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推文中提到,亲亲一岁半了,但到现在除了“爸爸、妈妈”什么都不会说。想到,那么多和亲亲同龄的宝宝,是不是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就专门查资料写了有关婴幼儿语言习得的文章。没想到这篇文章反馈很多,有好些爸爸妈妈还给我贡献了家里的案例。但同时,几个搞语言学研究的学霸博士也给我提出建议:“以上情况,少了自闭症”。哈,想着快到4月2日—世界“自闭症”关注日,本着科学求实的育儿态度,今天就接着聊聊“自闭症”与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相关性。
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善于表达,不懂得交流,但他们也渴望着被关爱和包容,他们就是孤独症儿童,而我们更愿意称呼他们为“星星的孩子”。
有人说,孤独症孩子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也有人说,一定有那么一扇门,只要打开它,就可以通向这些孩子的心里……
离这群孩子最近的一次,大概是若干年前上海暴走团组织的一次公益活动: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单。正是这次活动,我还专门去看了《雨人》这部电影🎬
而此前,我几乎从未关注过这群孩子。
特别提示:为响应正名计划,“自闭症”打了双引,此后统一更换为孤独症
孤独症孩子都是天才吗?
记忆力超强
如果你看过奥斯卡金像奖影片《雨人》,一定会对雷蒙的惊人记忆力留下深刻印象。
当途经一间餐馆用餐时,雷蒙不小心打翻了牙签盒,却能即时算出盒内牙签的数目。查理因此发现雷蒙在记忆及数字上有令人惊叹的能力❗️,就带他到拉斯维加斯赌场玩二十一点,利用算牌技巧轻松赢得六万多美元,也填补上查理汽车公司的资金缺口。
现实中,确实有一些孤独症患者具备某种令人惊异的超常能力。例如写实性绘画、音乐感受和表演、万年历一般日期记忆、不假思索的数字计算能力。
也因此,很多人都认为孤独症儿童都是天才,但其实只有很少数孤独症孩子记忆力超强。并且因为孤独症的严重损害,他们对外界、对人、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最终还会影响智力发展。
驱动力是什么?
这么说,他们没有优势吧?
对孤独症孩子的自然跟踪试验均表明,孤独症孩子拥有丰富的词汇量,且对于高功能孤独症孩子来说,词汇量远高于他们的语法、语用语言能力。词汇习得对孤独症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个相对掌握的比较好的领域。
是呀,他们不懂得语法、语境、语用关系,只好通过不断强化机械记忆来提高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发育关键期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正是这一驱动力,这也解释了为何很多年幼失明的人触觉和听觉都超强。
孤独症及病因
啥叫孤独症?
孤独症,又被民众称为“自闭症”,是一种以社会性障碍、 交流障碍和想象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比较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直到1944年,Kanner才首次对孤独症的临床症状进行描述。
孤独症与智力障碍有部分重合,但需做明确区分。孤独症孩子的典型特征不是一般性的认知水平低下,而是心智和情感运作模式的异常。这种单调、奇怪的行为模式及其社会疏离性,与智力障碍儿童的怪癖行为完全不同。一般认为,男孩患病概率是女孩的4~5倍,而女孩症状一般较男孩严重。
病因是啥?
