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小结18.02

有的人会感兴趣,我为什么喜欢健身。毕竟健身可以说很反人类了,总需要把自己弄得很累,但人总是懒的,要节约能量么,能不动就不动。
这就不得不痛陈一波革命家史了。
我小时候还算比较胖的,这不仅得益于我奶奶一手的好厨艺,更因为我奶奶和我妈长久以来不断地投食。大概她们从小都饿怕了,但凡从我嘴中吐出半个“饿”字,便如临大敌、上蹿下跳。每顿饭都得要吃到顶饱。即使我反复强调“饱了、饱了”,也始终不太信,一定要再三劝我多吃两口:“一口总吃得下的咯“,她们总这么劝道。直到见我是真的、实在吃不下了,才悻悻地让我喝几口汤罢休。
这能不胖么。
还记得当年在奶奶家,爷爷不知从哪摸出来了一把秤,称了一下我的重量,然后用当时猪肉价格一换算,倒也能卖三百来块钱,就满意地摸了摸胡子,与奶奶相视而笑。回忆到此处,感觉心情有点复杂。
总而言之,我年轻的时候是个小胖,身体素质也不怎么好,易感冒易生病、娇弱易推倒。
钱钟书曾说:“年轻的十八九岁的男孩子,他心理装的女人大概比皇帝的三宫六院还要多,而且对女人的想法比厕所还要肮脏,但与此同时,他又在向往着最纯洁美好的爱情。“换言之,肮脏的性和美好的爱情总在折磨着每一个青春躁动的雄性。
我当然也不能免俗啊。高中毕业后,一想到大学中即将遇到的那些花花绿绿的姑娘们,便痛下决心,要减肥。
不过现在看来,这简直是主次不分。想要找女朋友,当然要研究如何吸引女孩子啊,为什么跑去健身了呢?这仿佛是想吃猪肉,却转而沉迷研究如何喂猪一样。
回想起来,我倒是经常奔着主要目的出发,却被次要目的吸引,以致于日后沉迷健身而对撩妹兴趣日减。回忆到此处,感觉自己问题很大。
总而言之,我的健身生涯就这么开始了。

跑步+健身操阶段

想到跑步很自然而然的,不需要什么器材场地,抬腿就能跑。
更何况我初中时曾受体育老师激励,每天放学后跑操场十圈,导致体育成绩突飞猛进,一下子及格了!听说此事还被当成励志典型,在初中每届相传。反正每当初中同学谈论及此处,我都会羞涩地低下头,听他们继续说。
反正跑步么,到附近中学的操场,带上耳机、听着音乐,慢跑。五圈十圈,或跑45分钟或1小时,也不算太累。
不过,选泽跑步来减肥,的确不算很高效。尤其在拜读过《跑步圣经》后,反观当时的跑步姿势是真的错误百出。
跑步是个不断重复的运动,哪怕动作只有微小的错误,也会在长时间跑步中,不断被放大。尤其是膝盖,只能损耗而不能再生。记得大三和同学健身房约练,就听到他说当年减肥过度跑步,而今膝盖受不了云云。隐隐感觉自己很幸运,毕竟目前膝盖的状态还算不错。
除了跑步姿势的隐藏问题,以当时体脂率30%+的状态,一跑起来浑身肉都在乱甩,脂肪的共振很可能对内脏和身体组织有损伤。
现在想来要减肥还是从力量训练开始好,对身体冲击小。更何况多练出来的肌肉还能提升基代、增加热量消耗呢。不过当时也没学到那么多。

