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培养习惯时,总是在最初的时候动力十足,可没过几天,就把原来信誓旦旦准备坚持的事情抛到脑后了。过段时间,回想这件事,又是感叹,我怎么就没坚持下来呢,要是当初能够坚持下来就好了。没错,我以前就是这种德行。并且反反复复这么活了十几年了。后来,我知道了“仪式习惯”这个概念,并按自己的想法执行,这种局面才有所改观。
最初,我是在美国心理学家吉姆洛尔的著作《精力管理》 读到“仪式习惯”这个概念的。《精力管理》中将“仪式习惯”定义为定义明确,具有高度计划性的行为。至于为什么叫“仪式”,这个其实我也不太理解,我想应该是让习惯具有仪式一样的正式感吧,因为仪式是为我们人生中某些重大时刻赋予特殊意义的。
仪式习惯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仪式习惯本质上是节约精力的一种方法。可能大家都听说过这两个实验和事例。某项研究,受试者分为两组数小时内不能进食,然后别带到巧克力饼干和糖果前面,第一组随便吃,第二组只能干看着,然后吃旁边的小萝卜,当然小罗卜可以随便吃,吃撑都没人管。然后他们都去做一个无解的难题,第二组就更容易放弃。另一个事例是,汽车推销员耍的一个小trick,他们在给你推销汽车时,会让你反复在小零件上做一些选择,然后在他们问你是不是对汽车做升级时你就无力抵抗了。这是因为抵抗不适和反复决策是消耗很多精力的。培养习惯也需要抵抗不适和反复决策。而仪式习惯就是通过减少抵触和决策节省精力,进而提高做事的成功率的。
成功建立有效的仪式习惯最核心的就是在养成周期中对时间和行为的准确规划,这也是仪式习惯概念对应的方法论。我们在培养习惯时,经常对什么时间做什么犹豫不决,如果能事先规定好具体的时间、地点和具体行为,我们就不用想那么多,减少了决策时的能量损失,避免决策疲劳。比如早起过后,如果有一套行为流程习惯,就不用为起床后先看书还是先锻炼这种事纠结了。
这种模式是经过实验验证的,有项研究要求参与和写一篇圣诞前夜的计划书并在48小时内提交,一半参与者要求明确他们准备写作的时间和地点,另一半不做要求。结果第一组上交率达到75%,而第二组只有1/3 。另一项研究要求受试女性在一个月之内自查乳腺情况,一组人要求提交自查安排的时间和地点,另一组不做要求,结果类似,第一组100%地完成了这项任务,第二组只有53%的人完成。
这是我在《精力管理》这本书中得到的最有价值的建议。我的早起,健身,读书写作的习惯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的,并且是在不到20天的时间,同时培养这三个在以前的我看来是极高难度的三个习惯。现在仍然在坚持,坚持了有四个多月了。现在我又用这个方法养成了早起读英语和极速阅读的习惯。
我给早上的时间设置了一套流程:5:20闹铃响,然后清醒10分钟,洗漱和在路上花35分钟,到实验室锻炼一小时,然后读英语一个小时。锻炼的内容也是实现安排好的,训练时只需要按照清单执行就行。执行过程中基本没有抵抗情绪,并且完成一套流程过后有一种很爽的感觉。当然在刚开始培养习惯时因为没有严格按照这个原则也犯过一些错误。培养极速阅读的习惯时,就仅仅规定了阅读的时间段,没有规定读哪本书。到读书的时间了,就不知道该看什么书,经常随便翻,而不知所措。后来才反应过来,就在前一天选好第二天要读的书。
如果你在生活和工作中行动困难,反复放弃一些事,节约精力的仪式习惯将会给你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