虽然发现孤独症已经有80多年,关于它的研究也不计其数,不过遗憾的是,目前孤独症的发病原因尚不确定。早期对孤独症的认识不深,人们普遍认为孤独症是由于父母家人不正常的养育方式造成,这一观点给孤独症孩子的家人带来多重打击,令他们产生很深的负罪感。
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孤独症病因:
一与基因遗传有关,包括脆弱X症候群、苯酮尿症、脑结节性硬化症、神经纤维肿、其他染色体异常等
二与细菌感染有关,包括先天性麻疹、先天性脑炎、感染性脑膜炎等
三与怀孕分娩感染有关
四与脑损伤有关,包括小脑病变、右侧额叶机能性障碍等
五与认知神经缺陷有关,比如“莎丽与安娜的试验。
此外,在导致孤独症产生的原因中不能排除环境因素,比如孤独症增加与环境污染的相关性,但支持这些因素的证据非常有限。且多数临床案例表明,孤独症不是由某个单一原因直接导致。
孤独症孩子的语言特征
语言失常的程度是测定孤独症儿童病症严重性的唯一标准,因为所有孤独症孩子的语言及交际问题都非常突出(唐茂妮., 2011)。
有些孤独症孩子终生默默不语
有些说话迟缓、 话语所含内容很少,几乎都是以手势来表达要求和愿望
有些无法理解他人语言中的比喻,在自己的语言中也缺乏基本的比喻
还有一些不主动与别人交谈,即使交谈也不能维持话题,时常出现自说自话的现象,有时甚至出现没有原因的大喊大叫、 或发出奇怪的音调,或失去节奏平衡,不同寻常的说话方式等现象。
虽然汉语环境的孩子具有动词优势,英语环境的孩子具有名词优势,但所有正常孩子在实际生活中,都不需要反复尝试错误,就能很快掌握大量词汇。这真的是躺赢,但你可能不以为意,直到你开始学第二语言......就会觉得:“啊,明明四六级都过了,怎么写篇文章,还出现单复数混用、时态问题、以及重复谓语等......”
再比如,小时候学说话,没有人教过我们语法规则,但所有正常孩子学说话时都不会犯一些原则性错误。婴幼儿在电报语阶段,可能出现将主语或宾语位置调换的情况,但一定不会把谓语的位置放错。
因此,虽然绝大多数的孤独症孩子的语言能让人听懂,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孤独症孩子经常错误地强调那些不该强调的词语,或是不合时宜的重复听到的词、句,他们无法理解生活中的对话规则经常出现混用现象。
如何判断孤独症儿童
正常婴儿对人际互动有明显的偏好,而孤独症婴儿则对人的面孔很少表现出兴趣。婴幼儿早期,孤独症孩子更是表现出与他人共同注意、人际依恋能力的明显缺陷。
精神科医生Ornitz等人提出了孤独症孩子的五种诊断标准
知觉 :孤独症儿童存在听觉、 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和前庭平衡觉障碍 ,对刺激过分敏感 ,或者不产生反应。
刻板行为:例如习惯性拍手,摇晃手指,用脚尖走路,不停地旋转,冲撞的动作。
人际关系 :缺乏视觉接触和社会性微笑,缺乏情感反应,被人拥抱时身体柔软无力或僵直,怪异或固定地使用玩具,不会玩游戏。
语 言:说话能力迟滞,鹦鹉学舌似地发声,说话节奏单调,声调呆板,代名词颠倒使用。
心智技能发展次序异常,已经学会的技能也可能丧失。
说到这,你是不是长舒一口气.....
我们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
孤独症孩子的妈妈都很反感大家来美化这个病,比如说是雨人、或是星星的孩子✨对于孤独症,大家都存在误解,并且太过于关注他们的才能了。
曾经有段时间朋友圈里很流行“我自闭了”的表情包,以及动不动就会说自己自闭了。我自己也曾经有这种误解,以为“自闭症”就是“自己封闭自己”。相信截至目前,还有很多人有这样的误解。
那么,在一年一度的“世界孤独症日”来临之际,我引用一位孤独症患者妈妈的心声。
目前中国任何自闭症(孤独症)活动,都远远不及正名重要。无论是捐款、卖画、送文具……都是杯水车薪甚至鸡毛蒜皮。
如果公众把“自闭症”按字面意思解读为“自己封闭自己”,认为患者“自己太作”、或者患者“贱人矫情”——总之,很难对自闭症(孤独症)患者心生谅解/怜悯,更别提提供帮助了。
只有合理名字,才能撬动整个社会的认知、态度和行动。一旦“自闭症”回正为“孤独症”,我们根本不需要连年不断的科普,不需要谈“误解”、“偏见”、“歧视”,不需要理会“自闭表情包”……整个社会才能自然自愿的谅解“孤独症”,犹如雨水轻吻荒漠的大地。
最后,我想说:让我们传递爱与温暖,一起开启【孤独症正名计划】!!!
公众号:亲亲妈育儿笔记,欢迎来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