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二十出头的年纪,在女生宿舍和室友们预测以后谁会最先结婚,谁会最晚结婚。我不认为自己会是第一个,但是也从来不觉得自己会是最后一个。
毕业以后,看着我姐姐开始四处相亲。她大我五岁,二十七八岁的时候家里人就开始十分着急地催她结婚。在我那个年纪看来,二十七八岁确实已经超大龄了。
在家里人催促她相亲结婚的同时,我也信誓旦旦地给家人里承诺,我肯定不会像我姐姐一样那么晚还没结婚,我一定24岁——在我本命年的时候就结婚。(打这句话的时候我吓了一跳,错过24岁本命年,下一个本命年就是36岁了。)
后来我姐终于相亲成功,在三十岁的前两个月结婚了。我当时给她说,恭喜恭喜,终于在三十岁之前结婚了,也是不容易啊。我姐给了我一个白眼。我当时这话说的半认真半调侃,毕竟在我看来,结婚这件事情应该很容易。可能是青少年时期看的言情小说太多了,里面的女主角基本都能在很年轻的时候就遇到合适的人。加上我学生时代,咳咳,还是一直比较受欢迎,身边没有断过追求者(这是客观的描述,并没有炫耀或者其他心理),所以这方面我对自己很自信。
二十四岁的时候,我确实在一段恋爱关系中,对方也一直想要结婚。但说不好怎么回事,我总无法下定决心和他结婚,心里害怕。现在看来,当时的直觉是对的。刚从学校出来,还不懂得人心险恶,和他的恋爱几乎是在一场谎言中进行的。几经波折,人生第一次体会到了抑郁。那时年少,对这些知之甚少,只觉得天空整日阴霾,任何事物都让我提不起一点兴趣,时常都在想要是能不活就好了。甚至去超市的时候无意识地买了一把水果刀,认为我的身体也许什么时候可以用上。
一段糟糕的情感经历,有时带给人的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更何况在这之前,你没有辨别能力,你无法判定好坏,有时候甚至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在那段感情里纠葛了一年多以后,25岁的我终于恢复单身。家里人知道我分手以后,我爹还给我打了个电话安慰我,当时自然是什么都没听进去。
不过时间是一个好东西,自己的精神状况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好转。当大脑清醒过来以后,才能客观看待上一份感情,看到了自己的偏执,看到了对方的欺骗。再经过客观分析得出,对方人品真的很糟糕。有种劫后重生的庆幸,自己没有稀里糊涂的就结婚了。
很多人都说三十岁是人生的一个分界点,但在我这里不是。在我这里第一个年龄危机,来自二十五岁。25岁生日那天,我内心很惶恐,觉得自己马上就要踏入真正的成年人的世界,我一点都没有准备好。以前在我看来,二十五岁,应该是心智成熟,立业成家的形象,应该是严肃的大人。我即将要踏入的是一个严肃的,充满责任的世界。所以对自己要求至少是,事业该有所成。但是客观来讲,我什么都没有,我“飘“着的,所以我感觉惶恐极了。
不过那时的我已经没有纠结25岁之前一定要结婚这件事情,我明白了结婚的年龄真的不是自己定是什么时候就能是什么时候。我不记得当时是否还有和家里人承诺,我会三十岁之前结婚。哦,想起来了,确实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送的份子钱越来越多,所以我再次信誓旦旦给家里人表态,如果我三十岁还没有结婚,三十岁那年生日,一定会请客吃饭,先把份子钱收回来(于是真的到了我三十岁那年,我爹调侃的问我,他要不要来成都给我办两桌,我只能悻悻一笑)。对于结婚,”年少轻狂“这几个字在我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再说回来,二十五岁一事无成这件事情,对我内心的冲击很大。生日的前一两个月我就开始焦虑,好像是那个时候我才看清楚,自己和想象中的相差甚远。我很难接受自己的平庸,特别是到了给自己划分的特定的年龄。我并没有关注同龄人的境况如何,而是沉浸在给自己的预期和想象里面。我曾看到我以前的笔记本上,写过三十岁以后要去做慈善。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三十岁以后的自己应该是一个更大的自己,无论哪个方面,足够大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可以随意选择。
我把现下的我和未来的我是分割开来的,没有想过未来如何能变成想象中的三十岁的自己,单纯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就会变成那个模样。换句话说,我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规划,也没有往哪个具体的方向去努力。好了,到现在大抵应该能知道未来七八年后的境况了。
