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好奇心的唆使下人们对隐私的关注对象是他人。
常见的情形是对公众人物的关注。狗仔队们会不辞辛苦窥探到信息,会迅速的把信息推送给各类杂志、竞争对手甚至是公众人物本人。他们期待着在他人隐私信息上获得商业价值。
商业网络平台往往把目光对准了大众。他们首先用网络系统的技术能力形成大数据资源,然后他们会对数据资源中登陆者的基本信息及更复杂的如各种购物和社交行为做多维的数据分析,从而实现数据(隐私)的商业价值,最后他们以更精准的方式把商业信息推送给登陆者本人。在这种貌似贴身管家式的服务面前,相对单纯,贪图便捷的大众们往往会忽略隐私泄露所带来的长远危害,进而默许这种做法并让其持续的延伸下去。
平台无疑也是聪明的。他们深知隐私本身的话题敏感性,所以他们用技术数据代替了隐私。他们更不会张扬,他们只会不动声色的挖掘着这个灰色地带所可能产生的商业价值。一些高明的手段你可能从未察觉到,一些笨拙的做法也许你很容易就可以发现:比如当你买过某件产品后,类似的商品推送会不时出现在你的页面上。不过,无论如何高明这种做法总摆脱不了事实上一方提供隐私,一方提供服务之间的交易本质。
事实上,你不知隐私流向何处,也不知何时会给你带来伤害,你更不知道的是这种方式会把你往往并不明确和稳定的需求固化下来,会逐渐左右你的生活和你对世界的看法。更为可怕的是这些数据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你不知道它可能在利用你去触碰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的边界,利用你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最近,脸书平台的数据事件便证明了这一点。
技术让世界变小了,人的好奇心和控制欲更大了。假设技术可以保证隐私无处藏身,世界就应该变得全透明吗?
隐私应该掌握在谁的手里,哪里又是安全的呢?隐私真的需要开发吗?
2
时下,“分享”是一个持续的时代话题。分享和隐私之间也已经建立了更加密切的关系。
以个体为单元的分享成为潮流所向。从博客、微博到自媒体、朋友圈、视频主播,隐私伴随着有趣的故事和观点逐渐流露出来,隐私也逐渐以更直观、更生活、更真实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面前。相较以往,人们对隐私的边界界定也变得更加灵活和开放。
当然,多数人愿意分享的前提源自于人们把分享当做真心诚意的交友,而分享能够促成作者和受众心理上的相互满足。尽管,这其中也包括了不少互相消费和娱乐的心态,但缺少双方利益上的互联和顾及。
随着商业逻辑的进入,分享的目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分享转化为通过服务获得现实收益的方式。受众的需求和喜好逐渐左右了分享的方向,分享也逐渐变成了目的明确的商业表演。这其中个人隐私成为获取更多商业价值的利器。从煽情、浮夸的隐私自曝到更为极端的暧昧身体隐私:借助衣着、动作、话语完成的挑逗和暗示在不断吸引和激发着好奇者内心里的打赏冲动。直到现在,颜值和身材始终是网红最最重要和基本的条件。
也许,现在这些隐私对于他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也许,善于隐私开发的人(无论是对他人还是自我)都期待成为公众人物或者都会被贴上公众人物的标签,那个时候狗仔队们会主动挖掘他们的隐私,那个时候他们也许才会真正紧张起来。
对于普通人,越少人知道越自由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