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步骤。但你是否发现,有时候我们花了大量时间思考,却并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本书的作者芝本秀德,之前是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擅长流程设计与执行力提升;目前从事管理者培训与销售管理咨询。最擅长的咨询主题就是“提高人员与组织的执行力”,帮助企业解决执行力难题。
他曾经在日经BP出版社举行的“让你终身受益的思考技能”研讨会上做过主题演讲,这本书的内容就是在那场演讲的基础上完善的。在总结前沿思考法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和职场中出现的各种思考难题,提出了能够抓住问题本质从而真正解决问题的洋葱思考法。思考就像剥洋葱一样,每往里剥一层,就离真相近一点。
熟练掌握后能获得以下三点益处:第一,可以与客户、领导和同事展开有效沟通,并清楚地理解讨论的核心内容。第二,可以向下属简明且准确地下达任务。第三,可以高效地阐明方案和报告内容。
本书是关于如何提高思考技能的书。主要分为“解决问题的八个步骤”和“五个思考层级”。教你一步一步地像剥洋葱一样揭开事实真相,找到关键节点,从根本上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八个步骤
洋葱思考法的核心是将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八个步骤,并且在每个步骤中运用不同的思考技能,从而逐层剥开问题的表象,揭示问题的真相。
这八个步骤分别是:
设定问题:其实就是“感知现象”,现象是我们用眼睛看到的第一印象,如“营业额下降”“故障增多”“方案遭到否定”等。
了解现状:我们可以把这一步理解为收集事实信息,也就是收集能解释现象的事实信息。
分析原因:任何一个问题的发生都不是由某一个特定的事实造成的,而是由各个事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相互作用引起的。我们需要把各个事实之间的关系进行结构化处理,找出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影响因素。
制定解决方案:根据原因分析,设计多个不会再发生问题的新方案。
评价解决方案:对比各个方案的优缺点,选择最优的方案。
计划和模拟实施:当选好解决方案之后,我们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并进行必要的模拟测试。
正式实施:做完计划后就需要按照计划执行方案,并监控实施效果。
反思:我们需要在完成任务以后反思运作的流程以及实施了解决方案后的最终结果。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评估实施结果和影响。
在这八个步骤中,我们需要运用到五种不同层级的思考技能:正确阐述概念、建立逻辑关系、优化思维结构、探寻本质规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第一个思考层级:正确阐述概念
开始思考的第一步,我们需要将“无意识”转换成语言,这也是开始思考的前提条件。在这里,我们说的“无意识”指的是没有经过大脑思考,自己都没有真正理解的词语。事实上,当人们习惯于使用那些词语时,大脑基本上是停止思考的。
如果突然有人问“战略”是什么意思,你能马上答得出来吗?是不是只能迟疑很久,然后说:“战略就是战略啊。”如果你能够脱口而出:“战略是一种从全局考虑谋划实现全局目标的规划,是一种长远的规划,一种远大的目标。”这虽然不能说明我们思考过战略,但至少说明我们理解了战略的含义。
如果我们希望将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别人,至少我们需要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如果我们希望进行深刻的思考,至少我们需要有明晰的概念。也就是说,需要将我们脑子里含糊不清的想法转化成语言。通过练习,可以提升这种能力,下面介绍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通过举例的方法来帮助自己认识思考的过程。
比如说我们想给“计划”这个词下个定义,这时我们只要回忆一下平常自己在制定计划的时候,都会做哪些事情就可以了。
回想一下,我们曾经制定的一个旅游计划。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好出游的预算、时间和地点。然后去找旅游攻略,确定自己需要准备的物品、交通工具、住宿等。最后确定每天的游玩项目。
第二种方法:去想反义词,也就是多去思考事物的对立面是什么。
有人说人类只能通过反义词去理解这个世界。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一个新的词是什么意思,只要和它的反义词进行比较就会立刻明白。
比如有人问,究竟什么是“活着”?这时候,只要拿“死亡”做一个比较,肯定马上就能理解“活着”的含义。当我们困惑于这是什么的时候,可以换个角度想一下它的对立面是什么,这样一来或许能够得到很大的启发。
第三种方法:将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进行比较,然后寻找它们的不同点。
这两个词往往只有略微的差别,我们在寻找差别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
比如说“问题”和“课题”是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其内在含义分别是什么?我们平时遇到的“问题”其实就是一种现有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课题则是指用来弥补这一差距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课题研究,解决问题,慢慢缩小现有状态和理想状态的差距。
