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师在讲治疗设置时,详细讨论了关于心理咨询收费的诸多问题,这顿时让我联想到了千字营的2000块入营费,以及千字营活动的心理疗愈意义。
今天,是参加本季千字营活动的最后写文打卡日,那么就来谈谈心理咨询与千字营收费的心理学意义。
当初有朋友听到我花2000块参加一个每日必须至少写千字的活动时,流露出某种对我“自寻找虐”的不可思议(尽管这掏出的2000块最后按规定完成任务时会退还,否则没收)。亦如有的人非常不理解有人会愿意付费去做心理咨询(不专业的说法是找别人聊天并解决自己的问题)。
当我们需要改变一如既往的陈旧的自己,而又缺乏一定自主性时,也许通过这种付费的且具有仪式感的代价,更有利于我们获得改变的动力。
心理咨询是否应该收费?可以不收费吗?免费的咨询好不好?同理,这个千字营的活动可以不收费吗?如果是免费的,我们每日千字的坚持性能否持续一个月呢?
显然很有可能不能,否则为什么在没有外界约束的平日,除了个别具有极高自律性的个体,大多数人会沉浸在不写字、不看书、不做深入自我觉察、缺乏自我提升的舒适区域里而不自知,或自知了却也难以改变的困境里呢?
因为没有改变成本的存在,而花钱是一个促进动机形成的过程。
因为体察到了这种舒适圈的危险性,于是我决定改变,于是我付费让外界产生某种监督让自己的改变进一步持续发生。
但为什么钱在我们眼里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而又是为什么心理咨询或千字营等自我提升这一充满人性美好追求的事情,一旦与金钱挂钩了,有人会产生不愉悦感、质疑或其它复杂的情感呢?
金钱这张纸本身没有任何意义,是国家赋予了金钱某种价值而使得其具有了流通和交换购买物质的作用。
而同时,人们的过往经历,又赋予了金钱更多的心理意义。金钱可以是依赖、情感满足、支配控制、人际关系、罪恶、贪婪、剥夺、权利、对价值的承认、压力、内疚等等各种象征。
想象一下,一位整日忙于赚钱而缺位孩子教育多年的父亲,突然发现孩子心理或生理疾病严重到用金钱也暂时无法更改时,为什么突然觉得赚来的金钱丧失了意义?而如果有人用绝佳的心理治疗或医学治疗拯救了孩子的性命,他竟想不出除了金钱以外其他感谢医生的礼物,这个金钱又代表了什么?
为什么金钱能带来行为的甚至是人性的改变?因为,金钱背后存在的心理需求才是决定我们改变的真正原因,而金钱只是触发我们改变的动力因素。
不论我们是咨询师还是来访者,如果长期的心理服务是免费的,必然都会缺乏努力的动力。来访者前几次还会因为免费而兴冲冲地出现在咨询的现场,但随着谈话触及的内心越来越深入,或布置回去完成的作业越来越困难,来访者就产生阻抗,随时放弃从而导致咨询脱落。而咨询师也会因感觉到被剥削而产生对咨询的不满与抱怨。
心理咨询通过收费来确立咨询关系的性质,心理咨询是咨询师为来访者提供心理服务的过程,正是这种付费增加了咨询师的专业责任和咨访关系的建立。咨询师也通过收费来判断个案的治疗动机,来访者通过付费来不断确立自己前来咨询和改变自我的意愿,并不断投入到治疗之中。
咨询费用的设置、改变、支付与确定背后都有某种心理学的意义,这都需要有一个标准化的收费。同时,任何改变都应以尊重来访者的意愿为前提,需要提前告知、及时提醒并讨论改变带来的感受、情绪和想法。
心理咨询不收费就没有咨询继续的动力,而咨询本身却从不能是以金钱来衡量的事情,咨访关系是一个你情我愿的过程,一旦建立关系,就需要咨询师与来访者在全身心的投入中积极互动,从而让疗愈发生。
当然,正如前文所述,金钱具有一定作用,但发生真正作用的是想要改变的决心,如果没有这个决心的存在,金钱必然也将成为前进的障碍,不论那个金额是多少。
另外,2000块的设置必然影响的是2000块所能影响的人,但凡对2000块不屑一顾或不舍支付的人,就不可能进入这一可能被影响的范畴里来。
某种意义上来说,千字营和心理咨询都有心理疗愈的作用,千字营的探索者来源于我们自身,而心理咨询的探索来源于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互动。随着活动的进行,内心深处的某种机制如若发生改变,也许没有2000块,没有咨询师,没有千字营的活动,某些人也会持续以新的方式开启新的生活。
世上从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深刻的改变都必然付出代价,这个代价未必是金钱,也可能是其他,而不改变也可能付出巨大的代价。
那么,我们愿意为自己陈旧习惯的改变支付什么支付多少呢?那个改变后的生活在我们眼里又有多大的价值?而不肯改变的生活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这些思考远比2000块来得更为深远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