跑步不久后转而去跳健身操的原因,是从斌卡那里接触到了HIIT理论。HIIT,即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指的是,训练全程用尽量高的强度,而期间以短间歇休息。好像斌卡从第一篇文字就一直吹到现在。
它主要刷新了我对“运动强度”的观念。即,运动的效果是与强度相关,而和运动了多长时间无关。
Mark对此有精妙的比喻:想要晒更黑的话,是选泽一星期每天晒一小时,还是集中一天晒七个小时?当然是后者,因为身体的适应是根据外界的强度,而不是总时间长度。
减肥健身的训练也是如此,强度低了,身体面对运动的适应性改变也就小了,总的效率就不会很高。如,中低强度的慢跑,边跑还能边和姑娘聊天。真的有在训练吗?不如说在浪费时间吧。
当然,会这么跑的人,目的并不在健身,我能看出这点,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此外,强度与运动效果的关系,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推演。记得BBC的一部纪录片《运动的真相》就给出了更加量化的证据:吃一顿油腻的英式早餐,血液中的脂肪自然飙升。同样要让血液中的脂肪减少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可以低强度慢走2小时,或尽全力高强度骑车20秒。
只要20秒,这效率差别显而易见。
纪录片中更是进一步提出,如果仅仅想要健康的话,每天抽20秒尽全力骑车,一周三次即每周花1分钟即可。不过这样训练的关键在于强度,尽全力蹬20秒可是相当痛苦的。
此外,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已经近乎于无氧运动,什么促进睾酮上升、生长激素等等,也都有证据。
套用何帆的一句话:“大多数人的努力,其实都是懒。只知道要向上爬,但不知道爬上去干嘛,也不研究哪条路更好走。”
对于减肥也是如此。之前只是知道要减肥,于是就瞎跑,而不去细想用什么跑法效率更高,为什么要这么跑。在明确了“高强度”之后,这部分的思考似乎理清了一些。

不过光靠跑步来HIIT,还是挺困难的。比如变速跑吧,一开始高强度冲刺+中等强度慢跑还是可以,但越往后越变成了中等强度+低强度,HIIT的效果就要大减。
而跟着健身操视频来练,首先能有个标准动作的参照,可以作为目标去追赶;其次,变换的动作,也能保持一定的新鲜感;看着视频里面的人嗷嗷乱叫,也会被这个气氛感染,不然一个人练总感觉很傻。期间练过了insantiy, P90X, les mills body combat等。主要是跟着les练搏击操。
记得一个月减掉了20公斤的那年暑假,每次训练,都会弄到浑身湿透,桌上、墙上、橱柜门上、房间内尽是四溅的汗水。虽然练得幸苦,但现在回想起来,跳操的作用有限。能减下来,主要还是因为比较极端的节食。

Les的饮食,是把每一餐分为碳水、蛋白质、脂肪。每一餐每一个营养素都有定量。如一餐记得是:3盎司碳水、5盎司蛋白、1勺脂肪。因此当时是用秤秤过每一盎司肉,才送入口中。这还被我爸吐槽为“科学养猪法”。
记得当时一旦肚饿,就吃水果充饥。但肚子会饿,就说明热量其实摄入并不够。现在回想看来,每天起码少吃了300大卡以上,各个营养素也不够均衡。
其他能想到的负面影响有:

  • 大面积的掉肌肉。这导致基础代谢率大幅降低,日后再想增肌相当困难。因为肌肉是耗能大户,当热量摄入不足,身体就会进入饥荒状态,当然要大规模“裁军”来维持热量平衡;
  • 碳水摄入比例远远不足。碳水是主要的供能营养,起码应占每日摄入热量的50%,但les的食谱中,碳水与蛋白比常为3:5。碳水不足的话,肌糖原储量也不足,就导致了暑假后期的跳操有心无力,也降低了对于运动的热情;
  • 食谱对于脂肪的摄入也颇为苛刻,一天只有一两勺的量。而且当时对于脂肪还有偏见,尽量避免摄入任何脂肪,能清蒸就清蒸。但一定量的脂肪是必要的,毕竟参与了分泌激素,也能帮助吸收脂溶性营养素。脂肪的摄入不足,也导致了我当时脸色蜡黄。碳水虽然能转成脂肪,但其本身也摄入不足;
  • 记得还有研究说节食会掉智商,有点后怕。

