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白起系列的第三篇文章,这次我们来分析白起为什么会死,而且是直接被赐死在督邮。
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秦国本土大将军,统兵数十年,先后历经七十余战,而未尝败绩。太史公,在《史记》中,直接给他写了个列传,可见地位赫然鼎鼎。
再说,他为秦国所做的贡献吧,在他担任秦国大将军之后,领兵打仗,秦国几乎就没打过败仗,东下西楚数十城,伊阙之战歼敌24万,直接打乱六国合众灭秦的想法,北方驱逐戎狄,一举扫清北部威胁,促使戎狄数十年不敢南下攻秦。在世之时,六国不敢打秦国的主意,保得秦国数十年安稳。
最后更是在长平之战中一举击溃赵国,坑杀降卒数十万,在这场关乎秦赵国运的战争中,为秦国争得主动,为最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里程碑式的基础。可谓战功累累,对于秦国而言他的地位与商鞅可以齐平,整个秦国都非常尊崇,爱戴武安君。
可是,他却死在了自己效忠了数十年的君王手上,被赐毒酒而死,对于一个鞠躬尽瘁,忠心报国的功臣名将而言,简直是莫大的屈辱。
那么为什么这样呢?
首先:昭王初临
芈月太后死后,权力才回到秦昭王手上,也就是说当时的秦昭王政权并不稳固,太后的影响力还是无处不在,许多的大臣心底其实并不十分尊重秦昭王。而白起正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也是最有威望的一位臣子,长平之战后拒绝领兵再次攻赵,并且态度有点傲慢,昭王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满足自己的一种病态的权力欲望,便起了杀白的想法。
其次:文武不和
当时秦国的当朝宰相是范雎,也就是睚呲必报必报的那个范雎。长平之战后,白起力主趁热打铁,直接包围邯郸,灭亡赵国。可是当时的范雎出于全局上的考虑,力主秦昭王退兵,不要直接进攻赵国。白起听到之后,大骂奸臣误国,误失良机,而且山东派和秦国本土派本来就矛盾重重。这使得白起与范雎之间直接矛盾爆发,互为仇敌。范雎为了包住自己的地位和手中的权力,便向秦昭王建议,一杀以绝后患。
再次,功高震主。
长平之战后,武安君白起的军功已经累积到无可封赏的地步,在秦军中可以一呼百应,无人能出其右,而且秦国军民已经形成一种军神崇拜,认为白起是上古战神刑天下凡,带领秦国走向复兴的神。如果再有点野心,推翻秦国赢氏的统治并不难。
而且当时六国为了离间秦国君臣关系,使秦国不重用白起,减轻威胁,派出大量的间谍,散播谣言,说武安君白起有不轨之心,想取代昭王而代之。
秦昭王本来就是一位疑心甚重的君王,而且初等大位难免顾虑重重,范雎等与白起有矛盾的大臣,推波助澜,昭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便将白起给杀了。
最后:天命说
长平之战,白起下令将投降的40万赵国降卒全部杀害,只放过了273个没到14岁的士兵。
传闻长平之地,阴魂不散,成为炼狱之地,时常可以听到有人喊冤的声音,至今不散。
杀降本来就是千古大忌,何况是一下子坑杀40万人,作为下令坑杀的白起而言,更是阴德已尽,到了冥界都要下十八层地狱,受尽折磨而不得转世。
阴德已尽,自然寿命亏减。白起在战后也感觉自己大限已近,时日无多,时常有被他坑杀的赵国降卒在他梦里索命。
世上有因果报应的话,可能白起就是死于报应,死与杀生甚多,而阳德无几。
其实,白起虽然晚年非自然死亡,但是他已经建立不朽功勋,此时此世,也并不是什么太过可惜的死,至少他精彩的活过。
君臣君臣,在厉害的臣,最后也只是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