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即兴思维”?
“即兴思维”是我自己定义的一个词汇,这个词来源于“即兴演讲”,这是头马演讲俱乐部的一个会议环节。头马俱乐部定期举行会议来训练会员的演讲能力,它的会议由两大重要的部分构成,一个是事先有所准备的演讲,另一个则是当场抽题目,借题发挥的临时演讲。
我们首先来感受一下那些即兴演讲的题目吧:
- 如果时间倒流,你最想改变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你怎样看待这句话?
- 你觉得机器人未来会把人类干掉吗?
这是特别平常的一些话题,如果放在平时我都不会认真去看一眼,甚至觉得不屑,这有什么好讨论的?但是换一个场景,你站在讲台中央,面对台下这么多观众,抽中了这道题,看到题目不能拖延,立刻、马上开始自己2分钟的陈述,你会说点什么?很多人一开始其实都会有点懵,要快速地组织语言,要言之有物,还要克服当众演讲的恐惧,这的确是个很有挑战的环节。
我所指的即兴思维就是这种,从演讲中衍生开来的,让我们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优质高效地表达观点、快速采取更优行动的一种思维。
为什么要谈论这个话题?我又不要去演讲?
那你总有被领导点名提问的时候吧,开着会讨论事情,突然领导话锋一转,扭头问你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你也许只会说一点点,也许就只是支支吾吾,头脑一片浆糊,或者干瞪着眼,看着旁边同事抢过话头,说得一套一套,白白捡走了这个领导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
我们的想法都是很分散的,口头的表达的难点就在于需要把网状的思想用树状的结构和线性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得多了就会发现这里面有很多套路。比如,面对一个话题,可以先给出你的想法,再论说你的理由,可以讲例子,可以讲道理,结尾再升华发散一下,就像我们写议论文的总分总结构一样,按照框架来,就会顺手很多。
怎样练习这种思维?
1.学套路,不要等,马上开始
李忠秋老师有个结构思考力的理论也是如此,先设定一个框架,把握好原则,再填充内容,不管是在演讲中,在工作沟通和与人相处里都可以用这种思维:
- 首先是结论先行,明确表明观点,这样听者就很容易找到或者知道你的立场是什么。
- 其次是以上统下,依次阐明要点,对观点,也就是你的结论进行说明,给出充分的理由,让大家相信你说的结论是有依据的。
- 再次是归类分组,就是对你支持的理由要找出事实来佐证,而且事实要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 最后是逻辑递进,就是自己讲事实的顺序很重要,是时间上的,还是结构上的,还是重要程度的,分开叙述,听者就更容易知道你对这个结论的把控力,从而能相信你说的结论是正确可信的。
在说话或演讲的问题上,总有很多人很恐惧,总希望让自己准备得再多一点才开始,但是我要说,这样会陷入准备的怪圈里,一直上不了场。以上面的即兴演讲来说,2分钟内完成演讲,那就尽管去做,去开口吧,因为我们活了这二三十年早就有足够的经历可以支撑我们去说一些话题了,不要想着要有一个完美的表现,即兴最大的魅力在于真实,短时间内脑子里的想法未经雕琢,原汁原味,要相信自己的想象力,只要开始说,在说的过程中就慢慢会有内容自然流动起来。
就像我们写作一样,并不是脑子里每句话都想好了才开始动笔,而是开始写了,写完这句一句灵感慢慢萌发自然又有了下一句,越写越多,很多是动笔前没想到过的想法,除了演讲,其他方面也是如此,行动就是生产力,做完比做好重要。
2.更重要的是积累
另外,所有的说话都可以作为你的输出,是一种思考后产生的结果,要有输出当然更重要的是需要积累。没东西说是因为平时自己根本没想过,对自己周围的事件没有思考没有看法。我以前会觉得网上那些公知怎么老是爱发表观点,抨击这个抨击那个。
我当时的想法是我才不要这样,我自己内在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好呢,哪有时间操心别人的事?后来我才发现其实观察自己对某些事件的看法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念,我们不是经常会觉得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那么看看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看法,自己是持什么态度,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这样就会慢慢发现自己真正在意的是什么东西,进而剔除掉那些别人觉得重要而我不觉得重要的那些东西,说话还是一种浅层的输出,而行动则完全是思想指导的产物,是更重要的一种输出。
我想到一部电影《萨利机长》,当飞机发生故障,确认无法到达任何附近机场后,萨利机长决定于哈德逊河河面进行迫降,最后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生还。
萨利机长关键时刻的抉择反应了他平时的积累,很多可能性他早就想过、想透了,所以行动才会那么果断。在学习演讲的过程中,我发现那些方法远远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演讲的场合,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早已根植在我们内心深处,只是我们不曾很认真地去思考、刻意去训练过它。
生活就是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我们当然都想把自己的这台剧演得精彩,面对突然的局面不管是在口才上还是行动上能够把握方向,看清大局,做出最好的选择。即兴的思维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想法,反省自己的过程,希望我们都能够随时准备好,迎接生活中每个不期而至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