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腰椎:间盘突出的易患人群
1.年龄方面:本病多发于25-50岁的人群,占整个发病人数的75%以上,虽然这个年龄段是人的青壮年时期但,是椎间盘的退变已经开始了。
2.性别方面: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男性。这是由于男性在社会工作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比例大于女性,腰椎间盘负荷亦长期大于女性,从而导致男性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会也较多。
3.职业方面: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广泛地存在于各行各业中,以劳动强度较大的行业多见,此外,长期处于坐位工作的人员亦有相当大的比例患病。
4.环境方面:长期工作或居住于潮湿及寒冷环境中的人,比较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据统计,长年从事矿井井下作业的人患本病的比例较高。
5.其他方面: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与遗传因素有关呢?目前尚没有最后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某些腰椎先天性发育不良的人,如脊柱侧弯、先天性脊柱裂患者等,同时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会也较多。
此外,如孕期妇女,由于特殊的生理原因,导致腰部受压突然增加,加之肌肉相对乏力及韧带松弛,是诱发本病的危险时期。
腰椎间盘突出主穴:突变部位夹脊穴、环跳、腰俞穴、腰眼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悬钟。
夹脊穴
1. 所属经络
经外穴
2. 位置
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左右共34穴。
3. 主调病症
主治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穴位调理心肺部及上肢病证;下胸部的穴位调理胃肠部病证;腰部的穴位调理腰、腹及下肢病症证。
4. 穴位图
5. 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卧位。低头,可见颈背部交界处椎骨有一高突,并能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者即为第7颈椎棘突,从此棘突向下循推分别是第1胸椎(12个胸椎)棘突至第5腰椎(5个腰椎)棘突,从各椎棘突下旁开半指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
环跳穴
1. 所属经络
足少阳胆经
2. 位置
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与中三分交点处。
3. 主调病症
腰腿痹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风疹,脚气,坐骨神经痛,髋关节疾患等。
4. 穴位图:
5. 取穴方法
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弯曲,以拇指指关节横纹按在股骨大转子头上,拇指指向脊柱,当拇指尖所指的凹陷处即为此穴。
腰俞穴
1. 所属经络
督脉
2. 位置
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3. 主调病症
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脱肛,便血,癫痫,淋浊,月经不调,下肢痿痹。
4. 穴位图
:
5. 取穴方法
仰卧位。先取尾骨上方左右的骶骨,再取两骶角下缘的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即为此穴。
腰眼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经外穴
2. 位置
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
3. 主调病症
腰痛;月经不调,带下;腰肌纤维炎,腰肌劳损,子宫内膜炎。
4. 穴位图
:
5. 取穴方法
俯卧位。取一线过两侧髂前上棘绕腰腹一周,从该线与脊柱交点旁开1横掌,按压有凹陷处即为此穴。
.:
委中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
2. 位置
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3. 主调病症
1. 坐骨神经痛、腰背痛、小腿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2. 腹痛,急性吐泻;
3. 小便不利,遗尿;
4. 丹毒。
4. 穴位图:
5. 取穴方法
俯卧或站立位。在腘窝横纹上,左右两条大筋(肱二头肌腱、半腱肌腱)的中间(相当于腘窝横纹中点处),按压有动脉搏动感处即为此穴。
返回
阳陵泉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足少阳胆经
2. 位置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3. 主调病症
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便秘,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膝肿痛,及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小腿抽筋等。
4. 穴位图
:
5. 取穴方法
坐位。屈膝成90度,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此穴。
:
足三里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足阳明胃经
2. 位置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3. 主调病症
胃痛,恶心,呕吐,呃逆,噎膈,纳呆,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乳痈,目疾,喉痹,头痛,失眠,眩晕,心悸,怔忡,气喘,虚劳,黄疸,水肿,癫痫,下肢痹痛,瘫痪或麻痹,脚气,急、慢性胃肠炎,溃疡病,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4. 穴位图
:
5. 取穴方法
1.坐位屈膝。先确定犊鼻穴的位置,自犊鼻直下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2.站位,弯腰。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尖所指处即为此穴。
