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一篇文章,作者自述了自己从裸辞,到朋友内推去面试,因为被为难而委屈流泪,尽管有诸多不顺,但仍不后悔的心路历程。
提到裸辞,就先说说什么是裸辞。裸辞,指的是还没找好下家就辞职,不考虑后路,意味着离开的决然。因工作压力身心疲惫达到了极限,或长期缺乏工作幸福感,选择裸辞的白领正在增加。
当今社会,裸辞也成为白领群体之一。作为一个有裸辞经历的人,我只想说说我对裸辞的看法。
去年6月,那是我刚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具体的说十个月,每天对着数据库,写SQL,对数据的我,渐渐没有了写代码的感觉,我开始焦虑不安,我担心那样下去,我会失去写代码的能力。
再想想入职四个月就裸辞的朋友S,我和她是入职那天在公司门口认识的,名牌大学毕业的她,学的是文科专业,和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极其不对口,后来我们闲聊说公司招她,可能因为她的学历。
有一天,她坚定的对我说,她要离职了,
我问她:有没有想好以后干嘛?
她说:没想好,离职之后再说,可能去培训班学编程。
听到她的话,我惊呆了,她可能是我见过的最有魄力的女生了。
那一晚,我和她聊天聊了一宿,我的观点是不要冲动,想好了再行动。她的想法是想辞了工作,给自己留时间想。
终究,我还是没有拗过她。
就这样,第二天,她递交了离职申请。很快,就离开了公司,她搬了家,去了培训机构。
而6个月以后,之前观点保守的我,也动了裸辞的念头。
工作中,认识了几个玩得不错的朋友,大家思量着公司的现状和发展,都觉得不能如此下去了。
可是,就算大家都有辞职的打算,我看到有同事平时平时工作日请假出去面试,只有我,思考了两三天,毅然决然的递交了辞职申请。
我的主管找我谈话,而谈话的内容和半年之前我和S的谈话极为相似,我也终于体会到了当初S的坚决。就这样,我完成了以前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裸辞,并在一个月之内,进入另一家公司,开始了新的工作。
裸辞通常是很突然的,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厌倦,疲惫和压力都会有一个长期叠加的效果,最后再有一个导火索,也许是一场病,也许是老板的一次责骂,也许是一夜的失眠,或者和同事的一次冲突,这些的突发事件会变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导致貌似突然的裸辞。
在我看来,我同意这样的观点——“裸辞”,未尝不是件好事。与其做自己厌烦的工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如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对于自己和单位都是一种解脱。自己可以摆脱工作束缚,给心情放一个假,好好思考人生,重新规划职业生涯;企业也可以从人才流动中受益,寻求更优的人力资源配置。此外,裸辞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劳资双方的博弈地位,促使企业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尽可能为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当然,也有人反对裸辞,他们认为,裸辞是个休养生息的好办法,但一定要计划好了才这么做。比如,确认自我发展遇到了天花板,能力难以突破时,可以选择离职充电,经过休息、思考和学习后,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裸辞的感觉很好,但是也要注意风险。
裸辞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所避忌的是由于生活压力或缺乏安全感又急急吼吼地跳入另一个不合适的公司,选择一个不喜欢的工作。新的工作,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缘故,表面看上去是纯种好马,骑上去,还是有可能发现只是另一头病牛而已。
裸辞利弊参半,所以,在裸辞之前,最好还是为之前的工作经历做一个回顾和检讨,总结得失,形成经验。做好下一次就业的详细规划,有据可循的发展一定比毫无目标的“乱撞”来得有效率。
裸辞,只是暂时逃避压力的方法,对于绝大多数白领来说,最终还是要回归职场。因此,当自己情绪激动时,尽量不要因为冲动而做出重大决定。
网上流行着这样的一个公式:“魄力+财力+才力=快乐裸辞”,即裸辞背后其实是需要有财力和其他因素的支撑的,也就是说,并不是谁都有能力“一辞了之”。所以,裸辞之前一定要做好规划,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