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国庆出去玩了七天,纯玩,节后恢复上班后感觉不适应,我相信有一部分人有此种反应。为何每每假期之后自己都会陷入这种“疲软”的状态呢?做一件事很难进入状态,并且还感觉非常吃力。就拿自己来说,节后自己看书锻炼就没平时积极,有动力,看一本书都花费了三天的时间,且前面俩天虽然是在看书,可是脑子里却在神游,好在,第三天,把整本书的脉络理了下,这才发现自己的症结所在:我所欠缺是就是一个“稳定性”。
这俩天在手帐本上把这个问题写下来了,自己不适合过长假,一旦松懈下来就需要一段时间恢复之前的状态,我给出的思路是:要么不要停下当下正在进行的;要么少玩几天。
我没有一如既往地保持自己的节律,因而一再让自己陷入”老鼠赛道“里,就像张萌在她的书中写到:保持节律。所以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别人比你优秀,而你总是不停地开始又不停重复,看似忙碌而努力,其实不过是间歇性的努力而已,从时效性来说,自己根本没有提高,只是原地踏步而已,我只是假装努力而已,脑子里突然迸发出这样的词语。
很幸运自己在《精进2:解锁万物的心智精华法》里找到了自己“假期综合征”的病因。它的作者是采铜,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习、思维方法研究者,知乎大神,还是《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作者,个人公众号“采铜的创想世界”,畅销书《精进》多次霸占排行榜榜首,曾获“亚马逊新锐作家”,以较真的精神、理想主义的情怀赢得无数人点赞。
在这本书里,采铜老师分了8个小节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展开讨论。语言平实幽默,通俗易懂,书中例举了大量的名人案例,图文并茂,大量的思考环节,各章节还都配有练习,俨如一个老师给他的学生布置家庭作业那样亲切和蔼。我从书中读出了老师真诚殷切的态度。在这本书里,最打动的我的就是:寻找自己的社会“生态位”、你所做的是否“合理”“美观”、更精确,更完美。
一、寻找自己的社会“生态位”
这几天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件事:本想趁着年假时间带着母亲外出游玩一次,一年一次的机会,这次出行,在大脑里前前后后盘算了有一年之久。
当我昨晚接到小舅的电话之后,我默然了。我开始在想:我带她出去玩是真的如她所想吗?虽然这次的机会很难得,但是我没有从她的立场上为她考虑周全,往大的说,我还是做得不够好。没有站在她的立场上为她考虑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采铜在《精进2》里谈到他的观点说:“能给别人带来价值,才是你的价值。正如写作一样,我把这段话写下来,我的读者会不会有所启发,能不能让他们觉得有用。即便自己写爽了,没人看,也不能发挥它的价值。”
这段话引发我深深的思考,为什么我们有时候经常会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成为“惯犯”,答案就是:没能很好地定位自己的“生态位”,没能好好好地想这件事能给对方带来何种价值。所做的一切基本都是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欠缺周密的思考。你以为“它”有价值,然而不是。
放眼过去,我们的生活工作也可以套用这样的理论。正如采铜老师所说的:“在未来社会,人的适应能力体现在他能否用不断变换的新方式来做好一件事。”
二、你所做的是否“合理”“美观”
犹记得自己在看李筱懿的书时,书里提到了她对“照镜子”的解释:常人所理解的照镜子是体现他现下有多美,而在她的书里:她谈到,多照镜子是为了让我们看到自己不曾看到的丑态,多照镜子,用以校正自己的仪态等。一个细小的动作就足以说明李老师是一位多么爱思考爱学习的人。
而采铜老师在《精进2》里也提到类似的见解;“从表演延伸到生活中,我们虽然每天在做动作,诸如,如何展现自己的体态和身段,有哪些地方是需要精进改进的呢?齐如山提出的两个标准‘合理’与‘美观’,正好可以做借鉴参考”
在生活中,也许你的不经意之间会暴露你的行为,我们可以学学李筱懿,模仿采铜老师,时时以他们的践行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举手投足,眼见之处,皆可参考。
时时以“合理”“美观”这俩个标准来提醒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尽量考虑详实,而不是仅仅为了取悦自己或者某个人,要以“军事化”的审美来鞭策自己,尽量脱离自己以前的“低级趣味”,品味从而上升一个阶段。
三、更精确,更完美
郭沫若说:天才这个字本来含意极其暖昧,它的定义,决不是所谓“生而知之,不学而能”的。天地间生而知之的人没有。不学而能的人也没有。天才多半由于努力养成。天才多半由于细心养成。
罗丹说:生活中要善于细心发现。
今年国庆节,袁隆平又一次上了热搜——获共和国勋章后,袁隆平又要下田了。
早在很多年以前他就培育出了一种较好的杂交水稻,但他依然没有放弃,依然坚持在一线工作岗位上,正是他有这种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大家对他特别敬佩。
他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米神”等,他受之无愧。
在这本书里,采铜老师给出了他的观点:“提高自己的精细程度,借用工具,记录过程;分阶段,分别打分;每个环节有可能提升的地方,优化之。”
什么意思呢,不难理解:比如我们打扫房间,我们可以挑选一款计时App,打扫地面花费多少时间,擦桌子花费多少时间,收拾衣柜花费多少时间……根据自己起先定的标准,然后给分项目打分,再然后一一对应分门别类的找问题,再然后优化自己的步骤,看自己能在这个项目上能节约多少时间,或者说换一种处理方式是不是更利于结果,等等。
其实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校验自己做人做事,只有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对自己提出要求的人才能收获更精细的东西,不断探索,检验,校正,优化,我想你离你想象中的那个自己就会更进一步了。
当然,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一个基础,倘若偏离轨道,意义全无。所以,在精进自己的同时,要不断地夯实自己的基础,然后再升级自己的能力,借助与之相匹配的工具,用“合理”“美观”的标准来量化自己,假以时日,你相信你会越来越爱你自己了,因为你自己就是“完美”本身。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不是因为让我了解到有多少新知,而在于提醒我:在日常的细微之处,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重要的小事。
有一次记者采访科比说:“为什么你投篮那么准?”
科比答:“当你在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把球投进时,你就不能停止去投篮了!”
我想生命的意义在于永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