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题记
为什么要放弃稳定的生活,选择重新开始?是薯片不好吃呢,还是电视剧不好看呢?
事实上,在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很难走出舒适圈的。可能是因为:
1、惯性。
惯性是很强大的力量,用得最顺手的东西就有更高的使用可能,比如思考或做事方式,甚至对于外人看来不理想的生活也能非常适应。这是一把双刃剑,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形成定势,「自省」可以帮助意识到这点。
2、对未知的恐惧。
人类最古老而强烈的情绪,便是恐惧;而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便是对未知的恐惧。
未知就意味着风险,而大多数人对于风险总是采取回避的策略。可是细想一下,如果生活中充满了确定性,那乐趣何在?
其实可以考虑下EV,也就是期望值。有20%做成的可能性,因此带来的价值是100,和100%的成功率,但价值是5,哪个更可取?
陌生度越高,风险也就越大,借一笔钱给陌生人和给朋友,承受的风险是不一样的这里貌似陷入了一个悖论:只有真正地去做某件事才能加深对它的了解,但如果对它不够了解,就有可能选择不做了。互联网出现后,这种尝试成本其实已经很低了,需要的资料网上一搜便有,有了一定的了解,这种恐惧感就会慢慢降低。
3、不知道去哪里。
可能是有限的信息源导致的狭窄的可选项,或者是心理偏见排除了不少潜在的可选项。合适的选项应该是自己的特点和跟这些特点匹配的行业的交集。这里难的是客观地认识自己。
4、离开舒适区可能收获痛苦。
可能不仅自己的设想没达成,而且过得还不如自己以前的生活。
那该如何走出舒适圈呢?
1、要不断地挑战高目标。
这个目标必须是未来一年,甚至五年以后通过努力能够达成的目标,让自己抱持挑战和冒险的心态,在心态上做好改变的准备,积极应对激变的市场环境。
2、摆脱习惯的牵引。
特别是老员工,容易在过去成功的经验上“有恃无恐”,忽略市场变化,而以一种惯性的经验来应对所有的事情。但实际上,因为环境的变化,经验反而会成为一种“污染”,限制创造性的发挥。因此,每当碰到问题,都要以终为始,综合所有条件形成新的解决方案。
3、保持学习力。
学习能够刺激人拥有更多的好奇心,从而让人保持在一种具有活力的求索状态,每月读一本专业书、一本管理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还有一些人在下定决心,要走出舒适圈后开始变得患得患失。
可能有几个点需要考虑:1、自己是否在被自己强迫 2、问题还只停留在念头上,没有具体实际的方案。
总而言之,你并没有说服你自己。
归属感都是从无到有,从陌生到熟悉。做每件事都有风险和收益。你给自己做的收益报价太低了,还是风险过分虚高了?以下几点是否有认真考虑过?
1、归零意味着会失去什么?哪些可以接受,哪些不可以接受,有没有可以替代的方式?写下来。
2、归零之后会面临哪些问题?最糟糕的结果是什么?如果遇到了怎么解决?有没有具体的执行方案,是不是每一步都想清楚了?
3、如果还在害怕,再想想还有什么可能会没想到、容易被漏掉的?补充上。
4、能想的都想了,可能糟糕的结果也都有应对方案或在承受范围内,剩下的就交给上天来安排。
这样,虽然害怕也会勇往直前,因为看得到希望;即使失败也会坦然接受,因为人力终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能考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