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 | 家乡是最深情的归途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家乡是故友,见证你身心的成长;家乡是港湾,给予你安全的依靠;家乡是暖阳,抚慰你孤寂的心灵。树高千尺,落叶归根,思乡之情是游子们内心最深处的柔软。李白的对月思乡,王维的异乡思亲,苏轼的千里共婵娟;老舍笔下的北京,张爱玲的上海,陈忠实的陕西,家乡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创作的灵感源泉,衍生出无数动人的诗篇,催生千古的共鸣。
家乡是那个你久久不能忘怀,想起时会泛起浅浅微笑的地方。今天纸条君以【家乡】为主题,带大家品一品关于它的好词好句,看看有哪些词句能激起你的思乡之情吧~
好 词 荟 萃
一、 形容家乡的词语
桑梓 故园 梓里 乡关 枌榆
篱壁间物 鸡犬新丰 钓游之地 梦里水乡
青山绿水 依山傍水 炊烟袅袅 稻浪翻滚
琼楼玉宇 风光旖旎 桂花飘香 沃野千里
纸条解读:历朝历代都不乏以家乡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古人们对家乡有其他的代称,如桑梓、枌榆、故里等,这些代称都有历史典故,适当地用于写作,能增加文章文雅的质感。
示例:桑梓之地,父母之邦。家乡承载着游子们的思念之情,勾起内心深处的眷念,即使辗转漂泊数年,故乡稻浪翻滚的金色记忆依然映在眼前,桂花飘香的芬芳仿佛还萦绕在鼻尖。
二、形容思乡之情的词语
乡土难离 落叶归根 莼鲈之思 东流西上
恭敬桑梓 倦鸟知还 狐死首丘 千岁鹤归
越鸟南栖 归心似箭 近乡情怯 魂牵梦萦
纸条解读:乡思是潜藏在游子内心最深的情愫,李白的望月思乡,杜甫的家书万金,思乡之情绵长、忧伤,是一种狐死首丘般深入骨髓的思念。巧用相关成语,能言简意赅地表达怀念故乡的情感。
示例:倦鸟知还,落叶归根。年少时我们向往着无数的远方,可在倦怠、受伤之时,我们总回头寻找那最熟悉的家乡。家乡是心安处,慰藉异乡客,安抚断肠人。
经 典 好 句
一、古代名句
1.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倚楼远望,只有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为相思的眼泪。)
——(宋)范仲淹
2.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杜鹃的啼声惊醒了我的梦,让人清泪欲洒。年已半百,一畸零人,漂泊在孤旅的路上,想那只故园的杜鹃,带着故园的山水,让我不堪听闻。)
——(宋)陆游
3.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一路远行,游子思念着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足迹依稀可见,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槲叶落满了山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里。)
——(唐)温庭筠
纸条解读:寄情于景,借景抒怀。
思乡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题材,在古代,中国文人因考取功名、谋求仕途、探亲访友等原因,长期在旅途漂泊、寄居他乡,因此催生出非常多思乡的诗句。诗人们常常运用景物描写来寄托、抒发自己的乡思之苦。例如,最著名的月亮、鸿雁、杜鹃等已经成为古典诗歌思乡的典型意象。
借景抒情,是文学创作常见的技法,既能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又能增添作品的意境与美感。以上三首诗句中,诗人都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思念家乡的情感。例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境,勾起读者的思乡共鸣。
