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我肯定中我们会变强,而在自我否定中我们会变得更强。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惜生命也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是因为它是世界最高峰吗?也许吧,但是抛去“登上世界最高峰”这种外在的光环,那些真正热爱攀登的人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征服吗?是的,征服一定是有所得
人类为了生存,长时间与大自然搏斗,靠着征服赢得了现在我们拥有的一切,即便现在已经不需要再去跟野兽搏斗获取食物,但是这种惯性却始终存在,只不过会分解为很多种层次,以至于我们会忽略其背后的真正意涵。比如,我们小时候会有比较的心理,妈妈给了哥哥一块糖却没有给我,我就不开心,就会闹脾气,然后妈妈也给了我一块糖,但是我仍然不满足,直到妈妈给了我两块糖,我才开心起来。在糖的数量上,我赢得了哥哥,我用自己发脾气的方式让妈妈向我妥协。征服的结果一定是获得。
对于外部的征服是相对容易的
人类会分内外。从个人的角度来讲,你自己是内,除此之外的人和物是外;从家庭的角度来讲,你的家庭是内,其他的家庭是外;从国家的角度来讲,自己的国家是内,别的国家是外,以此类推。在面对困难或身处困境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协调起内部的一切力量对外,直至赢得最后的胜利。但这个问题一旦涉及到自己,就会变得杂乱无章。因为我们不仅要面对问题,还要对抗自己的情绪、惰性、认知、体力、脑力、喜好等等各种因素。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很好得将这些因素归类归位,那么对于同一个问题总是会陷入一团乱麻之中,而我们也总是会犯同样的错误。比如,喊了几年的“我要减肥”,比如告诫了自己无数次的“不要熬夜追剧”,不管之前努力了多久这些往往都会在我们偶尔转念的小懈怠下功亏一篑。有时候我们会说这是人性的弱点,的确,有那么一点道理。但是仔细想想,这个归因点并不能很好的帮助自己克服(征服)它们,实现我们预定的目标。其实这更像是一个借口,不想要改变或者放任事情变坏的借口。
将自我重新组合划分内外
其实事情并没有太复杂,只是我们一直将自己看做是一个整体,而没有耐下心来仔细分类,或者我们分类的维度不对。比如,之前我们的经验是除我以外都是外部的,但是对我们自己来说,这个维度已经不再适用,如果继续沿用,你就会陷入迷茫。所以这个时候,不妨将你要达到的目标看作是内部,所有实现的条件看作是外部。这样的话,所有的问题都会一目了然。试想一下,如果阻碍目标的因素都是外在的话,我们就会调动内部的一切力量去克服它。但是前提是,你的目标一定是具体,可量化,可分解的。比如,你要减肥,目标是一个月减五斤,这个是内在的,那么你的食谱、运动计划、作息习惯都是外在的,要实现这个内在的目标,你就要调动自己去对抗外在的一切,告诉自己不论怎样,我只是要实现这个目标。然后你就会发现,执行起来没有那么困难了,一方面因为你把主要精力放在目标如何完成上,自然在惰性方面的精力就少了,执行起来就会变得容易;另一方面,你将目标划为内在,其他一切划为外在,在心理上就会有一个内外之分,情绪的代入也会自动分开。每天我要做的只是6点钟起床,晨跑两公里,晚上10:30关闭手机睡觉,仅此而已。其他一切阻碍我的情绪、习惯都是我要对抗的外部因素,这样想想,一切都会顺理成章。最终的结果也一定会实现目标。
征服一座高山远比征服自己容易
好,现在说说标题“征服一座高山远比征服自己容易”,因为人类可爱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成功,除非耗尽自己的精力不得已放弃或者耗尽生命最终留在了攀登的路上……攀登一座高山,或者挑战生命的极限,是体验自己生命与外界的碰撞。成功了,便多了一份战胜外部的信心、经验和力量。这是激发我们自己内部与生俱来的凝聚的力量,有基因的惯性在,所以我们用着比较顺手。但是如果是将我们一直认为是一体的自己重新分割组合是比较困难的。我们时常反思自己,却依然过不好一生,就在于我们只是惯常“内外”的反思,并没有将目标(内)与行动(外)完全分开去反思,所以常常无疾而终,或者重蹈覆辙。
所以,不妨从现在开始,尝试用目标(内)和行动(外)的思维方式,重新组合自己的生活,你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
期待美好的开始,期待生活的改变。
看见生活,看见自己,每天发现一点点,你的生活会有大大的改变,致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