幸运的是,我还是活下来了,而且目前看来尚无后遗症。
可能因为年轻,也可能因为节食的持续时间很短,暑假一共就两个月。而到了学校,再维持同等低摄入量就困难很多,毕竟食堂大妈都是不要钱一样的倒油倒盐,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我脂肪的摄入。虽然当时碳水还是摄入比例过低,但起码营养平衡了一些。
倘若能再来一次,绝对不会用这么激进的减脂方式了,现在没什么后遗症简直是万幸。记得开学后,体育老师还以为我受到了什么虐待。而且我用亲身实践也证明了,什么胖子都是潜力股,瘦下来后就会受到姑娘们的欢迎,都是骗人的。

不过,成功的减肥也增加了我的信心,即对于身体或命运的控制感。确实有实力改变自己。而且健身这个习惯,也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减脂后,很自然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增肌了。常听人说,减脂容易增肌难,这真的是深有体会,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天赋并不很好的人来说。

韦氏健身体系阶段

为什么要增肌?什么样的方式最有效?增肌后打算干嘛?
这些问题都没有想清楚,就匆匆忙开始增肌了。以至于训练到了一半,开始迷茫了没动力了,不得不重新开始思考上述问题。
只能说,这些哲学问题犹如灯塔,只有想明白了目标和路径,才能照亮漆黑一片的海面,让人摆正心态、义无反顾地往前走啊。

我所理解的韦氏健身体系,师承斌卡、陈柏龄等人。主要是一种分块训练的方法。思路很直接:想要大胸就练大胸,想要麒麟臂就练二三头肌。换言之,是根据训练部位来选择训练动作。
接触到韦氏健身体系很自然,因为增肌的健身操body beast就是给不同的训练部位分配不同的训练日。比如,练胸、练腿、练背等等。此外,P90X也是类似,网上搜到的大部分增肌方法,也是以分块训练为主。
其主要把身体的肌肉分成最大的四块,以及其他小肌群。其中四大块肌群为:胸、背、臀、腿。主要训练这四大块,能迅速搭起衣架子,然后再精雕细琢小的肌肉群,如手臂、肩膀等等。
四大肌群的肌肉量最多,因此训练的时候能消耗更多热量,训练后的过量氧亏也多,换言之能消耗掉更多的脂肪。因此,主要训练四大肌群,于增肌减脂都更有效。

如此说来,对于那些一进健身房就盯着手臂上的二三头拼命练的人,我一开始并不是很能理解。但现在想来,似乎也是有道理的。
可能他们的目标在于吸引姑娘,说我最近有去健身房哦,于是想着撸起袖子亮出饱满的手臂;而重视四大肌群的我,总不能一上来就脱裤子让人看我的股四头肌吧,姑娘们也不能上来就摸我屁股验货吧,听起来就很变态。
当然,也可能是他们并没有学到这么深,只知道要去健身房,想得到的动作就只有哑铃弯举。回想当年高考备考时,想要稍微锻炼下缓解背痛,想得到的动作也只有俯卧撑、仰卧起坐之类,不难理解新手们并不知道其他的动作。
换言之,虽然都是进健身房健身,但毕竟各人的知识储备和经历不同、目标不同、训练的侧重点也不同,因此总能遇到训练方法和动作完全不同的人.

记得以前年轻的时候,见到人动作不合理、训练计划不恰当,总会跳出来试着说服他、修正他的动作、指导他的计划。后来年纪大了,到了健身房就安安静静练,不会去再管其他人了。
首先是因为,无论什么动作,都有其作用,有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此外,不同人的训练目标也不同,毕竟并不是人人都想增肌呀;更何况,一个陌生人跳出来对你指指点点,很多人心理上也不舒服。毕竟有些墙不亲自撞一下,他也是无法悟出来的啊。(其实最主要因为懒了。。)
当然也会遇到过好心人,看你动作不对,跳出来指导你。这我一般就面带微笑地感谢他们,并认真思考自己有没有做错、动作的原理清不清楚等。倘若我觉得没什么问题,就原样练下去了。

