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大宝幼儿园组织了一次关于亲子关系的讲座,我报名去听了听。
讲座一开始,讲师做示范,让家长们伸出右手,比划OK的手势,接着,讲师一边说:请大家把手上比划的圆形放在自己的下巴上,同时,讲师却把自己的圆形放在了额头上。
立刻有很多家长质疑:不是放在下巴上吗?怎么放额头了。难道是讲师说错了?或者示范错了?
讲师笑了:是啊,不是说放在下巴上,怎么放在额头上了?接着,讲师笑而不语。很快,家长们安静下来,有人在思考,有人在等待。
半分钟之后,讲师问家长们:从刚才的小游戏中,结合大家平时与孩子的相处,有想到什么吗?
家长们窃窃私语。有家长说了,与孩子相处,家长说的孩子未必听得进去,但家长的一举一动,影响着孩子的行为。
讲师总结到:大家都深有感触,是的,很多时候,爸爸妈妈说的,孩子不一定听,那是因为,孩子不是用耳朵,而是用眼睛在感知世界,然后模仿。
停顿了一下,讲师接着说,但是,我们不能总是让孩子不听我们的,毕竟,家长是在指导孩子做应该做的事。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愿意听呢?要想孩子听话,就要跟他们搞好关系。
讲师请八位家长上台,通过情景对话,展示了生活中家长与孩子相处的四种类型。
1、严厉型
“快点把饭吃完,再不吃完就要挨打了!”
“还不去睡觉,看看都几点了?”
2、民主型
“宝宝,你是要穿这条黄色的裙子,还是那条粉色的呢?”
“宝宝,你是想吃花菜,还是茄子呢?”
3、娇纵型
“亲爱的宝贝,再玩十分钟游戏就真的不能玩了,这是最后最后最后一次了。”
“我的宝,不吃青菜就算了,别哭了,妈妈抱抱。”
4、冷漠型
农村的留守儿童。
城市里,为了事业奋斗,顾不上管孩子。
下班回来,家长玩手机,孩子玩ipad。
这四种类型,多数家长与孩子相处时,并不是单一的某一种,而是四种交替着的。
比如我家大宝,每次跟我说要看动画片,我都会同意。(民主型)
看了半个小时以后,她说再看一集。看完一集之后,她说另一个动画片今天还没看。我不同意,她就哭,她一哭我就心软。(娇纵型)
另一个动画片看了一集,她还要接着看。我生气,开始数落她。她边哭边跟我对着干,抱着ipad不放手,眼睛盯着屏幕。我语气坚定,不许看,让她去罚站。(严厉型)
她一边罚站,一边哭,越哭越大声,我去房间里,不理她。她见我不理她,害怕我不喜欢她了,越哭越小声。(冷漠型)
最后,在爸爸的劝说下,她跑到房间里跟我道歉,这事才算完结。眼泪还没干,便欢天喜地冲上来亲我。
对孩子严厉,孩子现在小,或许会听,但这样的后果是,孩子心底里埋下愤恨、反叛的种子,一但找到机会,他会报复和发泄。
对孩子娇纵,孩子容易讨价还价、得寸进尺,如果日后要求达不到,甚至会贿赂欺骗。也会性格软弱,毫无准则。
对孩子冷漠,最明显的,是令孩子感受不到爱,成人以后,他们也无法爱这个世界。
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民主的家长,跟孩子成为朋友,尊重她的想法和意愿。但孩子太小,如果完全按照她的想法,那么肯定就不能遵守规则。如果不能遵守规则,孩子的健康都无法保证,哪里来的快乐。
所以,就像马路上有了红绿灯行车才顺畅一样,养育孩子也要有规则,才能积极前行。
讲师给出了积极养育的五个标准: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
有限的自由,共同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坚定的执行。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重要性?
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爱,建立孩子的价值感和归属感,令他觉得自己很重要。
3.是否长期有效?
养成好的习惯之后,长期坚持,自律。
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不要给孩子做一切他能够做到的事情。”
5.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好的习惯一但养成,孩子的自律、自信、自强等,都有助于他拥有良好的品格。
我希望孩子与大人平等,但正如讲师所说,平等并不代表相同,平等是对待孩子的心态和态度的平等。
用平等的心态、积极的养育标准,以及作为家长的以身作则,与孩子搞好关系,帮助和引导孩子在幼年建立牢固的根基,日后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365无戒极限挑战训练营第2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