月亮时圆时缺,周而复始,容易令人联想起人的离合,因此,它成为诗人抒发思乡之情的常见意象。范仲淹的“明月楼高休独倚”,也是借用月亮,来表达羁旅异地,怀念家乡的苦闷。
二、近现代名句
1.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
——沈从文《边城》
2. 上海的弄堂,条数巨万,纵的横的斜的曲的,如入迷魂阵,每届盛夏,溽暑蒸腾,大半个都市笼在昏赤的炎雾中,傍晚日光西射,建筑物构成阴带,屋里的人都蟛蜞出洞那样地坐卧在弄堂里,精明者悄然占了风口。一般就株守在自家门前,屋里高温如火炉烤箱,凳子烫得坐不上。
——木心《上海赋》
纸条解读:景物描写+细节描写
许多作家都描绘过自己的家乡,城市与作家构成一组特殊的文学符号。例如老舍与北京,张爱玲与上海,沈从文与湘西,鲁迅与绍兴……许多作家在描写家乡时,都注重细节的刻画。沈从文在《边城》中运用许多景物的细节描写,例如上文中对小溪、河床、山脉、渡船等细节的刻画,令边城小镇茶峒的面貌活灵活现,深入人心。木心通过对上海弄堂的细节描写,将弄堂的纵横交错、人情味描绘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不用身在其中,也能感受到弄堂的风情。
3. 我对冬天的陕北有一种特别的喜爱。视野中看不见一点绿色。无边的山峦全都赤身裸体,如巨大无比的黄铜雕像。所有的河流都被坚冰封冻,背阴的坡地上积着白皑皑的雪。博大、苍凉,一个说不清道不尽的世界。身处其间,你的世界观就决然不会像大城市沙龙里那样狭小或抽象;你觉得你能和整个宇宙对话。
——路遥《路遥文集》
4. 我就喜欢这样慢悠悠地走啊走啊,没有人,走啊走啊,还是没有人。没有声音,停下来,侧耳仔细地听,还是没有声音。 回头张望脚下的山谷,草甸深厚,河流浓稠。整个山谷,碧绿的山谷,闪耀的却是金光。
——李娟《阿勒泰的角落》
纸条解读:白描手法
白描是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加渲染与烘托的表现手法。以上两个文段,均未过多运用特殊的修辞与表现手法,仅用平实的语言将家乡的景色、意境勾勒出来。路遥的“无边的山峦全都赤身裸体,如巨大无比的黄铜雕像”将苍茫的西北大地描绘得生动形象,场面感传神地凸显出来。李娟在描写家乡时,“走啊走啊”“没有声音”,语言非常简洁、干净,将阿勒泰的辽阔、壮丽形象地传达给读者。
小纸条们,看了上面关于“家乡”的好词好句,是否勾起你描写家乡的创作欲望呢?多积累、多复习、多练习才能真正把握词句要义哦~如果觉得内容还不够,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哦~
人们懂得用五味杂陈形容人生,因为懂得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乡愁。
『舌尖上的中国』
适用主题:关于家的味道、记忆中的故乡、老家、传统文化、对逃离北上广的看法、简单生活、爱国精神等作文立意,如2016年北京
春风虽欲重回首,落花不再上枝头。
『菜根谭』
适用主题:有关珍惜眼前,把握青春时光等立意,如2013湖南卷《归家》等。语出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语录集《菜根谭》,意为:春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张可久
适用主题:诗意地栖居;感受自然的美好;平和宁静的心态等主题,如2007年湖南卷《诗意的生活》,2015年广东卷《感知自然
从本质意义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又永远没办法抵达远方的人。
蔡崇达
来自粉丝「小纸条A9L0vl」的应用内投稿。适用主题:故乡与他乡,感受乡愁等主题。如2016年山东卷《备好的行囊》。语出
