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英文原名,叫做“Actlike a leader, Think like a leader”,正如英文的字面意思,全书传达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想要成为一名高效的领导者,要先像领导者一样做事,而后才能像领导者一样思考,这样的一个循环——外在改变引起的内在改变。”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因为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收到的教导都是“想要成为一个领导者,就要先像一个领导者一样思考。“ 而现下也确实有很多诸如“优秀领导者的10大特质”,“成功者的6大共同点”等等类似主题的软文,但是这些软文也好,书籍也好,关注的重点是结果,然后从结果去倒推原因。搜集了一些优秀领导者的共同特点,然后对这些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声称其他如果想要成为优秀的领导者,也要那样去做。
以上观点,且不去论对错,但是《能力陷阱》一书,确实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思考模式,在真正被提拔,被赋予更高更多的责任和权力之前,先在行动上做到契合。行为定位了思想,行为产生了思维方式,为思维又能进一步促进了行动,实现正向循环。算是一本真正可以指导行动的书。
而为什么中文翻译为“能力陷阱”呢?摘录原文中的一段话:
你喜欢你的工作,因此就会做很多这样的工作,从而越来越擅长这份工作。
当你把时间分配在你所擅长的事上,你就会花较少的时间去做其他重要的事。
久而久之,你就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去学习新的东西。
当以上三点发生的时候,也许你正在陷入“能力陷阱”——根据各自的专长,把工作定义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把自己的活动范围限制在过去能带给我们最大价值的持续性成果的领域。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一个销售,2019年超额完成了销售额,原因是他十分擅长销售激励政策的设计。于是2020年,继续把精力去投放到设计更多的激励政策上。也许在激励政策设计和落实的能力上达到了极致,但是这并不一定能确保2020年的销售目标的实现。也许实现目标更重要的是更多产品线的导入,而因为你一直专注于设计激励政策,而忽略了产品导入能力的锻炼,陷入能力陷阱。
而陷入能力陷阱,造成了我们无法主动地在行动上打破现状,行动上的缺失,造成了眼界和思维上的定式,也就无法打破天花板,成为一个领导者。——我想,这大概是中文译者之所以范围为“能力陷阱”的原因吧。
全书一共5章,外加一个总结,包含了一些自我评价用的自评题。250多页的纸质书稿,看起来不像小说那么顺畅,刺激,是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去啃的书。适合周末的下午,可以泡一杯茶,窝在沙发里安安静静阅读思考的情况。谨慎睡前阅读,因为书中主要是以观点为主,阐述的一种思维方式,所以如果真的在认真阅读,会自然而然地你的思维带动起来,大晚上的睡意全无。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这些都是我那大地色眼影的始作俑者。
书中还有几个有意思的观点,关于第三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中提到的“自恋原则”——只有当两个人有相似的聪明才智和地位背景时,两人之间才会产生相互吸引的化学反应。通常情况下,我们自然而然地会被那些与我们相似的人吸引,在他们的想法还没有被证实是否可行之前,我们就会对他们予以肯定,并帮助他们创造更多的条件来增加其想法的可行性。
如果没有共同点,彼此之间就很难产生关联,去了解这种人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于是得出了关系结构中的第二个原则“懒惰原则”。
如果人际关系网络只是在这样“自恋”和“懒惰”的原则下产生的,那很可能很难跟上世界发展的最新趋势,更别提去领导别人。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你需要有一个多元的,广泛的,动态的以及跨领域的人际关系网络来帮助你进行改变。
如果一个销售人员,对于公司内的商务,研发,交付,财务等等部门的都有熟悉的人,相互了解各自的工作难处和流程,那么这个销售人员一定能给他的客户,提供更加好的服务。而对外,一个销售人员对客户的行业,竞争对手,新兴进入者,客户内部团队等等都能建立人际关系(不一定是要很铁,但是要熟悉),那么这个销售人员一般能给公司带来更多的订单。 ——这是以上人际关系网络,对于实际工作的一些思考,和这本书带给我的一些启发。
再举一个有触动的点,谈到关于参加座谈会,培训会等等,我想所有人或多或少肯定都参加过。期间,有积极参与的,也有一些默默无话的。书中一段话是这么说的“积极参与活动不会比你只是去出席这个活动话的时间长很多,但是相比较而言,你从建立起的人际关系网络中获得的回报是很丰厚的。” 公司每年都会组织一些培训,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种常年出差,很少和公司诸多兄弟部门建立起联系的机会。那么这种培训,就是极好的机会,可以建立起人际关系网络。
这是一本需要啃的书,需要咀嚼,断断续续,现在算是看完了一遍,然后快速地浏览了一遍自己做了重点标注的部分。但总觉得没有透,没有能够完全地把书中的观点落地到生活和工作中。但是,也许这才是正常的。读这种书的目的,就是去产生更多的思维碰撞,既然是碰撞,没有全盘接受也是正常。当然,过段时间,拿出来反刍一下,一定会有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