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人工光合作用是一种关键反应,通过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和增值化学品来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然而,由于固有的局限性,使用含量丰富的材料实现有效的催化活性仍极具挑战性。在此,扬州大学裴玮等人通过综合从头计算和含时泛函理论,探索了用于CO2加氢的(TiO2)n(n=1–6)原子团簇。
计算方法
基于DMol3程序,作者使用结合遗传算法(CGA)的DFT计算确定了n范围为1至6的(TiO2)n团簇的低能异构体结构。对于每个团簇,作者进行了至少3000次迭代的CGA搜索,并使用DND基组对CGA搜索的簇进行优化。
在这些优化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广义梯度近似(GGA)中的Perdew、Burke和Ernzerhof(PBE)泛函,并使用随时间变化的DFT来模拟光学吸收光谱。
此外,基于维也纳从头算模拟包(VASP),作者采用Grimme的半经验DFT-D3方法来进行色散校正,并使用能量截断为500eV的平面波基组以及投影增强波(PAW)赝势进行计算。在模拟过程中,作者将团簇放置在尺寸为20Å的立方超胞内,并在Γ点对其布里渊区进行采样,以及将电子能和原子力的收敛标准设置为10−4 eV和10−2 eVÅ−1。
结果与讨论
图1 模型结构和光学吸收光谱
如图1a所示,对于中性(TiO2)n(n=1–6)团簇,n=1、n=2、n=3、n=4、n=5和n=6,点群对称性分别为C2v、C2h、Cs、C2v、Cs和C2,并且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被占用分子轨道(LUMO)之间的能隙范围为3.56 eV至4.92 eV。这些(TiO2)n团簇的宽带隙导致在紫外线状态下具有较强的光捕获强度(图1b),这一特性使这些团簇能够通过各种机制(如光催化或光热催化)有效地收集阳光,从而用于驱动CO2加氢反应。
图2 *CO2在(TiO2)n团簇上的原子结构,DOS及HOMO和LUMO,ΔG*CO2作为平均键级(红色)和电荷转移数(灰色)的函数,CO2活化(灰色)和H2离解(红色)的动力学能垒
如图2a所示,*CO2物种化学吸附在(TiO2)n簇的桥位上,形成O–C–O角为127.35°-130.14°的双齿构型,并且O–C键长为1.20–1.39Å。(TiO2)n团簇对*CO2物种的强结合强度主要归因于其高LUMO能级,其提供电子来填充游离CO2的2π*反键态,导致O–C键的结合能减弱(图2b)。总的来说,CO2的结合强度随着(TiO2)簇的尺寸增加而减弱,即(TiO2)1(-0.68 eV)<(TiO2)2(-0.36 eV)<(TiO2)3(-0.10 eV)<(TiO2)4(0.03 eV)<(TiO2)5(0.33 eV)<(TiO2)6(0.65 eV)。
图2c显示了*CO2结合强度与(TiO2)n(n=1–6)团簇Ti–O键的平均键级之间的线性关系,具有高键级的(TiO2)n团簇具有较强的共价相互作用和电子结合能力,这导致较少的电荷转移到*CO2物种的2π*轨道,从而使CO2吸附变弱。此外,作者进一步计算了H2离解过程,这是CO2加氢的另一个先决条件步骤(图2d)。*H2物种在(TiO2)n团簇上的解离具有0.46–0.74 eV的动力学势垒,这有利于接下来的CO2加氢反应。
图3 反应势能面和反应中间体结构及速率控制步骤的动力学能垒
如图3所示,作者研究了CO2加氢反应生成C1产物的可能反应途径,并且发现这些(TiO2)n团簇都倾向于羧基途径,然后加氢生成其他C1产物。对于大多数(TiO2)n团簇上*COOH物种的质子化,作者发现它更倾向于生成*CHOOH中间体(*COOH+*H→ *CHOOH)而不是*CO物种(*COOH+*H→ *CO+H2O),即*CHOOH物种形成的吉布斯自由能范围为-0.88 eV至0.68 eV,低于*CO(ΔG*CO=0.43–2.02 eV)。除了(TiO2)6簇外,其他系统对*CHOOH表现出较强的化学结合强度,吸附能为−0.02至−0.74 eV,这表明*CHOOH物种可进一步氢化。同时,*CHOOH物种与H偶联形成*CHO和*CH2O中间体,该过程是放热过程。相对于(TiO2)n簇上CO2加氢反应的热力学过程,作者进一步探索了每个基元步骤的动力学过程,具体如图3所示。大多数(TiO2)n团簇通过*COOH中间体的质子化(*COOH+*H)生成化学吸附的*HCOOH物种。
对于(TiO2)1和(TiO2)3团簇,HCOOH产物的速率控制步骤是*HCOOH物种的解吸过程,分别具有0.79eV和1.07eV的解吸能量。在第一氢化步骤中(*COO+*H→ *COOH),(TiO2)n(n=2,3,5)团簇上HCOOH的能垒(Ea)为0.77eV至1.25eV。在n=6的情况下,CO2的活化是产生具有0.74eV动力学势垒的HCOOH产物的限速步骤。*COOH中间体质子化为*CO物种具有0.87eV至2.35eV的高动力学势垒,这阻碍了(TiO2)n(n=1,2,3,5,6)团簇上的CO形成。对于(TiO2)4簇,HCOOH、CO、CH2O和CH3OH的形成具有相同的速率决定步骤(*COO+*H→ *COOH、Ea=1.15eV)。
图4 CO2加氢生成HCOOH产物的自由能图以及反应中间体的原子结构
如图4所示,作者考虑了三种载体,包括fcc相的Co(0001)、bcc相的Cu(111)和具有单个空位的石墨烯单层。由于强烈的金属-氧化物相互作用,导致从载体到表面团簇的电荷转移增加。此外,Co(0001)和Cu(111)上的(TiO2)4在*HCOOH物种的形成中具有高过电势,吉布斯形成能分别为0.34eV和0.69eV。然而,对于(TiO2)4/石墨烯上的*HCOOH物种,最大吉布斯形成能为0.15eV。因此,具有惰性表面的非金属基底可以用作锚定这些(TiO2)n簇的合适基底,并保持其固有活性和选择性。
结论与展望
结果表明,这些(TiO2)n团簇对CO2活化和H2离解具有优异的热力学稳定性和良好的表面活性,这两种活性都具有低至0–0.74 eV的动力学势垒。这些团簇在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被占用分子轨道(LUMO)之间具有宽的能隙,这使它们能够在紫外线范围内捕获太阳光,从而实现驱动CO2的有效转化催化。它们为通过羧基机制产生HCOOH产物提供了专属的反应通道和高选择性,并具有0.74–1.25 eV的动力学能垒。作者还研究了负载(TiO2)n簇的载体效应,具有惰性表面的非金属基底用作锚定(TiO2)n簇的合适选择,同时保持其固有活性和选择性。该结果不仅对满足能源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通过利用二氧化碳作为替代原料也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信息
Jiaqi Tian et.al Solar driven CO2 hydrogenation to HCOOH on (TiO2)n (n = 1–6) atomic clusters,PCCP,2023,https://doi.org/10.1039/D3CP0347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