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正悟师父讲的《孝经》,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正悟师父: 如果一个夫妻之间不和睦、兄弟姐妹之间天天打架的人,你让他在企业中担任一个中层领导、一个干部,他绝对不能和他的同级和睦相处。因为兄弟姐妹都是平级,这个就能看出他是不是能和自己平级的人和睦相处,如果他不能和睦相处的话,恐怕你提拔了他当领导,他也会挤兑其他和自己差不多的人。
孝道文化,就是教育小孩,如果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小孩教育的又有礼貌、又懂事、爱学习、敬老爱幼,教育的品行非常好,那么这个人他就会教育好自己手下的员工。孝道文化,正所谓小孝治家,大孝治国,我们按着孝道的这种文化,来严格地约束自己,可以让我们修身齐家。那么我们在约束得更好的情况下,把这种文化,传播到我们的企业当中,就可以治国平天下。 中国人的成功学,在经典中,早就给你设定好了,修身而后齐家,齐家而后治国,治国而后平天下。修身是什么,修好自己的德行,练好自己的本领,这都叫修身。让自己本身德才兼备,具备一定的素质,这叫修身。齐家,家的范围还小一些。你在家,能让自己的家庭和睦;在外边,可以让周边的这些人感觉你的团队就像一个家庭一样。治国,就可以说是治一个大一些的企业。平天下,什么叫平天下,平天下不是扫平天下,是平衡天下,就算任何人在你面前你都可以让他得到平衡。中国人讲究平衡,什么事情不平衡了都会出乱子,都会出问题,国家跟国家之间不平衡就会发生战争,人和人不平衡就会发生战斗。当你具备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素质的话,你就可以到任何地方平衡任何人,这个时候你就是一个大才了,就可以成就大的事业了。
那么,现在咱们一起来学习《孝经》。在学习孝经之前,先讲一讲咱们学习时的小规矩。古人,念书也好,见面的礼仪也好,都是很有规矩的。你想你是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人,出门以后绝对和外头其他人看着是有区别的。我们既然要学习,当然也要践行,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工作当中。首先,咱们行立坐卧都要有一个标准。孔子说,立身躯,中正安枢,支撑八面,就是这个人往这一站,中中正正,不偏不倚,不左弯右斜,就是这个人往这一站,就自自而然的是这种状态。大家会认为,一个歪歪扭扭的待着、站着的人,给人的感觉着很不舒服。坐着的时候,不要把两条腿叉的比较大,这样显得很随意,咱们站的时候就站的规规矩矩,坐的时候要做端正。现在咱们都是坐沙发坐习惯了,一坐沙发就往那儿一靠,非常舒服,但是非常散漫,养成这种习惯就很不好。中国古式的家具虽然很大,但只坐到椅子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就是说你坐椅子的时候不要坐满,然后两脚自然放平,然后身体坐直,古人讲这叫正襟危坐。不一定非得像部队训练那样,挺胸,不要那样。中国讲的是自然,全身很松、很舒服、很自然,然后两个脚落地,踏实,这样坐在这里,你自己都会感觉精气神很足。别人一看你,当他看到你的时候就感觉,你这个人精气神非常足、饱满,而且让人很恭敬、很恭维的感觉。尤其咱们大家做企业领导、公务员,咱们的言谈举止,所有的一切行为,都要注意一点,这对你是一个非常好的帮助。
中国的佛家、道家讲修行、讲练功,实际上,儒家也讲练功。佛家、道家都讲盘腿,单盘、双盘、散盘,然后盘膝而坐。佛家双手结印,道家一般都是阴阳印,抱元守一。而儒家就是两手自然放在两个膝盖上,或者是半握拳,往膝盖这一放。 还有中国古代的见面时的礼仪,如果说,大家都是平辈儿的人,行礼的时候手跟嘴齐。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左手叫善,右手叫恶。就是善把恶包住,隐恶扬善,行礼,然后起来,放下。 我说这个意思,就是咱们念书的时候,坐稳,精气神十足,然后念书。念书时用我们的的丹田气,就是尽量发挥我们的丹田气,不要用嗓子。用丹田这种声音,不一定要喊出来的声音非常大,但是你练时间长了以后,发声也会改变命运。木生高亢火生焦,就是一个人发出来的声音,就显示出了你的五行特性,然后如果你的声音对你本身的命里五行是相生的话,,就会有助于你的运势。有很多人都是通过改变声音来改变的运势,这就是《易经》上讲的。
咱们这本《孝经》,是我从唐山调过来的。河北孔子学堂和我们慈云文化,我们大家一起募捐了几千块钱,印了这么两千多册书。今天给大家的笔记本、包、还有这书,都送给大家。这个书上面都是竖着念的文字,跟古文是一样的。而且都是繁体字,如果你不认识,就用笔在旁边注上一些备注,,现在我们不要求大家非得立刻明白每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是你念多了,自己再从网上查一查、看一看,就理解得非常快了。
《孝经》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
,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想学习的小伙伴儿也可以一起学习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