但好在我慢慢和自己和解,开始接受自己的平庸。经历了二十五岁生日那个失眠的夜晚以后,当时并没意识到,但我确实已经开始慢慢不再对自己有脱离现实的幻想,不再要求自己在什么年龄,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我认为二十五岁以后开始,才逐步在塑造一个完整的、清晰的、独立的自己。
后来,我又经历了一段感情。对方是一个很好的人,也让我知道了一段健康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在这段关系里我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许多,我相信我有变更好。到今天,我依然认为那是我遇到过的最真挚的感情。
我知道了亲密关系里的禁忌,也知道了应该如何搭建和维系一段健康的关系。并且明白了什么适合自己,什么能满足自己。以前别人总问,喜欢什么样的,我答不上来,只能说陈伟霆那样的,现在别人问我喜欢什么样的,我至少有一个大概的轮廓。
这段感情,出于现实和理性的考虑,还是未能修成正果。我们无法做到接受对方的全部,我们还是更爱自己一些。这里谁也没有错。
然后时间差不多就来到了二十九岁。相比25岁,29岁的我松弛许多。我开始去做以前幻想自己终有一天会做的事情,在没有明确意识到时间是会无情流逝的更年轻时候的自己幻想会去做的事情。不说用尽了全力,至少用了百分之百的勇气,和百分之九十的努力——我去考研了。至于为什么考研,这又是另外一条故事线的内容了。
二十九岁,半年没有去工作,而是准备考研,在自己租来的房间里面。那是奇妙的大半年,是我毕业以后,再次觉得时间线清晰的一年。也许有人会好奇结果,结果是,没考上。有遗憾,但是并不痛苦。并且我对自己很满意,对那段经历很满意,我跨出了那一步。我真正懂得如何对自己负责,懂得喜欢的人生需要主动付出努力去获取。我充满勇气,第一次真正行动起来,而不是等待,仅仅去等待着什么会改变命运的机会自动到来。没有什么机会是等着就能来的,想要的事物不能靠幻想,而是需要切切实实的行动和努力。这么简单的道理,我真的是在二十九岁的时候才明白。以前总是觉得,“总有一天,我会...”总有一天,总有一天,那一天是哪一天呢?那一天应该就是今天,就是现在,就是此时此刻。
我三十岁那年,大学宿舍的六人,第四人结婚了。我之前一直觉得她是我们几人之中最酷的,最不会被感情牵绊,会一直酷下去的人。
刚毕业的那会儿,我们在其他舍友租来的老房子里面聚会,是阴暗潮湿的一楼房间。那时的我们觉得那样的居住环境也是很好的了,大家也很年轻,四个人挤在一张床上,玩手机谈天说地。当时她正在准备出国留学,跟我们混在一起玩耍的同时也会背雅思单词。聚会后的第二天早上,我跟她出了小区要回去自己的住所。在街边等车的时候,她如常抽出一支烟,点燃,然后说,她始终感觉她会是留到最后的一个人,就像是一部电影里面的旁观者,看着我们的故事完成。我当时是赞成她的说法的,那时候的她让我感觉是自由的,遗世独立的。从她留学回来,交往了男友,准备结婚以后,我感觉她好像重新回到了生活里面,回到了世俗里。我也感觉,她好像也不那么酷了,会纠结,会难过,会在感情里患得患失。
看到她朋友圈晒结婚证的那天,我有些寂寞。一方面羡慕她有情人终成眷属,另一方面,感觉自己永远失去了那个“酷女孩”。同时,我为自己感到伤心,自怨自艾为什么上一段感情没能得到同样的结果。我好像开始渴望结婚,不分对象的渴望。我也想要和她们一样。
中间有一段时间,加上我爹给我的压力,那不是传统意义上催婚所带来的道德上的压力,也不是来自父母威严的压力,而是情感上的压力。如果我的婚姻,变成了我爹的心愿;如果没有结婚,会让他难过、难眠,那我愿意随意找个人结婚。我那段时间开始频繁的相亲,可是内心本能的抵触又让我很痛苦,我常常一个人趴在床上大哭,不明白为什么人生会是这个模样。我以为能找个人随便结婚,但发现做不到。那些相亲对象,都让我感觉讨厌极了。不是他们本身会让人讨厌,是因为他们变成我的相亲对象,所以被我讨厌。
我的心态就是在这样矛盾和纠结下,逐渐磨出茧——从一开始没有结婚而对我爹沉重的负罪感,到现在逐渐减轻,心态变得平和。(我现在时常怀疑,可能我命中就没有姻缘,所以想过找一个大师算上一卦。)
我不确定我未来是否和今天的想法一样,我开始认可从来没有什么应该结婚的年龄,婚姻应该是让人踏入更好人生的一种选择。自己未来婚姻幸福与否,与我来说是很好判定的。
于是在结婚这件事上我不再那么紧绷,同时也格外珍惜当下的生活,尝试去享受所能拥有的一切,给自己创造幸福感。
不羡慕他人,对过去和当下的选择不后悔。认同别人,也认同自己。
嘿,这么看来我也能成为自己心里一直喜欢但是又消失了的那个酷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