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的标题是:你还能变聪明吗?这个问题的回答,或许就是能或不能,而能或不能的理由却会有很多种。作者在文章当中介绍道:一些人认为自己的智力是固定的,所以这些人会避免选择有难度的任务,害怕暴露自己的缺陷;而另外一些人相信自己的智力发展是渐进的,是可以逐渐通过努力使自己变得聪明,他们会在过程中更加努力,并且愿意选择和挑战那些有难度的任务使自己成长。而我,也是相信自己是可以变聪明的。同时,作者在文章中说道:相信自己可以成功的信念会极大程度上地有助于自己去实现目标,而如果一旦相信自己在某些方面无法改变时便会追求那些只着重于带给自己面子的目标。换言之,很多人当坚信自己在某方面时绝不可能会成功时,他就会选择逃避。改变一下作者的标题,即信念可以塑造成就,我们应该相信本性是可以移动改变的,应该给自己放下思想上的包袱。其实,读到这里,我想到自己最弱势的学科——数学,也是我高中三年并且高考时最差的一门学科。从小到大,数学上的屡屡挫败,尤其是高中的三年,我的数学分数考的很低,我内心就觉得自己天生就是学不好这门学科的,加上自己情绪化的性格,所以我内心特别是到最后“彻底放弃”了数学,不指望自己会咸鱼翻身。现在看来,正是自己“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的想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己。并且自己也没有真正地竭尽全力持续地在数学上花时间钻研。所以,现在的自己在看完本章后认为:今后在面对自己的短板的时候,要树立自己可以渐进地做到的信念,并且用“是什么”的思维去进行思考,愿意为之去付出持续的努力,因为成功的过程是渐进的,我们不能为一次失败就放弃。还看完本章,也不由联系到自己学钢琴的经历,小时候的自己,刚从农村到城市里上小学,那时的自己各方面还没“开窍”,也比较胆小,在音乐课上接触钢琴时,我只敢轻轻地碰触琴键,但被那位女老师说我力气太小,并且放着全班同学的面拍打我的后背,向我掩饰需要多大的力气,在我几次还是没达到她要求的敲击力度后,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实在是太笨了。这一次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阴影,小学六年每次见到她内心都是会瞬间颤抖,并且钢琴对于我,音乐课对我而言,我都从那时起认为自己在音乐上确实很笨,对于钢琴自己确实不擅长。后来高考失利,阴差阳错选择了幼教专业,需要学钢琴,不管我怎么练,也不去别的同学,加之从小对钢琴的那个阴影,所以我后来也是有点放弃了,致使自己的钢琴一般般,考教师编制也还是失败。现在反思,其实也是错误的信念影响了自己对钢琴的学习,内心的阴影就是自己内心的包袱,自己一直不肯放下。现在的自己,没了还课给老师听得压力等等,空闲时谈谈钢琴,突然觉得钢琴的声音很好听。而且我知道自己在练习的路上依旧会遇到许多挫折,但我想多用是什么思维去鼓励自己,坚持下去,自己可以弹得一手不错的钢琴(相对业务的来讲啦)。
回顾了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结合作者所介绍的理论进行反思剖析,内心的包袱似乎也放下了不少,所以我真的觉得这本书挺不错的。另外,作者在本章中还谈及——环境的暗示,利用(对自己有吸引力的)触发点进入潜意识,我觉得这些都是不错的提醒自己牢记目标,有助于自己实现目标的好策略。
今天的笔记就写到这里了,越读下去,越喜欢这本书,也会更加地结合自身实际多多思考,多多去运用书中所介绍的策略,让自己渐进式地成长。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