悬钟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足少阳胆经
2. 位置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3. 主调病症
1. 颈项强痛,胸胁胀痛,落枕;
2. 痴呆,中风,偏头痛,半身不遂,腰腿疼痛,脚气,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
4. 穴位图
:
5. 取穴方法
坐位或侧卧位。从外踝尖直上4横指,在腓骨前缘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中医认为,此症可分为以下几种症型,请对症配穴:
1、气滞血瘀型 原因:多数因腰部扭伤引起。 症状:腰痛症状明显,脊柱侧弯,腰4-5间有明显压痛点,向下肢放射,患者在咳嗽、大笑时症状加重,疾病晚期可见患者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强迫体位,脉弦数或细涩。舌质暗紫。需加阿是穴(压痛点)、命门、腰阳关。
命门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督脉
2. 位置
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
3. 主调病症
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肾脏疾病,夜啼哭,精力减退,疲劳,老人斑,青春痘等。
4. 穴位图
:
5. 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卧位。取一线过脐水平绕腰腹一周,该线与后正中线交点处,按压有凹陷处即为此穴。
腰阳关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督脉
2. 位置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3. 主调病症
1. 腰骶疼痛,下肢痿痹;
2.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
3. 遗精、阳痿等男科病证。
4. 穴位图
5. 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卧位。髂嵴高点在腰部连线的中点下方可触及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
:
腰阳关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督脉
2. 位置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3. 主调病症
1. 腰骶疼痛,下肢痿痹;
2.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
3. 遗精、阳痿等男科病证。
4. 穴位图
::
5. 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卧位。髂嵴高点在腰部连线的中点下方可触及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
:2、风寒阻络型 原因:无明显外伤史,天气湿潮加重病情。 症状:患者腰腿疼痛有沉重感,自觉四肢湿冷,症状随天气变化,脊柱侧弯、椎旁压痛或放射痛,患者喜暖恶寒,脉沉迟,舌苔白腻。需加肾俞、风市、承扶、昆仑。
:肾俞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
2. 位置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 主调病症
遗精,阳萎,遗尿,溺血,泄泻,头昏,目眩,耳鸣,耳聋,虚喘,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水肿,腰痛,及肾炎,肾盂肾炎,支气管哮喘,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等。
4. 穴位图
5. 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卧位。取一线过肚脐绕腹腰一周,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第2腰椎棘突,从其棘突下缘旁开2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风市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足少阳胆经
2. 位置
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
3. 主调病症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荨麻疹等。
4. 穴位图
:
5. 取穴方法
直立位。两手自然下垂,中指尖到达的地方,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
承扶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
2. 位置
位于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3. 主调病症
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4. 穴位图
:
5. 取穴方法
仰卧位。与臀下横纹正中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昆仑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
2. 位置
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3. 主调病症
头痛,目眩,项强,鼻衄,腰痛,脚跟痛,小儿癫痫,难产,胞衣不下,下肢麻痹或瘫痪,及坐骨神经痛,足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4. 穴位图
5. 取穴方法
侧坐或仰卧位。在小腿外侧下端高骨(外踝尖)与脚腕后的大筋(跟腱)之间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3、湿热下阻型 原因:无明显诱因,遇热症状加重。 症状:腰腿疼痛,肢体无力,疼痛处有热感,遇热或者雨天疼痛加重,患者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脉弦数或濡数,舌苔黄腻。需加承扶、丰隆、下巨虚、承山、昆仑。
丰隆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足阳明胃经
2. 位置
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 取穴方法
