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六两(味甘平) 人参一两(味甘温)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干姜一两半(味辛热)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味辛热)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刘渡舟
这里不是说发汗后又下了,而是或汗或下误治了一次。这时出现了下利,四肢厥逆,烦躁,其中烦躁症状比较突出。这时不但伤了阳气,也伤了脾,阳虚则阴盛,阴阳相博则见烦躁。大青龙汤服后有汗多亡阳,恶风烦躁,可以作为印证。久病见到烦躁,往往是阳气将亡,阴气独盛的反映,很危险。
干姜附子汤的烦躁有亡阳的征兆,烦躁比较重;茯苓四逆汤只是阳虚,烦躁比较轻。这里用四逆汤补阳,人参和茯苓补阴,是阴阳双补的法子。
胡希恕
这里的烦躁和干姜附子汤的烦躁是一样的,是阴证的烦躁。这里的病不但有阴寒,阴血也虚到家,想要滋津液,益血液,只能健胃,使用人参,不能用麦冬生地。阴寒的津液虚血液虚,同时要回阳治疗阴寒,还是要用四逆汤。血液来自于健胃,胃气一复水谷之气恢复,血液就有了补充,所以四逆汤中加入人参;这里还有烦躁心悸,所以要用茯苓。
刘志杰
这条和上条一样,证不全。这里是伤了胃气津液,还入了阴,有了四逆汤证;同时还有水饮不化上凌心阳,导致心悸;津液不足导致烦躁;水饮不化和津液不足的根结在于下焦虚寒,不能化水为津液。所以这里要用四逆汤加入人参,补充中焦的津液,加入茯苓利水湿,安心除心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