他们之所以能卑微地活过人世的烽火,是因为在心底的深处有着故乡的骄傲。
林清玄
来自粉丝「忱忱忱」应用内投稿。适用主题:怀乡,漂泊,小人物的信仰等主题,如2013年湖南卷《闯荡或归家》。语出林清玄的《
春有青蒙雾,夏有闷声雷,秋有凄凉雨,冬有银素雪。
暮萋
文/程眠 如何割舍这方膏壤。 故乡并不发达,是一座平凡的二三线城市,连省也被调侃阿卡林省。与高耸林立的新市中心一街之隔的是红石瓦墙、水泥小巷。巷道虽不大,却“五脏俱全”。有专剪学生寸头的理发师傅,有鸡蛋饼和瓦罐汤,到了夏天还能见着乡亲自家晒的茄子干。院内老人侧对着下午五点半的太阳,侍弄着绿植盆栽。墙脚的野草被雨浸润得更加生机勃勃,同连绵的雨水排了数次音乐剧。此处风景倒又添回了江南水镇的色彩。“这样的骨敲上去,不知回声是潮湿的程朱理学,还是青花瓷隐秘的叹息。” 若说此处与别的水乡有何不同,便是它沃养了这里的人们,爱人在这里相爱,亲人于此相守。它承载了人们的记忆与思念,因而成为了故乡。从孩提学步时常摔的青砖,到父母的每一句叮咛教诲。从扔在屋顶放在罐里的每一颗牙齿,到单车铃响藏着少年情愫的中学,都成就了故乡的难以割舍,都成就了常怀思念的故乡。 信江桥上是车水马龙,桥下是冷冷的一汪秋水,信江融了些日光更显得波光粼粼,一别平素的羞怯。江边多柳树,随风荡起翠绿的柳涛,伴着南归的候鸟,在天空连成颇具几何美的图形,且应了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或许没有闽粤的雅致风韵,比不上京沪的庄严肃穆,但这方烟火气,如今却每每令我魂牵梦萦、难以忘怀。 年少无知的我,直到奔赴另一座城市求学才感受到那懵懵懂懂的思念与爱意,因早已融入骨血而轻易不觉。有时诗和远方也不免咄咄逼人,疲倦时便直躺在另一座城的公园草坪上,感受一腔孤勇埋进心里悄悄长出树木枝桠,再结出成熟的果,被鲜嫩的果皮裹着的是厚重的思念与情谊,走的越远而越厚重。那情谊结在石墙里在老树根,在带着乡音的吆喝声中在前十七年的岁月里。 不远处,孩童下学又开始嬉闹了,街上的摊贩也摆了出来,食物的香气飘散在黄昏的晚风中。游子卸下厚重的行囊,好似披着橙红的云霞从光线尽头赶回来。爱人给爱人亲吻,亲人赠亲人欢声。 如倦鸟还林,如落叶归根。如同小河奔涌万里,趟过千山,最终也要入海口的拥抱。 “我们回家吧。” “文能进士冠天下,武必将军定江山。”/江西 祖籍浙江的江西人士。 起名废一只,深夜推歌《雾灯》,小众好听,单曲循环。网易云就有。
山河故人
2020-07-21 21:18:18
赞同681
久未提起的笔,早已风干了墨迹。素简浅浅的痕印,遗落在尘埃里,无法题跋。剑锋走笔就此搁浅,封存的思绪,再也描摹不出往昔尘封的记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日复一日日复去,年又一年年渐衰”! 落幕淫雨霏霏的雨夏,我站在孤树下,久久沉醉,醉于晓风残月的凄美,溺于漫天烟云的绝美,诗意修饰的雨意,诗化成人生岁月的秋季。 是谁的美丽苍老了母亲的发髻?是谁年少的叛逆憔悴了她的容颜?是谁对时间的肆意挥霍惆怅了父亲的叹息? 叶圣陶老先生早年离家住在城市,常常有秋虫唧唧的幻听,在他看来,虫吟就是“无上美的境界”。也许,这就是对故乡的牵挂,是记忆中无法舍弃的情感,是心上的点点乡愁与沉沉秋意。 诗人席慕容也这样说过:“父亲留给我一个故乡,却是我永远无法抵达的地方”。哪怕是自己的故乡,同样也没有可抵达的地方,因为,随着岁月的流逝,故乡已变得陌生。 但是,我们依然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浮现故乡往昔的一草一木,只是,对故乡的思念,在不知不觉中已演变成另一种情感,演变成董桥先生所说的“文化的乡愁”。 是的,身处都市,机械文明镶嵌起来的硬体按钮,城市冰冷坚硬的墙壁把我们和周围的很多人的头脑慢慢印模成四方形。 特别是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真实感被高科技无情地瓦解了,人与人之间隔阂甚至冷漠,缺少道德制约,仓促而无序,人成了“大地上的异乡者”,有难以排遣的惆怅和空落。 