好像扯远了,韦德体系,除了训练肌肉的选泽,也对肌肉的细节精雕细琢。可能是因为健美比赛中,要像解剖一样,能清晰地在身上看出每一块肌肉。
比如,胸肌要再细分为上胸、中胸、下胸、胸中缝;肩膀的三角肌能分成前束、中束、后束;大腿也能分成前面的股四头、后面的股二头、内外两侧肌群。
由于每个细分动作,都有专门针对的训练方法来刺激,因此,每一个训练日,该训练部位的每个部分都要雨露均沾。
比如今天练胸,卧推刺激了中胸,要去上斜卧推刺激上胸,下斜卧推刺激下胸,大龙门架刺激下胸中缝;这还不算完,由于推胸的时候会连带到三头肌发力,因此接着练三头,能事半功倍。因此要来几组颈后弯举刺激下长头、拉索下压刺激下短头;倘若还有余力,可能练一练腹肌、做一做有氧,一个训练日才算结束。
可想而知,一个训练日有许多动作要做。记得还见过认真的小伙子,在订立计划后,在组间计时休息,可以说非常用功了。

通常的训练计划,都是以一个礼拜为训练单位,想要把全身肌肉都照顾到,臀腿训练可以并在一天,另外肩膀和有氧另算两天,一周怎么也得5、6练了。
记得大学毕业后的那年暑假,还根据肌肉周期性恢复的原则,订立了两月的训练计划:
【待补充】
这看起来不错吧?我也一模一样地实施了这个计划,那么训练的效果如何呢?经历了暑假的集中训练,拍了张照给同样健身的同学看,按他的说法,“毫无训练痕迹”。
这可以说是一个十分令人失望的结果了,毕竟我不仅经过了暑假的训练,大学中除了考研的小半年外,一直保持着规律地健身。然而没什么训练效果,也是事实。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呢?是因为我不够努力吗?显然不是。两月之内没有落下一次训练,每次的训练都尽可能追求“泵感”。再往前,大学中一段时间的训练,虽然没有定计划、记录数据,但依然有尽力完成。说不够努力我是不服的。
当时认为是强度不够。韦氏体系中,每个动作重量都是12RM,即采用最多只能做12下的重量,第13下都做不动。这可能是因为人的供能系统中,在7s-2min阶段,主要是糖酵解供能,而每下动作上下大约4秒,那么12RM应该能耗完肌肉中的糖原。
因为健美,是追求肌肉肥大,需要尽可能的积累疲惫。12RM后需要比较短的间歇,如30s,来维持这种疲惫的状态。这样就构成了一组训练。
这里面就有很多变量,来达不到目标的要求。
首先,第13下究竟能不能做,做了才知道。很可能实际上能做起来,但主观上的疲劳觉得自己不行,因此训练的重量可能不够;
其次,组间休息的30s,主要是让肌糖原恢复一部分,而且为了积累疲劳,还需要在完全恢复前就要开始第二组。而在休息的时间内,很可能就因为疲惫导致分神,让人休息时间超过预期。换言之疲劳积累得不够。

其实现在看来,上述的分析有一定道理,但更加深层次的原因,是韦氏健身体系本身就有不足。因为其违背了肌肉发力的基本原理,以及并没有考虑对于神经系统的负担。

养生力量举阶段

首先,我能想到的韦氏体系不足有以下2两点:

  1. 容易在训练不足的情况下,神经表现出训练过度

为什么会训练不足呢?

