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2250
阅读时间:7分钟
人的思维模式
现在市面上经常能看到智力测试、星座测试,什么“IQ是120以上的人才能看懂,你呢?”,“这个星座xxx”,那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测试的潜在含义呢?这些其实是在暗示你,人的很多能力是天生的,比如IQ是不变的,爱因斯坦厉害也是因为IQ值高等等。有些人会觉得星座和生辰八字这些是扯淡,但又会相信智力测试的结果,认为你的智力属于你比较基本的特质,很难做出很大改变,智力低的人以后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前景。
那智力测验真的靠谱吗?这些东西真的能反应人的潜力吗?“终身成长”这本书作者多年研究总结,发现人对自我能力的认知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类人认为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另一类人认为人的才能是可以发展的。我们可以把这两类思维模式称之为固定型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你是否小时候经常听到这句话呢?“他其实挺聪明的,可惜就是不努力”,这句话其实就是一种固定型思维模式,这种思维可以从多个方面体现出来,固定思维认为能力是天生的,所以会认为天赋好的人就应该轻而易举的搞定任何事情,而努力是属于天赋差的人。既然认为什么都是天赋决定的,所以他们会很在意其他人对你的评价,喜欢反复证明自己的聪明才智。相反,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失败了他们会考虑下次怎么做好,喜欢对你来说比较困难的事情。
固定型思维模式下因认为能力是不可变的,失败了一次就能贴上不够聪明的标签,所以他们格外害怕失败,在困难的事情和简单的事情面前,他们更愿意尝试简单的能确保自己能做好的事情。正因为害怕失败的标签,所以在一件事情很难完成的时候,宁愿偷懒、责备别人、眼睁睁看着失败也不会去努力。毕竟没有努力,还可以说我能力可以,就是懒了点;但努力了还失败,那不就证明我是傻瓜了吗?
思维模式在生活中的体现
这些思维模式会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职场中,固定思维的老板会通过虐待能力差的人获得优越感,而虐待最能干的员工是因为他们给固定型思维的老板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所以在这类老板的公司,氛围会发生转变,所有的一切会围绕着老板转,员工们忙着哄老板开心,而不是发展业务。成长型思维的管理者则会认为不管是自己还是员工都是可以改变的,他们会更倾向于带领员工一起成长,一起提高,也不怕别人努力了就超过了自己。
人与人的交际中,看到某个人一次的行为就给他贴上标签也是固定型思维。对于固定型思维者来说,恋爱的关系要么好要么坏,是自然发生,如果你们合适是不需要努力的,认为合适的人就应该一见钟情。而一见钟情了,又会因为一次小小的瑕疵贴上不合适的标签。但对于成长型思维者来说,一切都是可培养的,恋爱关系也是可以成长和改变,两个人之间的不可避免的差异是需要共同磨合的。
而孩子的养育过程中呢,有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在孩子获得了一些成就的时候,会夸奖他。但人们往往喜欢用这样的夸奖方式,“你学的真快,真聪明”,“这孩子钢琴弹得真好,你说他能不能成为莫扎特一样的音乐家”。这些话里,其实附带了一种潜台词,这些话让孩子以为是聪明才是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而不是这个过程,会潜移默化培养出孩子的固定思维。虽然夸奖看似让孩子更自信了,但他们也变得更脆弱了。
那应该要怎么称赞孩子呢?作者认为是更应该注重夸奖成功背后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为了拿到赛跑冠军,每天早上出门跑步的这些过程和努力。
虚假的成长型模式
很多人看了不同的思维模式的区别后,认为自己明白了能力是可以改变,就变成了成长型思维模式。他们会热衷于给自己身上的优点称作成长型思维模式。比如开放,思维灵活的人也认为这俩是成长型思维,但实际上思维开放,脑瓜子灵活,和专注于能力发展是不一样的。比如你带着一个学生,你可以开放,你可以思维灵活,有杰出的能力,但这并不代表有培养自己或学生的能力。
再一个就是很多人会认为努力就是成长型思维,夸奖孩子就夸努力就好了。但这个其实也是有问题的,如果认为光努力就可以了,那就会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容易一个人闷头瞎搞,做是做的多了,结果收效甚微。所以努力是没错,但他不应该是唯一重要的,要结合相应的策略,如适当的时候请求帮助,适当的时候改变方向。而且夸奖孩子的时候,如果孩子没有真正的努力,或者没有拿到相应的成就的时候,称赞他努力,这就让孩子觉得努力是很廉价的东西,没法真正的培养出成长型思维。正确的方法就应该是把成就和孩子的付出结合起来,让孩子明白这些付出才是带来成就的根本原因。
像“你可以做任何一种事情”也是一种陷阱,这种等于把责任抛给了对方,让对方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就是失败者。类似的,“这孩子是固定型思维模式,我没法教他”这其实也是一种固定型思维。
如何改变思维模式
第一步:接受
为了改变你的思维模式,首先你就需要接受自己是怎么样的思维模式。因为每个人都是成长型和固定型的混合物,所以你也没必要为你固定的思维模式羞愧。但这不代表我们接受它经常出现及接受他出现时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第二步:观察
要观察我们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比如遇到了一个比你优秀的人的时候,会不会情不自禁的认为,我永远都不如他优秀?努力了但还是失败的时候,会认为我没有这么强的能力,我不是做这块的料?这些想法在生活中随时都会出现,通过观察你可以明白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容易进入固定思维。
第三步:命名
再接下来是给固定思维命名,通过命名,可以更容易的识别到这些固定思维,而且可以把观察到的触发条件和命名的名字关联在一起,让他人格化,这样子的话,当它出现的时候,你会更容易警觉到,警惕起来。
第四步:教育
任何改变都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固定型思维会让你呆在舒适区,毕竟舒适区不需要做任何努力,人都是有一些惰性的。所以当“它”出现的时候,你就要教育“它”为什么需要改变,这个改变会为你带来什么,是否值得改变。改变并不是一场外科手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长期一步步把以前的旧信念转换成一个全新的信念,最终会获得新的思考和处理方式。
书里面对两种思维模式的辨别和不同成效有更加系统的描述,如果看完有兴趣,可以完整的看一下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