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涂色本《秘密花园》风靡朋友圈,几乎人手一本的,现在热度已经消退。这本涂色本据说有“治愈”功效。拿起五颜六色的画笔,恣意涂色的当下,能让人静下心来,暂时忘却生活中的烦恼与压力。与朋友们的涂色作品一较高下,又成为了生活中新的乐趣点。
可惜的是,大多数的我们并不具备美术细胞,涂色并不是一件信手拈来的易事。涂色很多次后,头晕眼花,手快累垮,却仅完成了封面及前面几页的挫败感,渐渐会成为新的焦虑源。反复涂色的过程中,我们数度暂时忘却了那些烦恼,但不久,这些压力又重新浮现水面。两者交织,久而久之,涂色本被我们遗忘在一角。
归根到底,涂色只是暂时转移了我们的注意力。逃避问题无助于解决我们的烦恼,理清我们迷茫、焦虑的根源。
我也是个心情不太好的年轻人,生活中想这想那,抱怨这抱怨那,却无从下手理清脑中的那一团乱麻。所以迟迟没有改变的行动,得过且过的状态依然,于是继续想这想那,恶性循环。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读毕,让我惊觉找到了一个跳出循环的出口。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有关思维导图的书,作者列举的那些例子,让我看到使用思维导图理清脑中一团乱麻的可能性,相见恨晚。
思维导图的定义
百度百科是这么定义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更深入地阐述,作者矢岛美由希认为,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是我们思维过程的重现。不断重复分解步骤的过程中,我们从不同角度透彻地分析一个主题。一幅画好的思维导图,将我们脑力原本杂乱无章的想法,抽丝剥茧,井然有序地重现在纸上。
重现思考过程,也使别人了解我们所想成为可能。思维导图的这种传达能力,使它成为了有效沟通的终极工具。
认识自我、与别人有效沟通,这两个功能令我认识到思维导图的强大与实用,迫切看完了全书并尝试着画下了人生的第一幅思维导图——关于这篇文章的思路。有了它(顺时针查看),我不会写着写着跑题,正在阅读这篇文的你也大概知道我接下来要讲述的内容。
思维导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在讲述思维导图具体怎么画之前,作者首先罗列了日常生活、学习、职场三方面中,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
日常生活中,大地震突然发生,水电供应不上、交通通讯等被切断,家里一片凌乱的的日子,思维导图可以让I先生镇静下来,明确应该首先应付的问题,让生活可以过下去。全家一起画旅行计划的思维导图,可以沟通大家想去的地方、彼此认同的日程安排。
学习方面,思维导图有助于构思作文思路,事先构思好,就不会觉得写着写着无话可说,或者跑偏题,就像我上面画的思维导图。同理,思维导图也可以应用于职场上的演讲内容准备上。
另外,理清思路,便于记忆,思维导图更适合于应用在记忆历史、人文等学科知识上。
我的理解:画思维导图,是输入输出的过程
应用思维导图的例子不一而足,总结这么多例子,我认为,话思维导图是一个输入输出的全过程。
生活中,我们的感官全天在不停接收外界的各种信息,这些外界信息又触发了我们脑海里的各种想法,包括显意识与潜意识。这些外在内在的信息,构成了我们脑海中的一团乱麻。
而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我们有步骤地整理脑海中的碎片化信息,最终输出为可为我们理解并应用的信息。
用我感受最深的图例——作者认识自我的思维导图,来解释这一过程。
作者一听到类似“会长胖的“”你吃这么多呀“的话,内心就会瞬间晴转多云,即使她自知自己尚算苗条,而对方也仅是开玩笑的态度的情况下。作者想理清内心产生不快的原因,于是有了上述这一幅图。
中心图像是一只胖胖的小猪,代表了作者“会长胖这句话引起内心不快”的疑惑。主分支是不胖与胖两种状态。作者目前不胖,所以先从这一分支思考,这一分支很短,作者没能在这一分支继续发散,她发现自己雷区不在这。
而“胖”的分支,使作者联想到自己在保育所和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人生最胖的时候。顺着保育所这一分支,作者一步步深入发掘自己内心。那时候,爸妈是双职工,“忙碌”、“严格”是作者对他们的印象。
“补偿”一词也在作者脑海中冒出。顺着这一词语,作者想起忙碌又严格的爸妈,当时是用“食物”来表达他们的疼爱,只要美由希想吃,爸妈都会满足。所以,作者总算搞清楚,为何“会长胖的”这句话会引起她不快,因为吃东西时遭到否定,就像父母对她的疼爱也被否定!
从“会长胖的”这句话及内心的不愉快,这两个模糊信息出发,作者顺着分支联想,写下想到的词语,又顺着词语继续分支,最终整理出了她因为“会长胖”这句话不开心的原因。一个完整的输入输出过程结束。
思维导图的终极效果——认识自我与沟通
我们年轻人常说很迷茫、烦恼,往往是因为外界信息太多,内心也有太多想要的东西,而最终“乱花迷人眼”,我们搞不清内心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自然无从下手去解决。《秘密花园》涂色本,让我们静下心来,但没有引导我们思考。
而作者认识自我的思维导图,让我眼前一亮。那些短的不能继续联想下去的分支,通常代表比较次要的需求或想法。而可以顺着脑海中联想的词语,一步步延伸的分支,会带领着我们接近内心最底层的需求、最真实的想法。理清思绪后,我们得以认识自我,与内心沟通。
最近我在纠结工作上的烦恼,苦闷之余不知道该去该留。我将烦恼的方方面面画在思维导图上,最主要的两条分支为公司制度及个人状态。暗地里对公司抱怨不少,但在公司制度这个大分支上,我列下几项后便没有往下推进。相反,个人状态这一分支,我不仅列出了很多小分支,这些小分支还可以不断延长。
看着这幅思维导图,我才领悟,我最纠结的并非是公司在业内中等偏下的收入水平。我其实更害怕自己在这份工作上没有成长——近来的消极态度,使得我没能提高已有的能力,也不能沉下心来学新东西。了解内心的真实想法后,我明白下一步该如何走。要不改变态度,重新积极去学。要不换全新的环境,接触未知的一切,获得新鲜血液。
作者在讲述了思维导图的很多应用,激起你想马上动手跟着画一幅后,才在全书的最后一部分,讲述了画思维导图的7个规则。“纸张”、“中心图像”、“颜色”、“分支”、“词语”、“层次化”,能不能遵循规则,画得漂不漂亮,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先动手试试看”!
这个时代接收的外界信息太多,内心泛起的涟漪也频繁,但却鲜少让我们回归内心的路径。思维导图恰好给我们提供了方法。与其老是说迷茫,不如静下心来画思维导图。这是我给自己的最新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