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十六的第7篇文章
为传承五千年华夏历史文明,端午前夜,在皎洁的月光下,伴随着一声狼(gou)叫,老大塞给了十六一包人状东西,便转身飞驰而去~~~
在月光的映射下,十六在这包人状物的肚皮上看到了“大粽子”这三个字!!!
这一看没把十六给激动cry~~~
要知道,在考古学中,发现大粽子是一件非常轰动的事情,要是能把这一包大粽子上交给国家,那岂不就是发达了~~~
想到这,十六唰唰的给老板发了封离职信:
大粽子那么少,
我想去保护他。
什么,你不知道大粽子是啥?
这个大粽子不是你们吃的那个“糯米粽”哦~~~
这个粽子是不能吃滴~~~
有木有看过,坤哥哥演的《寻龙诀》,大粽子其实是盗墓人的黑话,就是尸体。
好了好了,不跟你们这群笨蛋科普了,十六要赶紧把大粽子了带回家藏起来了~~~
左藏右藏,终于把大粽子抱到家了,慢慢的打开灯,想象着一堆堆钞票将要堆在眼前。
灯明,梦灭。
丫丫的,这哪是大粽子啊,明明就是大伙往汨罗江里扔的糯米粽子~~~
折腾到最后,给我的这个粽子还是吃的啊~~~
老大,把这么多糯米粽摆成人样,你累不累啊,还让人家空欢喜一场~~~
速度,打开电脑,撤回邮件~~~
哎,失望之极,十六躺在地板上,掰着手指头,天马行空这世间所有关于“粽子”的说法。
喜欢武侠片的小伙伴们肯定知道金庸,金老笔下有个主人公叫石破天。而石破天的外号就叫“大粽子”,为啥叫大粽子呢?
在金老《侠客行》的第九章中这么写到:主人公石破天被捆绑得结结实实,放在一位姑娘的被窝里,仿佛一只大粽子。这不仅是比喻他的身体,同时也隐喻着他对男女阴阳之事,懵懵懂懂,“包裹未散”的状态。
据说金老这个灵感来自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之《侠客行》,突然觉得金老也是5(污)的比较含蓄啊~~~
再说说,让十六望眼欲穿的不能吃的这个大粽子,这个大粽子其实就倒斗人眼中的尸体,因为尸体用包尸布包起来像粽子才因此得名,大粽子就是厉害的僵尸,可发生尸变的不好对付的叫“老粽子”,就剩骨头的或干尸叫“干粽子”,有很多陪葬的叫“肉粽子”。
而这一类粽子,虽然不能吃,但是极其珍贵,尤其对考古学家而言是至宝。如果能得这一粽子,小编做梦都会笑醒哇~~~
而实际上,我们收到的粽子都是能吃的,都是为纪念屈原而做的,当初都是扔到汨罗江里给鱼吃的,为的是让鱼别吃屈原的尸体。在鱼看来粽子和屈原的尸体都是吃的,没什么区别。也许屈原的尸体就是历史中第一个“粽子”。
好吧,这只是十六的猜测。
哎,下面十六要给你们“正经”的科普“粽子”了~~~
粽子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是一种祭祀食品。但是最早的粽子并不是祭祀屈原的,而是用作祭祖及神灵。
反正就是在屈原挂掉之前很多年的《风士记》这么写的:“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说明当时就有以角黍祭祀祖先神灵的习俗。
我知道,你们肯定不知道角黍是啥玩意,其实就是角形的粽子,古人不会讲“人话”,我们心里知道就行,而所谓“角”,是指古代祭祀时最高级的供品——牛,粽子的形状代表牛角;“黍”就是一种黄黏米。用谷物制成的“角黍”代表“阳”;包角黍用的“菰叶”(粽叶)为“阴”,阴阳结合,有驱邪纳福、祈求平安的意思。看到这里,你是否明白金老笔下的大粽子了吧~~~
那为啥现在都认为是纪念屈原的呢,十六想,一是《风土记》里的话太拗口了;二是屈原的传说太优美了。
据说啊,屈原挂掉之后,人们很想他啊,就每年五月初五,就用竹筒装上食物,投向水中祭祀。到了东汉建武年间,长沙有个叫区回的人,大白天忽然撞见屈原的魂魄了,说“祭祀食物被蛟龙偷走了,以后都裹上蓼叶,再缠上五色线,这些东西,蛟龙害怕,就不会吃了。”
区回把这个告诉了乡民,乡民们便按屈原吩咐精心制作粽子(谁知道是不是那个区回无聊瞎说的啊),但不管怎样这个习俗一直沿袭到现在。
但是十六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把它投向水中,是给屈原吃的,还是专门用粽子来喂蛟龙,以免它伤害屈原的身体呢?
当然,要知道,咱们中华民族文化向来多争论。又有民俗学家认为,粽子的来历和古时三晋先民治水的故事有关。
台骀,作为远古历史人物,据历史学者考证,台骀治水从年代上要早于大禹治水,是颛顼帝时代治水官员。当时台骀为治水患,带领百姓奋战在灵石山头,开山泄水工程异常艰难,人们日夜施工吃住都在山上,挖山不止。
当时水满为患又无路可通,也没有船只,台骀和他带领的开山百姓每天的饮食来源就成了问题,汾河两岸每家都有劳力在随台骀治水,人们想出了以水送食的办法,用竹桶和芦叶等包裹食物,以木筏相乘顺流而下,把食物送给下游的治水的人们,途中也有不少食品被水中的鱼虾吃掉。随着人口的流动,很快(粽子的最早原形)这种食品就传遍了整个汉民族。
反正这些都是传说,我又不能穿越回去看看哪个是最准确的,不过知道这些,可以让别人更膜拜你哦~~~
说到这了,十六想问问大家,要是真的送一个不能吃的“大粽子”给你,你敢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