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弘羊去世后,几位继任者都很软弱,中央集权日渐削弱,汉帝国一直没有从汉武帝的盛世遗产中摆脱出来。但是与汉武帝时期不同的是,世族势力不断壮大,其中樊宏就是一个典型的世族例子,其掌管300多顷土地,并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庄园世族经济,而且这种庄家世族在西汉末年日益发展壮大,甚至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久而久之,他们已经形成了可以和中央抗衡的政治和经济力量。这类世族的来源有两类,一类是商鞅开始的军爵制和官僚推举制度。
公元前1世纪前后,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年)以一种和平的方式登基,并建立新朝。他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主义者”。
王莽出生名门世家,自幼饱读诗书,厉行节俭,38岁时,当上了大司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后的元帝、哀帝、平帝相继崩立,在公元5年,王莽立两岁的孺子婴为第,三年后,孺子婴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新”。从中新朝在中国历史长河短暂开启。
在此后的10年里,继商鞅和汉武大帝之后,王莽首要任务就是重新实现中央集权。推出了“五均六筦”。一方面平定物价,控制市场供应,还可以办理贷款,收取利息。同时,还对盐、铁、酒、铸钱进行专营政策。这系列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管仲和桑弘羊的改革思想的延续和加强。
他还提出了“均财富”的思想,提倡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口号,但实际上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财政收入。
王莽效仿了汉武帝的做法,但与汉武帝和桑弘羊相比,其政策推出的密度很大,但缺乏像桑弘羊这样的铁腕监控手段,最终导致国库亏空,官商勾结谋利,而且在税收制度上延续了桑弘羊的算湣之法,天下百姓苦不堪言。
在货币政策上,在10年间推出了4次货币改革,多次推出新货币,扰乱了市场交易和阻扰了商业活动。
在土地政策上更为极端。收回私有土地,称为“王田”,恢复全面的土地国有制,然后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而且不得买卖。这是自商鞅推行土地政策以来的又一次国有化政策。这一政策对农民和商人都产生了致命的打击。他的一系列变革,得罪了几乎所有的阶层,尤其是土地政策也成为压垮王莽政权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直到公元23年,叛军共进长安城,当了15年的皇帝的王莽出逃后被斩杀。
后人对于王莽,也多很多不同的评价,有学者称,王莽是儒家学派的巨子,以一个学者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单就王莽的经济改革而言,他几乎抄袭了汉武大帝和桑弘羊的政策,但是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有4个方面的原因。
1:汉武帝启动改革时,消藩成功,政治上形成由不容抵抗的集权。
2:汉武帝对匈奴战争顺应民心,赢得民心。
3:70年的文景之治,留下了巨额财富。
4:汉武帝发挥了能臣和酷吏的作用。
可以说,汉武帝的成功是在其合适的时间改革的结果,而王莽却没有这样的好运气。
说完王莽的新朝,历史来到了东汉。在王莽政权覆灭之后,天下打乱,连年饥荒,民众苦不堪言,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政权,史称光武帝。东汉初期,全国从汉武帝时期的5000万人,只剩下现在的1200万人,而且西汉的200多年积蓄也付之一炬。
刘秀本人豪强出生,但是登基之后,首要任务则是打压世族势力。公元26年,刚刚登基的刘秀就开始清剿各地豪强。在公元39年,刘秀推出著名的“度田令”,要求全国严格核查垦田顷亩和清查户田,并彻底杜绝兼并势力,从土地政策入手推动其清藩目的,因为他知道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永远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地方治理上,刘秀将全国分为13个州,除京城外,各派一人主政,其地方权限也不断扩大,到东汉后期也赫然形成了地方势力。
东汉虽然一直努力,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形成强权政权,世族力量也没有得到削弱,反而日渐加强,庄园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公元184年,发生了著名的黄巾军起义,继而引发了董卓之乱,直到公元589年这400年里,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战乱和分裂时期,称之为:魏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有著名的三国时代,曹操、刘备、孙权等人割据一方。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建立魏朝,东汉就此终结。公元265年,世族门阀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建立晋朝,然后中国经历了东晋之后200年,中国分裂成为南北两朝。在这数百年间,工商经济出现了巨大的倒退。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货币无法正常发行。
2:地方割据,全国性的统一大市场遭到破坏。
3:城市文明兴起遭到阻断。
魏晋南北朝期间,几乎所有的大郡都市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损毁。全国人口也从5000万以上锐减到1500万左右。这一时期,世族和庄园经济在南北朝时期也不断演变。世族经济其实就是权贵经济,是一种官商勾结的官僚资本。世族模式在魏晋晚期已经非常腐败,
但是,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时期,随着中央政权的瓦解,思想的禁锢被打破。出现了大量的军事家、绘画家、文学家、生活家等。同时中华文明从黄河流域逐渐向长江流域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