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赤兔上听了一节关于如何打造多重身份的网络分享课,分享嘉宾是Angie。这节课与其是讲如何打造多重身份,不如是说如何高效学习,让外在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
壹
有一句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无论你是在看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甚至是一次谈话、讲座,只要能够真正记住对自己有用的三句话,就足够了。
确实如此,真是让人醍醐灌顶,想想我以前阅读的时候,经常感觉这一本书都是精华,都是重点,书上画的满满都是黑色的、红色的、蓝色的线条,一画就是一段话。遇到好的段落,一抄写就抄写了很多。
当一本书读完之后,合上书本突然发现什么也记不起来了,有时虽然能记得一些,但是过几天在看,这本书说了什么,也不记得了。
在我的内心中经常生出一种感觉,读书并不能带给我什么帮助,只是图一时之快,感觉书写的都非常好,可是为什么学不到东西呢?
这句话的出现,让我意识到了这一点,我陷入到了阅读的误区:贪大求全,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用一句俗语:竹篮打水一场空呐!
贰
这几天我在看一本书,傅佩荣的《哲学与人生》,一本讲台湾大学哲学通识课的教材,其中不仅仅是哲学,涉及到古今中外各个哲学学派的思想家的思想,以及如何用哲学思维来活好我们当下,思考未来。虽然我还没读完,但已经感受到了这种意境。
书中讲了阅读的四个步骤,即四个问题:
1.文本究竟说了什么?
2.文本想要说什么?
3.文本能够说什么?
4.文本应该说什么?
这四个问题应当贯穿阅读的始终!当读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了相似的观点,我想傅佩荣先生应当是借鉴了这本书中所说的敢于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的相关内容了罢。之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通篇的读,记了很多笔记,但是在阅读后,自以为掌握了很对多的方法,却发现在阅读下一本书的时候,却从来没有去想这个问题,直到读了这本书听了这节课才明白,这也许就是我对这句话的最真实的感悟吧。
在采铜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中关于如何学习,也提出了四个关键的问题,这种深度的思考,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深度学习!
当我们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的时候,需要这样来思考:
1.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知识?
2.我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的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者挑战?
3.还有那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4.还有那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的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探索的问题?
其实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读的多了,有时突然发现这本书中出现的知识和内容在另一本书上也有过相似的描述,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往往又都想不起来,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我们没有将学过的知识利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纳入到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仅仅只是读一遍而已,并没有创造实际的价值。
学到的东西要立刻的去用起来,尝试着去用,如果不用就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终究不是你的。
如何学习,最好的放式就是“做中学”,所以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