任务分工。
51)要记住,看待事物与思维方式不同的人,在交流和相处上是存在困难的。试图转换一个人思维方式是困难的。
未完待续……原书更精彩。
原书下载地址:(http://www.zhibimo.com/explore/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