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会儿李松蔚老师的关系洞察,了解了两个看似相似实则相反的概念:被求助后的帮助和主动帮助。
首先,帮助是什么,帮助是一个动词,是一个人由于一些原因做了另一个人的事情,并且给对方带来了好处(这个概念是我自己想了半天自己总结的,通过这么个小体验,我发现笑来老师说的概念很重要果然不假啊)。帮助有主体和客体双方,并且是针对一件做了对客体有好处的事情。
那么我今天分析的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呢?唯一的区别是这个动词是由于什么原因发生的,是客体的求助?还是主体的主动?
这两个原因会带来同一个结果,就是帮助的主体把事情完成了,但是由于原因不同,会给帮助的客体带来不同的感受。
如果是客体的求助,相当于他用一种方法解决了问题,这种方法叫做“求助”;而如果是主体的主动,那么就相当于隐性的告诉客体,这件事是主体解决的。
设想一下,我自己的问题,到底是我解决让我更愉快?还是别人解决让我更愉快?这个问题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如李松蔚老师所说,对于一个小孩子,很多时候他在自己尝试能否解决,如果不能,他需要联系求助这个技能。而对于成年人来说,有的问题他就是不想自己解决,就是想有人主动帮我解决就好了,比如做饭洗衣等家务。
所以我认为,主动和被动的帮助还是要看情况,既不要“上杆子”去解决别人的问题刷存在感,又要注意在别人有困难时“有眼力见”的去帮忙。
写这篇的开始的时候,我本来要阐述应该被动帮忙,写着写着发现主动帮忙也是有很大价值的,可见写作确实能促进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