如果可以经常做类似这样的下定义训练,那么我们的思考能力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一个准确的定义会为有深度的思考和有效的行动指明方向。
第二个思考层级:建立逻辑关系
逻辑就是事物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培养建立关系的能力,理清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把握事物之间的距离感。
工作中主要用到的逻辑关系有六种:原因与结果、目的与方法、输入与输出、扩大与均衡、抽象与具体、整体与部分。
第一种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也就是“因为……,所以……”的关系,因为顾客增加了,所以营业额提高了。在这里,“顾客增加”是原因,“营业额提高”是结果。
第二种目的与方法的关系,我们通常用“为了……”来表示。比如:某公司为了提高知名度,在抖音上发短视频。“提高知名度”是目的,“在抖音上发短视频”是实现目的的方法。
目的与方法之间主要通过战略、项目、工序、活动联系在一起。要想实现战略目标,就必须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工序是用来推进项目的一种方法,活动则是组成各道工序的关键要素。
第三种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这种关系其实就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然后得到产品。例如,将大米和水放在一起,加热以后,就会得到米饭。
我们通常把淘米放水加热这一系列过程统称为“做饭”,实际上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但是这种综合性的概念,让我们很难去执行。所以我们需要明确输入与输出,来搞清楚,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第四种扩大与均衡的关系,这里说的扩大是一种自我强化,而均衡就是平衡。
如果有两家公司生产的是同一种商品,一家公司降价,另一家公司只能跟着降价,如此,就会掉进一个自我强化的怪圈。说白了,就是同行之间的内卷。
而平衡呢,是讲在价格和需求之间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但需求不会不断扩大,所以价格不会一直上涨。
第五种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和第六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两种关系常常被混淆,这里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举一个例子:猫、狗、熊猫,都属于具体的动物,但是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归为一类,通过找到他们的共同点,我们发现这三种动物都属于哺乳类。在这里,“哺乳类”就是这三种具体动物的一个抽象概念。
同样举一个例子,说说整体与部分的概念。一个公司里面会有产品开发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等。那么,公司代表的是一个整体,而其中的每个部门都是其中一部分。
项目管理工作要求我们能够经常在各种逻辑关系之间进行切换。明白工作中的逻辑关系,能够更好地解决项目管理中的难点。
第三个思考层级:优化思维结构
我们常常只看到问题的表象,而忽略了每一种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结构。优化思维结构就是将其背后问题的关系显现出来,通过结构分析来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想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设定问题,然后收集能解释这一现象的事实,接着进行结构化分析,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需要将导致现象发生的结构进行可视化处理,如果不改变结构而单纯地改变表象,是解决不了任何实质性问题的。
“鱼骨图分析法”是一种很好的将问题的结构进行可视化处理的方法。最开始是由人称“日本质量管理第一人”的石川馨先生提出来的,因此又被称为“石川图分析法”。
在画鱼骨图的时候,首先要画出鱼头,鱼头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应该解决的问题。然后要确定好一个切入点,把它看作鱼的大骨,我们通常用“4M”法来寻找切入点。
4M法分别是人(Man)、机器(Machine)、素材(Material)和方法(Method)。我们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大骨定下来以后就可以通过补充中骨和小骨的方法来进一步探寻它的具体原因了。
每一个切入点都可以画成一张鱼骨图,假设说我们将“人”作为切入点,我们可以通过其品质意识、经验、能力等等方面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鱼骨图分析法可以找出产生问题的多种原因,但由于其切入点是事先确定好的,所以无法对每一种原因都进行深入的探究,这是他的缺点所在。
为了弥补这个缺点,我们还可以通过“5why分析法”来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不断地重复“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的方法将原因与经过进行可视化处理。
