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做深做强“农文旅”融合新篇章,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带动农村全面发展,促进农民全面进步,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乡村振兴的支撑是产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就要有特色,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建瓯是“笋都竹乡”,竹林面积147.3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145.8万亩,立竹数2.4亿株,年产竹材4830万根、鲜笋33万吨,均居全国县(市)之首。一是围绕建瓯市“五个一”发展战略,依托丰富的竹、木资源优势,扶强培优企业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产品项目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具有笋竹产业特色的“建”字号品牌企业。二是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农业新科技成果的产出及转化效率,做强竹科技。挖掘农业新的附加功能,拓展农业增效增收空间,依托“千年建州·建字号”品牌建设促进产销对接,持续加大笋竹产业项目与高新技术的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向高增值环节、高技术领域延伸。三是坚持发展产业生态导向,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升竹山管理水平,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抓好山垄田全面提升项目、高标准农田项目、粮食产能项目,推进耕地占补平衡项目,推动旧村复垦,实施园改耕项目,扩大特色农业规模,着力提升农产品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
乡村振兴的灵魂是文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的核心是人文精神,要通过提升乡村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一是坚持自然生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景源保护和景点开发相结合的旅游发展思路,借力竹文化,全力实施文化品牌振兴战略,加快形成特色文化品牌效应,打造“竹海古镇”“竹居城市”,主动融入“大武夷旅游经济圈”。二是以乡村文化为特色亮点,盘活旅游资源,推广特色产品,以红色文化为主流宣传,持续发扬新时代革命斗争精神,将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文明,填补红色旅游空白区,探索红色旅游新阵地,打造房道镇万顷竹林风景线、川石乡“雷竹园”等竹文旅项目。三是推动自然生态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发掘“生态休闲+文化研学+康养度假”复合功能,持续开发竹林观光旅游系列,真正把文化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打造“农文旅”融合高地,促进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这个要素。加大对涉农干部的培养,要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要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领导农业强国建设能力的“三农”干部队伍;要多措并举培育人才,依托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平台,组织干部学习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等,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利用田间学校培训制度,培育素质优良、技术过硬的新型职业农民,打造有党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先锋人才队伍。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通过“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产业是载体,文化是根基,人才是关键。要把“农文旅”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实际结合起来,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寻求最佳结合点,促进农村群众增收致富,更好富民惠民乐民,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