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天,简书上各路神仙“掐架”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使我这等常年游离于简书边缘的小白,也能通过简书首页的文章得以一睹大神碰撞的机会。
安静地做了两天看客,愈发觉着有意思。不是因为变态的看客心理得到满足,倒是因为对“吵架”生了些许感想。
百度百科对吵架的描述是:其最常见的起因与表象是双方或多方对各自的错误只字不提,或者相对轻松地一带而过,却用更加强烈,或许更具有伤害性的语言加于他人。“剧烈的争吵”和“伤害性”似乎是吵架的标签,这也是“吵架”区别于“辩论”的关键因素,使我们只要提起吵架,便能凭空生出厌恶之情。
然而,人为什么要“吵架”?
通常的解释是:因为感觉在对某一事件的看法上,别人不理解你,自己觉得委屈,进而将自己的观点带上强烈的主观情绪,再通过激烈的语言表达出来。
那么,既然是观念的表达行为,咱就不得不说说“吵架”的必要性了。当然,这里说的“吵架”跟插着腰骂街的“吵架”是有区分的,请自行鉴别。
一、“吵架”更能直观地表达自己的观念。
通过简书的“吵架”风波来看,此次“吵架”事件的主角并不是骂街的“泼妇”,相反,恰恰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佳人才子。我们都知道,越有文化的人越视吵架如洪水猛兽,因为他们懂得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多时候这种想法便限制了自己观念的有效传达。可能在不被理解时,只是在心里默默念叨:“智障”,便不再理会。
然而,正是因为“吵架”,首先自己想要灌输自身观念的想法得到确立;其次“大战”情绪得到充分激发;再次,不服输的心理成功主导,使得大战愈发精彩,而我等左右摇摆:“嗯,这个说得对。”“哇,这个也说得对……”
正是因为人在吵架时,会不由自主地脱掉某些表象的外衣,激发征服他人的欲望,使得你不得不将自己的观念集中爆发出来,以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在“吵架”的时候,人往往会受到情绪的左右,某些程度上影响了观点的组织和表现形式,使得“吵架”时语言更加直白,更加益于理解,让大街上卖菜的李老三也能听懂。
二、“吵架”能够更好地促成交流。
我常常会给身边的人说:来,我们来吵架吧,包括我那可怕的父亲。我不是变态,因为人不怕吵架,就怕不交流,这一条对夫妻关系的和谐有着很大的作用,当然,胡搅蛮缠不讲理的不在讨论范围。
人为什么要吵架,不过是因为渴望自己的想法得到他人的接受,渴望接受的行为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吵架的表现形式很多时候被误解了而已。
思想有碰撞才有火花,如果你的想法你憋着,谁又知道你是不是心怀鬼胎呢?“吵架”的过程就是一个直接交流的过程,并且吵架的时候人大多处于情绪激烈的状态,这也使人能够将平时不敢说、不能说的语言接机表达出来,以促成充分的交流,使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很简单的例子:小情侣之间吵架,平时和和睦睦的形态被轻松打破,然后互相细数“旧帐”:“你昨天偷偷吃了黄焖鸡不叫我!”另一个一想:“是啊,应该叫的。”虽然嘴上不一定服输,但那一条条“罪状”一定会偷偷罗列在心里,想着以后如何改进,这便让彼此完成了一次有效的交流。
三、在“吵架”中学会反省
除非圣人,人往往都是很自我的,大多数人看问题都只会以自己为立足点,所以才会有“换位思考”的提法。
但是,在吵架时,人往往为取得胜利会利用充分的依据来击垮对手,在别人对你的还击过程中,他也需要找到有理有据且充分的理由才能使你信服,而这些东西是你平时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不到的。
通过“吵架”,别人经历了千锤百炼的思想灌输到你的大脑中,指不定虽吵的激烈,脑子里面却有着醍醐灌顶的感觉呢。同时这些观念也会有效引导你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说不定世界更美呢。
“吵架”结束后,人往往有相对较长的冷静期,冷静期是组织“吵架材料”的重要时期,一般冷静过后,很多人便开始会后悔自己的吵架行为,这也是观念碰撞产生作用的结果。
四、吵架能够使观念进一步提升
“吵架”既是一个思想碰撞的过程,也是一个锤炼思想的过程。吵架过程中,既要寻找材料不停对自己观点进行完善,以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同时也要有效吸收别人的观点进行升级,以达到扬长避短,规避缺点的目的。 就像上次你撞到了门口的电线杆,你就知道一是要带头盔,二是要避开电线杆的威胁一样。
中国历来不缺乏“论战”,文学的论战、哲学的论战等,而每一次论战无一不是自我完善的过程,使自己更强大,更完美,方算是“赢”。
纵观“吵架”种种,“吵架”行为未必不可行,但“吵架”应该艺术地进行看待,在有效表达观点的同时规避人身攻击等行为,尽量减少对他人的伤害,否则就不叫吵架而叫骂街。中国有句古语叫“不打不相识”,也许前人早已看透一切。
以上是关于对“吵架”行为一点粗浅的认识,如有高见,欢迎“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