当我们的产品发生了故障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出为什么会发生故障,然后思考是什么结构导致了故障的发生。而引起故障的直接原因,就在于做设计的时候没有将问题考虑得很周全。接下来,就需要思考一下,如果设计的时候没有把问题想周全,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构和状况。这样一步步地思考下去,最终找出发生故障的根本原因。
第四个思考层级:探寻本质规律
探寻本质规律的过程也就是抽象化的过程,关键就在于将不同的东西看作同类的东西,舍弃掉所有的不同点。
比如说我们面前现在有一只哈士奇,忽略掉它像狼一样的外形的话,可以说我们面前有一只狗。再次舍弃掉一些具体特征,比如尾巴、耳朵等,只留下胎生、母乳喂养等特征,我们可以说我们面前有一只哺乳动物。
再次舍弃掉胎生、母乳喂养这些特点,只留下其能够自主活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说我们面前有一只动物。通过不断地舍弃具体特征,则会越来越接近事物的本质,这就是抽象化的过程。
亲和图法是一种进行抽象化的方法,它追求的就是抽象化,忽视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将完全不相干的事物视为相似事物的一种过程。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亲和图的制作方法,可以分为六个步骤:主题确定,头脑风暴讨论,制作卡片,整理归纳卡片,完成亲和图。
主题确定:主题就是当下存在的问题,比如说某某公司的相机销量不佳,那么我们可以确定主题为某某公司相机销量不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头脑风暴讨论:确定主题之后,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所在。还是相机销量不佳的问题,经过头脑风暴,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按钮太小,按钮太多,体积太大,太重,要两只手拿,操作界面复杂,说明书看不懂,参数需要手动调节。
制作卡片:将头脑风暴讨论得出的问题写在小卡片上,每张卡片都写上一个问题。
整理归纳卡片:我们将卡片按照相似性和亲和性进行归纳整理。我们可以将“体积太大、太重,要两只手拿”这几个问题归纳为携带不方便;将“按钮太小、按钮太多,操作界面复杂,说明书看不懂,参数需要手动调节”这几个问题归纳为操作困难。
完成亲和图:我们用一个主体卡来归纳总结每一个亲和卡的主要内容。得出最终结论:相机的实用性较差。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一次亲和图,通过不断地抽象化,不仅可以提高概念化的技能,同时还可以锻炼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第五个思考层级: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思考技能的最后一部分是提高抽象思维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此时,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抽象度、自由度和适用度。
舍弃的具体特征越多,意味着抽象度越高,越接近其本质。抽象度越高,适用条件越宽泛,越容易举一反三。
通过抽象化可以提高工作的灵活度,缺少抽象化思维的人,看到的就是具体的事物,而有抽象化思维的人,能够看到事物背后的本质。
当我们收到来自领导或者客户的具体需求时,必须自动地把它们升级到“要求”的层级来进行处理。这时,必须弄清楚他们到底想做什么,以及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对于领导布置的任务,一旦提高了抽象程度,我们操作的自由度也会大大提高。
比如当领导说要圆珠笔时,可以想一下,他要用圆珠笔做什么?如果他是需要用来写字或者记笔记的话,除了圆珠笔外,可能还需要准备一些便签。如果我手头没有圆珠笔,签字笔也同样可以解决问题。
全文回顾
在生活中,能立刻看透事情本质的人,都是佼佼者。这本《洋葱思考法》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一层一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考方法,带领我们快速准确地接近事物的本质。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本篇拆书稿。
第一部分讲了解决问题的八个步骤,分别是设定问题、了解现状、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方案、评价解决方案、计划和模拟实施、正式实施、反思。
第二至第六部分讲了思考的五个层级,分别是正确阐释概念、建立逻辑关系、优化思维结构、探寻本质规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当我们掌握这五种基本技能之后,会更加接近事实真相,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如果你总是埋头苦干,却很少抬头看路;如果你常常拿来就做,却很少关注结果;如果你习惯于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如果你觉得越努力离成功就越远,那么请你一定要读一读这本书,它能帮助你看清问题的本质,逼近事物的真相,为你指明有效思考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