乡愁由此而生,心秋由此纠结。然而,心中真的是思念故乡吗?也许,我们思念的更多是古老醇正的文化,淳朴的人情,是对过去田园般的憧憬,是渴望内心的纯净,渴望悠远的温情。 一池绿水,月色明媚,倒影矜持。繁芜世界,一地枯残,月色黄昏略带点妩媚。岁月荏苒、我心依旧,喜欢一个人徒步走在铺满落叶的路上,空中的落叶在我周围飞舞,随手点一支烟,听脚下一地呻吟,而后静听自己心碎的声音,眼里是秋色流溢哀伤 岁月无声无息的叹息,谁依旧不谙成长?我轻轻拨弄琴弦,凌乱的颤音,沙哑的声音依旧唱着那年的雨季,掩饰着心中思乡的愁绪与忧伤。 昨夜又梦起,梦见我的世界春暖花开,那是儿时最真最纯最美心绪;梦见自己又回到初梦开始的地方,我愿:我心不再沉如秋、我愁不再浓似酒。 家,是最深情的归途 是迷茫之人在黑暗中的灯塔 是无数游子的愁思所在 陌上一点愁,心上一片秋 等夏天一过,秋叶便落下了吧 文/落梅
落梅风骨
2020-07-21 19:15:05
赞同62
泮溪与春 印象里泮溪的春天总是来得拖沓而绵长。 虽说正月是新年,却也比二月的天暖和许多。泮溪的二月是大人小孩儿们都不愿出门的,只在家围成圈儿坐着烤火闲谈。人手抓一把旧年底就晒好过年吃的瓜子,嘴巴张张合合,被扔进碳炉里的瓜子也是张张合合的。 所以在好些年之后,我读到汪曾祺那句“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想起来的就只是在泮溪的老屋里。 二月的寒风能缠绵又刺骨地吹上许久。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泮溪的初春不是百花齐放,也并非春江水暖,而是那阵把小孩儿的脸颊鼻子吹得通红的寒风,因为“春寒料峭”嘛。 天回暖的时候,院里的枇杷树已经打出青黄的果子了。回南天的水雾结在枇杷上,鲜亮得像一块块青黄宝石。馋嘴的小孩儿偷偷摸摸爬上树,又机灵得像条鱼儿把一串串枇杷摘下来,“嘿,还是酸的哩!” 大人们准又前俯后仰地笑起来。 清明时节雨纷纷。每每下了好长一阵雨,我就知道是该上山拜宗祠的时候了。 大人们带着烧鸡白酒,还有纸衣服纸房子纸车子啦,就带着小孩儿们上山拜自家的祠堂去。 小时候阿哥说要送花给老爷爷奶奶,于是每年清明总带着我找一种空心的树枝条儿,再往里插上一朵白梨花。不过今年回去泮溪,却没找着白梨花树。 好像艾草才是泮溪那个温暖春天的开始。 小孩儿的清明才不会行欲断魂,泮溪的艾草正雨后疯长呢。院外、屋前,连河岸都湿土边都是一片片的深绿。 阿公是最会做粄的,阿婆说他靠着这些又香又糯的甜粄,打了屋子、娶了媳妇、还生了娃娃。后来我还骄傲地对村里的姑婶叔公们喊,“我婆婆可是阿公拿甜粄娶回家的!” 前几天我和阿妈说想吃艾粄了。阿妈也叹口气,“我也想你阿公做的艾粄了。” 是呀,我还想念泮溪的春天呢。 泮溪的夏 泮溪是我心里明明暗暗的灯。想它时周遭都寂静了,只剩下泮溪还明媚热闹着。 大概因为生在六月,我最爱夏天。 泮溪的夏也不例外。 那是泮溪最明艳的季节。绿水青山蓝天,还有一片片六月种下的晚稻在阳光下争长着。池塘里的鱼儿龟儿也悄悄游到树荫底下,不时呼噜几个泡泡。 夏天的小孩儿最爱玩水,大一点儿的孩子在河里穿个拖鞋,一路溯水走到东风坝去。小一点儿的娃娃不能下去,就沿河岸跟着,或就在岸上堆泥沙砌城堡。一群孩子叽叽喳喳玩到傍晚还不尽兴,晚上还要聚在路灯下跳格子、扔沙包。 夏天大人们就辛苦多了。要起大早去插秧,到正午就回家休息去,那会儿阳光最晒也最热。孩子们就闹着要吃冰棍儿,一边吃一边在风扇底下摇头晃脑。 泮溪是可以种西瓜的。西瓜籽埋进院里,若逢上有雨水的好天气,十来天就能结出一个桃儿大小的西瓜来。棠梨子也该打果儿了,但也有小孩儿等不及秋天摘下来,一试还是又酸又涩,准引得大人们哈哈大笑。阿公也爱摘夏天的棠梨,他说没熟的果子能泡果酒。果然一个季度过去,屋子里又满是果酒香味儿。 夏天的白日总是长些,可真到了七点傍晚的天慢慢沉下去,换上来一颗颗星星。老人们坐在小竹椅上,好像看着自己也走到了暮年,又觉得心里空荡了许多。 蝉鸣蛙叫一阵阵此起彼伏,仿佛把白日的燥热一起带走了,只剩下泮溪夏日的婉转悠扬。 