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n the page maybe we’ll find a brand new ending where we’re dancing in our tears——《Lost star》
她,Gretta,视音乐与爱情如命,与男友一起来到纽约实现他们的生活梦想。事与愿违,他们被现实分道扬镳,失去了爱情的她,只剩下最初的音乐梦想,一心只想离开。
他,Dan,沉溺于音乐与酒精,与妻子感情破裂,与叛逆期的女儿话不投机,与曾经光辉的创作岁月渐行渐远,被自己创立的唱片公司炒了鱿鱼,绝望到窒息的生活一点点吞噬最初的音乐热情。
一首《A step you can’t take back》让两颗纽约星空中的lost stars相遇:“All at once it seemed like a good way, you realized it’s the end of your life for it’s worth……Are you ready for the last act? To take a step you can’t take back. ”【Begin Again】(《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的故事也就此迈出了第一步,的确,只要还有音乐的生活就不至于太糟糕;伤口隐隐作痛的他们(我们)在音乐梦想中面对、救赎、再次出发。
摇滚乐队贝斯手出身的爱尔兰导演John Carney在执导音乐电影方面可谓是如鱼得水,以“音乐人故事”为主线,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他的编导和音乐才华。07年执导的《Once(曾经)》讲述了都柏林街头歌手和热爱钢琴的捷克移民女孩之间的爱情,片中的原创歌曲比起松散随性的剧情更深入人心。相比Once,这次的Begin again在人物塑造和叙事方式花了点心思,不变的是影片的灵魂——音乐,再一次让观众领略耳朵看电影的美妙。
“同是纽约沦落人”的Gretta和Dan因为音乐结缘,最后一起走出录音棚(走出过去的阴影),将城市本身的嘈杂之声(面对并接受生活的不如意)融入专辑歌曲:在街头巷尾、在屋顶、在湖面上、在地铁站……
在屋顶
在湖面上
在街头巷尾
在地铁站
一反常态的创作方式暗示着纽约——这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城市,换个心态,“噪音”也能变成悦人的“旋律”:《Coming Up Rose》、《Tell me if you wanna go home》、《like a fool》……
音乐电影的独特魅力或许就在于,闭上眼睛听着歌看电影:旋律就是情绪,歌词就是独白。作为电影的“第二台词”,电影音乐因其融入画面,已“不再是原来含义上的那种一般的‘音乐’”,就像一条锦带将分散的镜头串联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正如作曲家赫尔曼所说,电影音乐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无意识支持,它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观众的思想与情绪。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电影中声音“清晰度”已经与画面“清晰度” 相当,不论是从技术条件还是艺术实践方面,视听因素的结合都达到了平衡。特别是音乐主题电影,音乐几乎是影片的主角,通过音乐传达人物情绪、心理变化,每一首歌都变成一个故事,电影音乐的艺术特性就在于音画的统一, 其审美意义即在于视听的合一。不是台词也不是……画面,是音乐让我们对主人公内心深处有了显微镜般探视,一首《lost star》是Gretta与Dave爱情的见证,最后也成为他们感情的休止符;Gretta和Dan听着双耳耳机在大街上跳舞,说“音乐,能让一切无聊的场景变成闪耀的珍珠”;女儿和前妻加入乐队的演奏让Dan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音乐让他们绝望,也让他们重新振作,再次出发。
闭上眼睛看电影,我们在哪里走散,就在哪里重新出发。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