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升米恩,斗米仇,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明白的道理,做事必须光明磊落,做人必须堂堂正正,帮人必须有节有度,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不如不帮,可是如何能做到有节有度呢?
首先得知道你的帮助对象是否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不求滴水涌泉相报,但求一次相助别后患无穷;其次还得看是否真正需要帮助,救急不救穷,如果要救穷,那对不起了,现在就可以明确的告知你摊上事了!
穷人之所以穷,我不认为在这个充满机会的社会能够一直穷,在中央精准扶贫的活动中,发现了一个现象,个别扶贫对象的好吃懒做,可悲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穷则思变,如果一直穷,就得考虑思想的问题了,而不是一味的帮扶,还不是鲁迅笔下的一群看客而已,如果思想上没有改变,你将帮扶不了的,思想上的贫穷比物质贫穷更可怕!
第一次为一个人提供帮助时,他会对你心存感激;
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会淡化;
到了N次以后,他简直就理直气壮地认为这都是应该为他做的;
而当你不能继续提供这种好处时,他会对施助者心存怨恨。
如果用经济学的概念解释,这是一种“感恩的边际效应”。
即:在受到帮助的人心中,对提供帮助的人的感激会递减而递减到一定程度上,受助者几乎已经坦然地接受别人的馈赠,并认为这理所应当。
最后,受助者提出更多的要求,并丝毫在心理上不觉得这有任何不妥。
《增广贤文》有句话: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识别清楚受助对象,谁人背后无人说,做到问心无愧,要明白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