次数少:一块肌肉一周练一次,实在是低频。
重量小:12RM并不能刺激到这块肌肉中的全部的肌肉。
这就不得不提到肌肉的发力原则:大小原则。
肌肉,看起来是一大块,但其中是由很多肌纤维构成,且肌纤维种类也不是完全一样的。有的肌纤维体积小、耐力足、力量小;有的体积大、力量大,但耐力就小。
我们人为将其划分为三类:I型、IIa、IIb。其中I型是体积最小、耐力最好、力量最小的一类;IIb则是体积最大、耐力最差、力量最大的;IIa则在他俩之间。这就好像是一个班级里面,同学的身高有高有矮,参差不齐。但认为将其分为三类,高个子组、低个子组、中等个子组。
那么肌肉要用力,是怎么调度这三类肌肉的呢?
是小的先上,力量不够了再换大一点的,直到换上最大的。
这其实很好理解,我们人类一直处于节能模式,尽可能省力气。捡地上的纸屑,自然不可能和捡一袋大米一样用力。
换言之,只要IIb型的大力量肌纤维都用上了,I型的小力量肯定用上。即,大重量训练能动用到所有肌肉,而小重量训练时,大型肌纤维都在休息。
可想而知,体积大的肌纤维,增长潜力也大,即增肌效率也高。
而12RM的重量,只能说是中下的重量,最大的肌纤维没有刺激到,即增肌的效率也打了折扣。

其次是神经的训练过度

韦氏体系的思路非常简单,想要哪大就专门练哪。但问题就在于,训练不仅仅动用肌肉,令其处于“受损”状态,也会给神经/内分泌系统造成负担。
因为肌肉的运动是受到神经控制的,而不是肌肉自己动的。不管怎么孤立肌肉练,神经是没法孤立的,还是要从大脑通过总线再到具体肌肉上。尤其是重量越大、强度越大,神经需要同时控制的肌肉越多,其负担也越大。
分块训练,一周5、6练,就相当于一直让神经处于疲劳状态,容易训练过度。

关于休息

其实在学韦氏体系的时候,最多接触到周期法,即训练的安排动作要有周期,要考虑到大肌肉群的恢复。此外也知道肌肉是在休息的时候生长。但这仅限于要吃好睡好,对于休息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由于身体总是处于节能模式,因此只会储备能应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最少的肌肉。而想要长肌肉,就需要比平时的运动强度高来刺激身体。告诉它,这么少的肌肉活不下去,要更多,这才能长肌肉。
换言之,强度增加,休息恢复过来,下次能举起更大重量或维度上去了,就是在可持续地变强。
那么强度无限增大的话,肌肉就能无限长了吗?显然不是。
因为总有这么一天,身体的激素、内分泌系统会跟不上增加肌肉的需求,肌肉长不过来了。这就进入了训练阶段的衰竭期。这就需要更长时间的休息,来让身体从上一次的训练中恢复过来。
这就是“肌肉在休息的时候长”,能加多重、能长多少肌肉,关键在于休息/恢复得多好。因此,更高级的计划,都是在谨慎地选择如何少练。
比如说大重量的训练,一般要睡满9个小时以上,才能有所进步。高阶的运动员,一天都要睡12个小时。因为每次训练的绝对重量都很大,对身体的负担很重,睡眠时间少了,根本恢复不过来。
此外,休息应该放在战略的高度,引入主动休息的训练日。
即,用一个较轻的重量,如60%的1RM,来训练,这样能促进恢复。
主动休息的思想,也可以应用到其他的方面,如个人的精力管理等。

  1. 韦氏体系的一些目标,其实是有问题的
    为什么韦氏体系,要强调力竭、泵感、顶峰收缩、DOMS等等?
    我怀疑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做才算最有效果的增肌。但力竭、泵感、顶峰收缩,这些操作能让人有“感觉”,就会让人觉得:自己有在努力训练,今天的训练很有效果。
    那么这些目标真的能有预期的效果吗?
    首先是力竭。次次力竭的话,我能想到有两个不好的地方:

第一, 没有留下恢复的空间。人是在休息的时候长肌肉,但力竭的情况下,已经用尽了当前所有的资源,就没东西来恢复长肌肉了。

第二, 力竭时,锻炼的并非最大的肌纤维,效率有限。

之前曾说,力量大的肌纤维,耐力小。换言之,一直拿着大重量做,IIb型肌纤维耐力耗尽后,就会退出输出力量的贡献,罢工不干活了,此时力量会有一个断崖式下跌。
如果还要接着做,只能拿更小的重量。等IIa耗尽耐力,它也会退出。而I型耐力贼好,它也罢工那整块肌肉就废了,一点力气都没有的那种。这一般要很久很久。
由此可见,最大的肌纤维是最早罢工的。还要接着练的话,只是在折磨中等大小的肌纤维,增肌效率有限,还会增加恢复的负担,感觉得不偿失。
因此,增肌最有效率的是用大重量,做了几下之后发现动作的速度明显变慢了,那就说明了IIb型的肌纤维耐力耗尽,罢工退出了,此时就可以不做了。
换言之,增肌就要大重量、低次数。

关于泵感。

为什么会有泵感呢?是因为训练后乳酸堆积,导致肌肉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外的浓度,因此细胞外的液体会往细胞内跑,形成渗透压,有一种涨涨的感觉。这就是泵感了。
那么泵感能增肌吗?我学到的是,可能有效。可以成适当追求一下泵感,但以此为绝对的主要目标,则有点舍本逐末了。

关于顶峰收缩

顶峰收缩为什么会有“感觉”呢?因为肌肉的收缩力量,和肌肉长度有关。
肌肉拉到最长、缩到最短,力量都不大,只有在最中间,力量才最大。因此,卧推、深蹲才会有所谓“粘滞点”的说法。
顶峰收缩的时候,就是在肌肉长度最小的时候,自然力量很小,收缩起来很累,很有“感觉”。
可见,强调顶峰收缩并不是最有效率的增肌方法。不如在正常长度下举起更大重量。
会强调顶峰收缩,可能也是因为不知道怎样最有效,但这样做很有“感觉”,能让自己有一种在“努力”的感觉吧。

那么我为什么会转入力量举呢?

首先,要强调下,我练的是养生力量举。
一个人的力量举成绩、肌肉形态、甚至身体胖瘦,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基因。换言之,天赋。
比如说,一个人的肌纤维数量,不能增加很多,因此只能在原有数量上让肌纤维变粗,来让肌肉块变大。而肌纤维数量是由基因决定的。换言之,一个人的肌肉最大能多大,是有基因天花板的。
比如说,一个人的骨架,很大程度上能决定硬拉成绩。有的长手长脚的芬兰人,第一次摸杠铃杆,都能硬拉230kg。
这是什么概念呢?我好不容易才硬拉100kg,当时拉起来的时候,眼前都是一黑;健身群里面有人能拉150kg,都有一堆人佩服得不行。更不用提200kg,想也不敢想。第一次就能230kg,早已超过了想象范围。
再比如说,一个人所能保有的肌肉量是有一个上限的,这个是由基因决定的。有的人随便练练都能长肌肉,不怎么掉;有的人怎么吃都不会胖等等。
因此总能看到人随便练练,就能远远超过了天赋不怎么样的我。所以我要强调,练力量举是为了养生、为了投资健康。不敢在大佬们面前比较,只能和自己比,超越昨天的自己。

那么你可能会感到好奇,不用韦氏体系的五分法来设计训练计划,那应该如何训练呢?养生力量举,如何养生呢?
我目前的训练计划是3*5,其目的是增加体能和身体素质,充分挖掘基因上的天分,作为牢固的地基,方便以后迁移到其他运动。类似于在修炼内功心法。
主要训练的动作是五大举:低杠深蹲、卧推、硬拉、过头推举、力量翻。就是《starting strength》里面推荐的计划。

