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告诉你:当孩子还没有能力选择目标时,父母正确的决定和陪伴是多么重要!
《摔跤吧!爸爸》这部印度电影讲的是一位全国摔跤冠军,一生的梦想就是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为国争光,但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了这个梦想。他本打算希望儿子能实现他的夙愿,可是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玩笑,让他得到四个女儿。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女儿很有摔跤的天赋,于是开始对女儿苛刻的魔鬼训练,顶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直至女儿骄傲地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
现在这部片子几乎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特此是宝爸宝妈们,看的或泪湿衣襟或情绪激昂,还有的宝爸宝妈们对片中爸爸教育孩子的方式提出异议,甚至对片中的教育方式大放厥词,说爸爸残酷的教育方式剥夺了本应属于孩子童年的快乐,把自己无法实现的理想强加给孩子,剥夺了孩子的选择权,这种教育方式简直是对孩子童年的摧残。
一千个人看书有一千个哈雷波特,对于影片中爸爸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父母们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也属正常。本人觉得影片中的爸爸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正确的可取的。首先是他发现了女儿有摔跤的天赋,然后又和女儿谈心,才进行的魔鬼式训练。
看影片中的女儿也就十岁左右的年龄,这时正是贪玩的时候,心智还没有发育完全。她们还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成长目标。如果顺其自然地让她们成长,她们也会和她们的好朋友一样十三四岁就嫁为人妻,十五六岁就成为人母,每天的相夫教子,每天的柴米油盐,每天没有尊严的活着,每天把自尊低到尘埃里。
但是父亲的发现、父亲的坚持却让她改变了一贯印度女孩的生活方式,从低眉顺服的地位逆袭成了令人敬仰的冠军宝座,人们不在嘲笑讥讽奚落她们父女,而是敬仰敬佩尊重她们。试想如果没有当年爸爸的发现、引导、坚持、陪伴,而是对女儿听之任之,让她们充分享受那个年龄段的快乐,她们会有后来的傲人成绩吗?她们会站在世人瞩目的冠军领奖台上吗?她们会让世界人民对她们敬仰吗?
前一段时间在电视上看到一档少儿才艺大赛的节目,一位十多岁的女孩得了全国第二名的骄人成绩。当主持人问她得到全国第二的好成绩,最想对妈妈说什么时,女孩一度落泪:首先我要对妈妈说声“对不起!”因为我一直痛恨你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逼我弹钢琴,记得有几次我不想弹,你硬把我抱到钢琴边,手里拿个尺子在我旁边看着,我稍有偷懒,你就拿尺子敲我的手,我边流泪别弹琴,我经常怀疑我是不是你亲生的女儿,为什么你对我那么刻薄残忍!现在我明白了,如果没有你当年对我的严格要求,没有你的陪伴,我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妈妈,谢谢你!
现在很多的育儿理念都在提倡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出发点是好的,但有的家长却歪曲了“快乐教育”的本来含义,认为快乐教育就是让孩子无拘无束,顺应孩子的天性,想玩就玩,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但是我只能遗憾地告诉你“孩子小时候是快乐了,但长大了注定不快乐!”如果你想依靠孩子的兴趣和自控力功成名就,最后只能让你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因为孩子的兴趣只是一个摸索阶段,当他遇到挫折时,如果没有家长的督促和坚持他就会放弃。因为任何一种成功都不会一帆风顺,当遇到瓶颈时,遇到挫折时,家长的坚持和陪伴是孩子度过瓶颈期和挫折时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你现在吃的苦,就是你将来成功的路!”
父母教育孩子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孩子将来的路走的更顺一些,能担当生命中遇到的不顺和挫折,是走在孩子前面的引路人。所以作为父母要不断学习,练就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坚持让孩子学下去,经年累月的积累,孩子总有功成名就的一天。
最后想给各位宝爸宝妈说的是任何成功都是汗水和泪水的结合体。爱因斯坦曾说过“成功是1%的天才加上99%的汗水”。没有任何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有人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考上北大清华,别人家的孩子著书立说,别人家的孩子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孰不知别人家的孩子光鲜亮丽的背后付出怎样的努力,怎样的付出,怎样的死磕?
所以在孩子还没有能力选择自己的目标时,家长的决定和陪伴以及坚持都将是孩子走向辉煌的垫脚石,走向成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