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坑村:红绿文旅村歌扬
霄坑村,坐落在九华山西脉的高山峡谷之中,隶属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距市区42公里,东邻棠溪镇,南接石台县,西与北均被本镇珍溪、中新两村所环绕。
霄坑村环村皆山也,山峰高峻,峡谷幽深,村域面积52平方公里,12个村民组,446户,1682人。昔时,有肖姓人在此居住,且地形呈凹形,故名肖坑。后依谐音更名为霄坑。2003年原肖坑村和双村村合并,组建霄坑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霄坑村山场总面积4800公顷,茶园400公顷,绿色是这里的主宰。这里有霄坑大峡谷,山高谷幽、风光秀丽,被称为“华东第一大峡谷”;还有龙池飞瀑如练,清潭如玉,被誉为天然氧吧;更有红色教育基地——原“黄西工委”驻地遗址和保密教育基地,有池州市首家乡村文艺馆,有享誉全国的霄坑绿茶,有日渐兴起的特色山村旅游。
绿色筑底 永葆茶叶飘香
隐藏在皖南山区腹地的霄坑村,最高处海拔1021米,平均海拔700多米,云雾缭绕,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是绿色的王国。霄坑河一路蜿蜒而来,水清见底。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霄坑绿茶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天造地设的绿水青山,离不开后天的呵护。30多年前,村民们靠山吃山,伐木卖树,毁林种茶,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霄坑村干部们痛定思痛,把“严禁毁林种茶,保护生态环境”写进了《村规民约》,一户一册。同时,严格执行林木限伐制度,采伐审批一支笔,记录一本账,砍一片,造一片,育一片。
为守护绿水青山,霄坑村还规定在全村范围内禁止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生长激素,彻底关闭村内木材加工厂、地板条厂,严禁伐木烧炭。一系列措施让霄坑村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茶更香了。
霄坑绿茶选用当地优质大叶马兰枝鲜叶,按照有机茶制作标准精制而成,形态壮实,色泽翠润,绿涛起于杯底,香芬悠向鼻尖。著名茶叶专家陈椽教授给予“花香花味”的高度评价,更可喜的是,荣获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一难得的称号。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人的决策和辛劳,那就是全国人大代表、霄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伟。
王建伟是是土生土长的霄坑人,他1987年退伍后,拒绝了朋友高额的薪资待遇,回到家乡。先后担任村民副组长、村文书、民兵营长、村委会委员,到后来的霄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始终把霄坑村的经济发展当做头等大事。之前,对于茶叶生产,村民单打独斗成了习惯,茶叶生产小作坊一度达到30家,市场上霄坑茶叶鱼目混珠,品质参差不齐,小品牌多乱弱,无序竞争现象严重,既影响了霄坑茶叶的声誉,影响了茶农增收致富,也制约了全村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8年初,霄坑村集结村内6家规模性茶业企业,成立了霄坑村茶叶协会,采取“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迈出了品牌整合的第一步。为增加公共品牌的市场竞争力,霄坑村向茶叶协会授权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自2021年开始,茶叶协会使用公共品牌“霄坑绿茶”,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包装设计,统一宣传营销,并举办茶叶开园节,邀请权威专家学者、主流媒体、知名摄影家参与宣传推广,将“霄坑绿茶”品牌推向安徽乃至全国市场。
如今霄坑绿茶的茶园面积已达到近6000亩,茶叶加工厂26家,省级著名商标6个,年产茶叶7万公斤,产值6000多万元,茶农人均纯收入达3万元,小小一片茶叶,成为村民致富的“金叶子”。2024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出炉,霄坑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10.86亿元,居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名第103位,位列安徽省第13位。
文化赋能 助力旅游升级
“霄坑绿茶”让地处深山、藏在深闺的小山村名声大噪,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村里引导有条件的村民新建星级“农家乐”和特色民宿,打造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乡村休闲旅游和疗休养基地,满足都市人“望山、见水、寻乡愁”的愿望,秀美山村发展成为皖南网红旅游目的地。住农家民居,品乡村佳肴,赏山里风光,览红色文化,购霄坑绿茶,成为一种新时尚。