条口穴:正坐屈膝位。先确定腘横纹与外踝尖连线中点水平,从胫骨前缘沿该线水平向外侧1横指,在胫、腓骨之间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此穴
;3. 主调病症
头痛眩晕,咳嗽多痰,气喘,胸痛,癫狂,痫症,下肢浮肿,腿膝酸痛,下肢痿痹,高血压等。
4. 穴位图
5.取穴方法:坐屈膝位。先确定腘横纹与外踝尖连线中点水平线,从胫骨前缘沿该水平线向外1横指,在腓骨略前方肌肉丰满处,按压有沉重感,即为此穴。
下巨虚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足阳明胃经
2. 位置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3. 主调病症
小腹痛,泄泻,痢疾,乳痈,下肢痿痹。
4. 穴位图
5. 取穴方法
正坐屈膝位。先确定条口穴的位置,从条口向下1横指,在胫、腓骨之间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此穴。
承山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
2. 位置
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凹陷处。
3. 主调病症
1. 腰腿拘急、疼痛;
2. 痔疾,便秘。
4. 穴位图
:
5. 取穴方法
1.直立,足尖着地,两手上举按墙。在腓肠肌下都可见一人字纹,在其下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此穴。
2.俯卧位。取一标有二等分的弹性皮筋,将皮筋两端点与腘窝横纹中点、外踝尖对齐,在皮筋的中点,按压有凹陷处即为此穴。4、肝肾两虚型 原因:患病时间长而不愈。需加肝俞、肾俞、腰阳关、命门、昆仑、太溪。
‘
返回
肝俞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
2. 位置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 主调病症
1. 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肝炎,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扩张,胃痉挛,黄疸;
2. 五官科系统疾病:眼睑下垂,结膜炎,青光眼,夜盲症,视网膜炎;
3.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精神病;
4. 外科系统疾病:淋巴结结核,胃出血,肠出血,胆石症;
5. 其它:月经不调等。
4. 穴位图
:
5. 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卧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所在处即第7胸椎棘突,往下推2个椎骨(即第9胸椎),从其棘突下缘旁开2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命门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督脉
2. 位置
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
3. 主调病症
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肾脏疾病,夜啼哭,精力减退,疲劳,老人斑,青春痘等。
4. 穴位图
:
5. 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卧位。取一线过脐水平绕腰腹一周,该线与后正中线交点处,按压有凹陷处即为此穴。
:太溪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足少阴肾经
2. 位置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3. 主调病症
肾脏病,牙痛,头痛目眩,咽喉肿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支气管炎,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关节炎,手脚冰凉,手脚无力,风湿痛,内踝肿痛,脱发等。
4. 穴位图:
5. 取穴方法
侧坐或仰卧位。由足内踝尖向后推至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大约当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急性腰扭可按腰痛点
:腰痛点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经外穴
2. 位置
手背,腕横纹与掌指关节的中点,第二、三掌骨及第四、五掌骨之间,左右手共四穴。
3. 主调病症
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手背红肿疼痛,腕关节炎,猝死,痰壅气促,小儿急惊风,小儿慢惊风。
4. 穴位图
:
5. 取穴方法
坐位。抬臂俯掌,一穴在手背第2、3掌骨间当掌骨长度之中点;另一穴在手背第4、5掌骨间当掌骨长度之中点,用力按压明显酸胀感。建议一天一至两次,一次两至三组弘道艾灸贴,七天为一疗程,完了停三至五天继续。
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不要轻易弯腰:抬举物品时贴近身体,以腿出力。切忌抬重物且双腿直立时弯腰或扭转身体。避免举物过肩;这些姿势可能造成伤害。例如扫地、拖地
2、长久站立,不时换脚:站立应挺直,并保持脊椎的正常弯曲。良好的行走姿势是抬头、收下腭、脚尖向正前方。穿着舒适的低跟的鞋子。
3、切莫同一姿势站立过久:不要双腿直立时弯腰或是以不良姿势行走,切忌穿高跟鞋或平底鞋站立或行走过久。
4、椅子的高度适中:以能保持膝盖与臀部同高,紧贴椅背坐稳,并且两脚能平踩地面为宜。不要坐在过高或是离您工作点太远的椅子上,以防止上身前倾或是背部拱起,千万别瘫在椅子上。
5、注意腰部保暖:由于腰部肌肉损伤,血液循环较差,腰部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受凉。受凉可致腰肌纤维炎、痉挛,导致腰椎关节僵硬、椎间盘突出复发和神经根水肿。
6、睡硬板床:在坚实的床垫上,一次良好的夜眠,对您和您的腰背大有益处。睡觉的姿势以侧睡,略微屈膝或是仰卧时在膝盖下放垫枕头为佳。不要躺卧在柔软、中间下陷、无支持力的床垫或褥子上,尤其是俯卧睡眠时特别容易造成凹背或是背部扭伤。
另外,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平时在饮食上应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也含有丰富的钙,经常吃,有利于钙的补充,注意营养结构。
三年陈艾灸贴温馨提示:坐骨神经痛的辨症取穴与此症相仿,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