那么为什么要这么练呢?
首先,身体的适应是对动作的适应,变得越来越会做这个动作;而非根据肌肉的适应,动作练的肌肉变得越来越强壮。
比如说,只做卧推,进步了100%,但同样用到胸肌的飞鸟,可能只进步20%,而并非只要涉及到这个肌肉的,都会同等变强。
这是因为,肌肉由神经控制的。训练的时候,一开始是主要长神经,即神经能控制更多的肌肉,以及学习动作。等神经生长的空间逐渐变小后,才是主要长肌肉。
因此,五分法那种很多个动作的,可能都来不及学会,就换掉了。只能说长肌肉的效率不够高。
换言之,动作的选择就尤为重要,因为要一直盯着练,所以要选价值高的动作。比如说:能上大重量;动用到的肌肉够多;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用到;易学难精等等。五大举正是符合这些标准的动作。
3*5,则是每个动作做5下,做三组。不断线性增加重量。其中深蹲是每天都要做的,因为深蹲的价值最高。
每周三练,既保证了充分锻炼到了主项,也保证了一周4天的超长休息,保证恢复。

对于新手来说,训练计划安排的顺序应该是强度由高到低的。因为新手的绝对重量小,身体容易恢复得过来。而线性计划是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因为总会遇到身体恢复不过来的那天。
因此,一开始应该从55入手,直至感觉很疲惫,跟不上。之后可以转入35,在此可以玩很久了,但也会遇到瓶颈,重量做不动。
此时,就是要降低强度,延长休息时间,来让身体恢复,思路有:

  1. 休息的间隔统一改成2天
  2. 在两次训练日之间,加一组主动休息的训练日。来促进恢复。
  3. 加入周期,让训练是阶梯形上升,而非直线上升,给身体一定的缓冲空间。

五大举的一些心得

  1. 低杠深蹲
    我理解的低杠深蹲,起杠后要先维持身体的稳定。膝盖与髋部同时解锁后,先让身体前倾到与地面45度夹角,然后维持这个背角,蹲下。保证杠铃杆在脚中心点正上方的窄槽内上下移动。
    起来的时候也是这样,即,尽可能延长45度的背角。
  2. 卧推
    卧推关键在于,手臂的大臂要尽量靠近身体。即,推的时候,先顺着身体往脚方向移动一些,再向前推。放下的时候同理。肩胛骨要夹紧,向后向下,保持稳定。
  3. 过头推举
    看动作就很容易做成腰下部为中心的后仰,但这样很伤腰。
    正确的做法,应该在绷紧股四头、臀肌、腹肌后,以髋部为中心,向前顶。用紧绷的肌肉,反弹回来的力,来推举过头顶。

此外,mark在SS中说,一定的体脂率有助于力量的增加。我觉得这个不是真正原因。
应该是为了保证营养,因此不能少吃,但这个量很难精确把握,所以才鼓励适当多吃,毕竟减脂比增肌容易很多。增加的体脂,其实是热量盈余的体现。但像mark的学生一样,体脂上升到30%多,感觉就有点过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723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080评论 2 37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604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4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31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49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893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41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51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47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1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20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9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9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3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79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35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硬派健身 摘要 自序 与更好的自己,在未来重逢。 2016-10-11 13:34:10 是谁说运动一定要持续40...
    夜上海滩阅读 9,978评论 0 50
  • 扩充知识前往:硬派健身 - 知乎专栏 开篇 体重设定点理论体重的设定点(set-point)理论。大意是:一旦你的...
    cabbageyang阅读 8,029评论 0 23
  • 虽说至今仍是一个体重直逼两百斤的胖子,但是或多或少也算是磕磕碰碰的学习了不少有关健身锻炼的知识。深知初学者在这方面...
    sunnyjuaner阅读 8,537评论 3 135
  • 在睡觉之前 我向窗外瞥了一眼 对面的白炽灯还亮着 借着光线打出的模糊轮廓 猜想总是带着批判 天边最远的那个 泛出些...
    霍乱之间阅读 134评论 1 2
  • 我们是为了相爱在一起,还是为了离别才认识? ——《李宫俊的诗》 ​​​
    费费_B612阅读 20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