闻名遐迩的民宿“茶乡里”的老板张福星说:“过去,茶季结束村里就冷清了;现在,茶叶和旅游一起忙。随着慕名而来的游客增多,村民利用自家房屋开办农家乐,办特色民宿。尤其在节假日,民宿就异常热闹和繁忙。去年,我家的民宿共接待游客千余人次、营业额30余万元,茶叶销售额达70余万元。”
2021年6月,中共黄西工委纪念馆暨池州保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正式揭牌,更是为霄坑乡村旅游注入了“红色基因”,成为游客必到打卡点。史料记载,1947年3月,皖南地委决定将沿江中心县委改为中共黄西工委,并组成黄西总队。10月,黄西工委书记杨明偕同黄西总队副队长查富德,奉命率部长驱西进,开辟了以杉山、肖坑、龙须坑为中心,进而发展了方圆数百里的游击根据地,建立了被服厂、修械所、医院等。黄西工委、黄西总队机关在领导贵池人民进行开创游击根据地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贵池创造了有利条件,为解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沿着丝带一般的蜿蜒山道,一边是陡峭山崖,飞藤悬挂,杂树生花,杜鹃耀眼;一边是幽深峡谷,竹海茫茫,涧水似玉,远山如画。峰回路转,旋至河谷,路过高耸的黄西亭,抚摸斑驳的黄西机关驻地遗址纪念碑,而后抵达心驰神往的龙池三瀑。崖耸百丈,瀑飞四喧,宋代诗人王十朋曾在此流连作诗:“西风突兀百丈崖,龙池飞布山涧挂。举目皆翠无人居,谁家姑娘在采茶。”
另取路径,几番盘旋,到达小巧玲珑的二队,这个因新四军在这儿召开秘密会议而改名“会上”的地方,一座池州市首家乡村文艺馆就矗立在路口。文艺馆分上下两层,近400平方米,展厅里都是市文联所属8大文艺家协会无偿捐赠的600多件文艺作品,质量上乘,品味高雅,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当时为了尽快敲定文艺馆这个项目,村党委副书记吴雄毫不犹豫地主动提出无偿提供展馆,感动了市文联的领导,而后快马加鞭,设计、装潢、布展,一气呵成。
吴雄是一位有着乡村情怀和奉献精神的年轻人,曾在外辗转打工多年,2006年回乡建立了自己的茶叶加工厂,并创立了“龙袭山庄”茶叶品牌。目前,龙袭山庄茶业公司在霄坑村开发了1000余亩有机茶基地,建立了一座标准化茶叶加工厂,解决了周边部分村民就业,带动了当地茶农增收,被评为“池州市农村致富带头人”。他说:“霄坑村的生态环境非常好,我们摸索‘红+绿’和‘文+旅’的模式,文化旅游和绿色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平台。截至目前,建有15家星级“农家乐”和2处特色民宿,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我们一揽子”规划村域布局,投入1500余万元,系统完善村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力促景观和谐、环境整洁、特色鲜明。又建成了300米的茶旅观光步道,开办了采茶节,全市首家乡村文化艺术馆已落成开馆,游客将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踏歌前行 打造金牌茶乡
2022年4月8日,中国村歌大赛总决赛在河北省涿州市举行,来自全国13个省区市的15支参赛队伍上演精彩角逐,霄坑村村歌《九华深处 神奇霄坑》脱颖而出,荣膺一等奖。
“九华深处走出霄坑的身影,龙袭山泉流淌着霄坑诗情。晒衣竹杆上晾晒霄坑岁月,火红杜鹃花装点霄坑梦境……”朗朗上口的歌词,优美欢快的曲调,不仅绘出了霄坑的如画美景,更是唱出了霄坑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激发了对美丽家园的热爱,增强了对乡村振兴的信心。
“心情非常激动,我们村又多了一项‘国字号’荣誉,而且是一项‘有声’的荣誉!”霄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伟激动地说,过去的20多年,霄坑村已经获得16项“国字号”荣誉。从2000年获得第一项“国字号”荣誉——“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到2021年拿到第15项“国字号”荣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经过20多年的努力和发展,霄坑村从偏处深山到声名鹊起,村民幸福指数也随之节节攀升,这正是村歌《九华深处 神奇霄坑》的精神内核。
振兴乡村,步履不停。当前,霄坑村立足传统茶产业,建设优质茶园,保护和优化本土大叶马兰枝茶树良种资源;与各大高校联合成立霄坑绿茶研究所,改良茶园土质、改进制作工艺,不断提升茶叶品质;依托茶叶生产物联网追溯监控系统和绿水青山综合监管系统,用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大力挖掘红色文化,努力塑造民俗文化,提升文化规模和品味,奏响茶、文、旅多重乐章;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霄坑,让绿色茶乡、神奇霄坑之歌响彻祖国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