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被许巍的这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刷屏了。朋友圈里都在说许巍回来了,媒体的通稿和乐评铺满了头条。有的人欣喜,这首歌,找回了当年;有的人质疑,文艺青年为何总爱泪流满面;有的人感叹,生活何去何从。
这种现象级的刷屏歌曲有过好几次,去年张磊翻唱《南山南》;前年朴树出新歌《平凡之路》;大前年宋冬野的《董小姐》。歌里有着姑娘、情怀、思念;有着落落大方的离开,有着并不洒脱的留恋。很多人甚至找回了青春和曾经。
干了这碗鸡汤,依然要继续生活。
突然想起当年一起听许巍的朋友们,毕业之后的他们,都去了哪里呢?
【第一个故事,来自我的同桌】
变成北漂并不是他的梦想,他热爱音乐,视舞台如生命。在学校的时候,每每参见校园歌唱比赛,都能引来一阵阵学妹的追捧,让班里的男生都非常羡慕。
毕业之后的男神,变成了茫茫人海中的一个,普通人。
我问他最近忙什么呢,他说郊区下乡演出呢。
我说,别开玩笑了,你怎么可能呢。
他笑了笑,尴尬中带着点豁达,说:这算什么,街头卖唱,厂商开业助演啥都干了。这有什么呀,能唱就好。
为什么不回家呢?
现在还不是时候呢。我不介意有没有人听,一场多少钱。我唱给我自己听我都高兴。
不说了,演出要开始了,催我呢
耳边响起了一阵《爱如少年》的前奏,随后电话里是一阵挂断的滴滴滴...
买不起房没有很多很多的钱,也可以生活。
生活,是自在天地间。
【第二个故事,来自我的室友】
她很疯狂,是的,用她自己的原话来说,我要做这个世界上最特立独行的疯子。
其他科目都在及格线的边缘。只有英语,永远保持全校第一。
听英文歌,看英文原声电影,自言自语的用英语对话。
她说我要去国外,我们都觉得她太扯了。
普通的家庭,经济上根本负担不起。
而且对于小城市的人来说,出国生活,特别不可思议。
后来高中毕业,上了普通的大学,自己找了兼职。
四年兼职,存了十万。
我们都很震惊,她的兼职也无非是服务员、传单派送员等等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兼职英文老师,教小学生。怎么存够了十万?
她说,也没什么,一点点攒的,我花不了多少钱。可以不吃好吃的,可以不穿好看的衣服,但这都是暂时的,忍一忍就过去了,新生活来了,什么都值了。
后来真的去了国外,在美国找了个又高又帅又绅士的男朋友,偶尔发一发朋友圈,满屏的点赞和羡慕。
算是个灰姑娘的故事吧。
才二十几岁,在五分之一的人生中,把自己的坚持和信任变成了闪闪发光的水晶鞋,找到了她的王子和想要的生活。
生活,是付出就会有所得。
【第三个故事,来自我的初恋女友】
她是个非常文静的姑娘,随便和她说上一句话,脸就红了。生性内敛害羞,找工作自然会处处碰壁,索性回到农村老家。因为之前学的专业就是美术,家里给了点钱,开了一家画室,教小朋友画画。
在乡下学生倒也不多,算不上富裕,也算是有份稳定的事业。
忙时在店铺里看着,闲时在山间行走,种了很多植物,满院子的花花草草,还养了一只狗,一只兔子。年前把房子重新设计装修了一遍,真真像是个山间隐士。不争朝夕,喝茶读书,任请随意,自由行走,豁达随意,诸事遂成。
生活,是变成更美好的自己。
要问起我们的爱情故事,也是像她性格一样恬静如水,手都没有牵过。只是我在打球的时候她给我送了一瓶水,她在画画的时候我在画室外等她一同去吃饭。后来,她觉得我太能闹腾,我觉得她这样不争的性格虽然有岁月静好的生活,但是也难免太平淡无奇。
我们选择在图书馆说分手。很友好而又礼貌的表达了对对方的祝福。后来就成为偶尔想起来还是觉得会珍惜的朋友。
三个小故事讲完了。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三位,我的初恋女友。
偶尔会收到她从远方寄来的信,一些甜点和信。最近的一封信是说,她最近特别喜欢吃甜食。觉得吃完心情就能变好,所以给我寄了一些。
她是我所有认识的人里唯一还保留写信习惯的人,偶尔三两封,没有很刻意。想到了一段话就写了,偶尔是手写的信纸,偶尔是打印的A4纸,偶尔夹着一些花瓣,偶尔带着一点泥土。不拘泥于任何形式任何内容。
这样的书信在不断被工作群吵醒的深夜总能让我身心舒展,也会让人想起少年时候的很多事。
多美好,那些时候。
多美好,那个我们。
不被改变,是一种幸福
被改变了,是另一种幸福。
想象中的未来让人向往。
但是当下,更应该活得自在。
心怀诗与远方之后,是珍重现在的生活。
适应苟且是人生的必修课。
【敬畏原创|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