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生命都隐含着一本厚厚的家谱,当我们翻看过往的家谱时,鲜活了历史便翻滚而来~~
(一)当我们谈论优雅时,究竟是一种什么气质?
“若有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比利·怀尔德说:“奥黛丽·赫本就是高尚、优雅、礼仪的代表……上帝吻了她的脸颊,她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在银幕上演绎美丽童话的闪耀明星是不是生来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呢?是不是生来就才华横溢一帆风顺呢?银幕上永远的公主和女神,但银幕后却鲜为人知的奥黛丽·赫本。
在赫本还未出生的时候,就已经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她的妈妈埃拉·范·希姆丝特拉女爵,本身有着贵族头衔,但她的第一任丈夫在婚后五年就离她而去。埃拉的第二任丈夫是约瑟夫·维克多·安东尼·罗斯顿,怀着七个月大的赫本,带着两个儿子,与第二任丈夫一起前往比利时。
1929年赫本出生,她的童年并不幸福。赫本希望把自己学会的东西展示给父亲看,但罗斯顿并没有多少兴趣。
赫本虽然有母亲的照顾和教导,但埃拉就像爸爸一样,没有流露出太多情感,她是个严肃的母亲,永远为女儿的最佳利益着想。
埃拉和罗斯顿的政治分歧与偏见导致婚姻摇摇欲坠。1935年5月底,赫本刚刚6岁,罗斯顿走出家门,一去不回……
赫本童年的成长环境可以说是不幸的,但她也是幸运的。埃拉努力工作,供养赫本读书,培养赫本兴趣。她有一个有远见、坚强伟大的妈妈。
(二)如果你了解过去的我,就会原谅现在的我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1921年9月,张爱玲在坐落于上海公共租界的张家公馆出生,她在大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租界度过的。
“彼时张家已走下坡路,张爱玲父辈仰赖着先人余荫,仍像其他旧世家族一样,表面上维持着往昔的生活格局。
张爱玲的幼年是在优异物质生活和阔绰排场下度过。对于她,幼年是温暖朦胧、橙红色的岁月。
八岁时,全家搬到上海。生活也蒙上了阴影:张父染上了毒瘾,打了吗啡针,离死不远。
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父亲把捡回了命,同时也找回了遗少脾气,他想逼光妻子钱财,从而栓住妻子。两人开始激烈争吵,最终协议离婚,两个孩子跟父亲过。
父母的离异是个转折,家庭生活在张爱玲的印象中开始褪色。
而后,母亲去了法国,父亲娶了后母。后母吸鸦片,刻毒阴鸷,有变态心理,张爱玲和弟弟饱受后母的冷漠刻薄。
张爱玲对“家”的感受,从初时“春日迟迟”到“沉下去,沉下去”,到最后梦魇式恐怖。在那样的处境中,她只有一个念头:逃出去,离开这个家。
她逃到母亲家中,由母亲供给生活与教育费用,她甚至能从母亲的神情态度中觉察到她(母亲)“一直在怀疑我是否值得这些牺牲”。
如果说,在父亲家的遭遇是一枚苦果,那么,她在母亲家里尝到的仍是苦果,而且不见得比前一枚更易吞咽。
几乎所有人都带着原生家庭的伤,成长到现在。张爱玲冷漠的文字背后,藏着原生家庭的伤害和不充沛的安全感。
(三)我从来都知道,这才是我想走的路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杨绛是一个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她对抗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的态度,堪称生命的正能量。
杨氏家族世居江苏无锡,在当地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用杨绛的话说,就是“寒素人家”,她的曾祖父、祖父的身份,无外乎书生、穷官,但都秉性正直、酷爱读书。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是清末明初一代知识分子,为了中国的富强和近代化孜孜不倦的努力。那种司法独立、不畏强权的包公形象,令人过目不忘。
杨绛的母亲唐须荌是一位贤惠文静的知识女性,身上凝聚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唐须荌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与杨荫杭结婚后,甘做贤妻良母,相夫教子,料理家务。
杨氏家族是很庞大的,杨绛父亲的兄弟姊妹共六人,均是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杨绛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和睦自由民主开明的家庭当中,可想而知,是相当幸运的。
良好的家世家风,深厚的文化积蕴,为杨绛后来的文学领域传奇人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奥黛丽·赫本、张爱玲、杨绛,都是人类史上璀璨的明珠,可是同样的让人印象深刻背后,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童年家世,而或许只有杨绛才是那个终其一生都幸福的幸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