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的心声,不要重才轻思想
您常和孩子聊天吗?”当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去问15位中小学生的家长时,有10位家长答案是一致的——很少聊天。只有一位家长表示,她和孩子沟通顺畅。一所中学对230多名高一至高三的学生调查发现,有七成的学生不喜欢和家长聊天,有什么心事宁愿倾诉给好朋友也不会对父母吐露半个字;而有八成的家长感到自己和孩子存在距离和隔膜,觉得无法理解孩子的所做所想。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隔膜呢?
随着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压力日益增大,许多家长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致使他们无暇顾及甚至忽视对孩子尤其是处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和指导,这已成为当今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现象。
家长如何关注孩子的心声呢?
1.最好自己也“长不大”
孩子喜欢活泼幽默的母亲。在孩子面前,我们做母亲的,也应该是“孩子”。也玩也闹,孩子就把你当成无话不说的朋友了。为什么不少孩子喜欢一些外教,就是因为他们从里到外都像“孩子”,孩子能不喜欢“孩子”吗?特别是充满幽默感的“大孩子”。
2.懂得情趣,懂得换花样跟孩子沟通
正面的谈话方式是可以的,但是,这样的沟通往往被家长演化为“说教”,结果只会让孩子觉得你罗嗦,觉得你烦,所以,多给他们讲故事,谈看法,论时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思想,这很重要。
沟通,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跟孩子共同读一本书,各拿一张纸,把看书的感觉和认识写下来,这种互相学习的感觉非常好,有心的母亲最好把这些读书笔记订起来,就是一份最珍贵的沟通痕迹。
3.平视自己的孩子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个孩子因为某件事对母亲谈着自己的看法,孩子仰视着母亲,一脸的严肃和专注,而母亲却在忙着手里的活计,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孩子正讲到激烈处,母亲却一声喝斥:“你懂什么,小孩子家!”孩子立即低下了头,眼里闪着泪花。
这样的场景太多太多了,或许我们就时常扮演着那位母亲的角色。这种时候,孩子的内心在想些什么呢?成年人都有希望得到别人尊重的需求,那么作为独立个体的孩子是不是就不需要尊重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首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体验孩子的真实感受,多一分对孩子的理解,少一分对孩子的训斥,只有这样,才能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创造孩子成长的宽松氛围。你才可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成为孩子的心灵导师。
4.做孩子最好的朋友
一位母亲经常对孩子说:“你和妈妈是好朋友,你的喜、怒、哀、乐都牵动着妈妈的心,你高兴,妈妈就快乐;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妈妈会更比你难过的。无论你遇到什么难事或难于启齿的事情,妈妈都会给你出主意,一同和你商量解决的办法,绝不会因为你的所作所为,而痛骂你的”。因此,孩子对我很信任,也愿意和我讲真话。
孩子是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父母都在一页页往后翻,但要真正读懂它却十分不容易。教育不要忽视心理的、思想的教育。重才轻思想,就是悲剧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