泮溪和秋 近日里读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在惊赞悲戚之余,也让我想起了泮溪的秋天。 泮溪是个什么地方呢,那里四面环山中绕水。还没有打上油漆的路上稀稀落落长着牵牛花,淡紫淡紫的,像极了夏天傍晚的晚霞。 小时候每到穿着半截短裤和阿公走很远的山路去荷塘里采藕的季节,我就知道,是秋来了。因为阿公说刚入秋的藕最嫩、最甜。还有钻到塘泥深处的蚌也一起被阿公捞起来。我胆子小得只敢在浅塘里守着竹编的篓子,脚下湿湿凉凉的淤泥也是秋的讯息。 夏天的时候鸭鹅在浅水河里游,孩子们有模有样推着竹条畚箕往深绿的水藻里捞虾,好不热闹。转过九月,却只能看见几只零零散散的鹅不时从河面上飞过已经打好谷的稻田,抑或再飞到河上。这大概是老人们说的“水静鹅飞”了罢。原来秋,也有寂寥。 河坝上一排青竹前靠着竹凳,那是老人们三三两两坐着闲嗑家常的地方。秋天的时候几个老人们就抓起一把把捻子,一颗颗嚼下来就是一整天的时光,嚼得舌头变成黑紫了,天空也黑紫黑紫了。 在泮溪真正感觉到秋的凉薄,应该是一场深秋的雨。这场雨绵绵细细能下好久,把一片山青都打湿了,还有空气里氤氲的桂花香。阿婆捡拾许多桂花洗净了,和糯米粉一起揉搓着,放进黑漆漆的锅灶里一蒸,整间红墙屋里都是香甜软糯的桂花糕味儿。 伴随着桂花的味道隐去了,这一场深秋也该过了。紧接着,又会是泮溪一场冬的精彩。 泮溪之冬 泮溪的冬与春都来得曲折。总不是水到渠成地冷或者热起来,中间还要突兀地出现些什么。 因为在南方,初冬总不会是冰溪白雪先带来冬的邀请,而是泛红的秋叶、萧索的林丛里首先预见冬天。 山上的绿树丛绿了又黄,当一片萧索地灰了,家里敲敲打打拿起斧头劈柴了,我知道即是大人们口中的劈柴过冬了,因为阿婆说过冬天缩手缩脚地不好做活儿。还有用镰刀铡下来成捆的枞树枝,晒干之后就像一排排整齐的齿梳,它是用来起火的。就这样,墙角下成堆的柴火,就能热烈地烧到来年开春。 再说泮溪冬的突兀在哪里,就是十二月却像六月的灿阳天,只是气温略低些。暖黄的光照在已经收割过的稻田里,又扬起一层层奇异的光圈,闷闷热热的不免让人想起八月小暑。这样奇异的天气每年都能持续到新年,也多亏这天气,泮溪的大人小孩儿们也就方便置办年货了。 我最爱这段日子,和阿婆走过清冷的、岸边没有芦花絮的溪上,那座却热闹着的石板桥,去镇上买十斤生瓜子、几两桂皮和八角、一袋硬粄皮……也许还能带回来一盒月光饼和水果糖。买回生瓜子要放进大锅里煮,再用和了桂皮八角的盐水泡上一天,最后依靠这好天气晒上几天,便是过年最好消遣时间的零吃了。到了夜里气温渐凉,依着院里的灯,阿婆就搬出那口砂锅,搭起灶就开始炒粄皮。 泮溪的冬是鲜艳的大红色,家家户户的红对联、红灯笼还有铺满路道的红衣服炮仗,无一不喜气洋洋地宣告新年的快乐。这段温暖又热闹的日子会一直到年初十以后。泮溪照例又骤冷一场,小孩子要带上手套围脖和帽子才被大人准许出去玩。大人们呢,就在屋子里起暖灶,嗑着瓜子、年角子一茬一茬闲聊着。 论这场冬渐渐淡去,要从山林间花鸟鱼虫说起。溪鱼灵动起来、花鸟一同热闹,还有溪水灵活起来带着冬天的欢愉一同奔赴远海。 这是春的春讯息、是泮溪之冬一次悄无声息又浩浩汤汤的落幕。 ———————————————————— #碎碎念: 泮溪只是一个小地方哦,但却是我最最亲爱的家乡。我用了将近一个月细细碎碎地写下了它的四季,就有了现在你们所见的泮溪,真的很想念它啊。
风轻轻,吹起浮云氤氲,吹出半空涟漪,未等阳光散尽,夕阳便迫不及待探出头来,嫩绿的树桠随风高高低低的起伏,在晚霞下轻舞. 枝桠上凌乱的鸟巢,燕语莺声呢喃,唤出的是稻田金黄,风云匆匆. 乡间老屋,袅袅炊烟随风起,饭菜香四处萦绕.院里鸡鸣盼着晚霞,伴着日升月落.雪白的大鹅赤着唇,一扭一扭地不知道在奔波着什么.猪在打盹,牛在轻哞. 林间阡陌,泥泞的,特别是刚下过雨后.湿漉漉的,一踩一个鞋印... 泛着青草味的梦,是家乡的味道. 㼌兮./迹.
家乡是故友,见证你身心的成长,家乡港湾,给予你安全的依靠,家乡是暖阳,抚慰你孤寂的心灵,树高千尺,落叶归根,家乡是最深的,
那眉眼盈盈的故土,是我赤枕一生的山河。
无意穿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