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成语“高山流水”背后的故事(二):伯牙钟子期知音相会之地考证


大家好:我是草根学者楚子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立志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担负起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使命,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为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今天要给大家解读成语“高山流水”背后的故事之二:伯牙钟子期知音相会的地点到底在哪里


关于伯牙钟子期二人的生世,伯牙不姓俞,钟子期也不可能是砍柴的樵夫,草根已经在上一篇文章中给大家作了详细的解读,在此就不再赘述。今天草根要给大家解读的主要是,伯牙与钟子期二人知音相会的地点。为什么要对二人相会的地点作专门的解读?可能大家有所不知,因为现在有两个地方都认为,伯牙与钟子期知音相会在当地。这两地分别是位于湖北武汉汉阳的古琴台,以及位于湖北荆州石首市的调弦口。

而伯牙钟子期知音相会的地点可以肯定只有一处,那么,要想搞清楚两地之中哪一个最有可能是伯牙钟子期知音相会的地点,草根先简要介绍一下两地的情况。


知音传说

美丽的知音传说,其核心部分是两大情节:一是高山流水遇知音,二是断琴绝弦谢子期。在这两大情节的基础上,才衍生出了其他的一些历史情节。既然是历史就有历史的发生地,然而千百年来知音传说被蒙上了层层面纱。今天人们抱着急迫的心情,希望知道这个美丽的故事发生之地究竟在何处。

伯牙钟子期知音知音相会的历史发源地究竟在哪儿呢?对此,是有诸多争议的。但知音传说的发生地肯定只能有一个,究竟在哪里,必须以史料、史实为根据。

一、汉阳是伯牙钟子期知音相会地之说的依据

关于伯牙钟子期知音相会于汉阳的说法,主要来自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的小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草根现摘录如下:

话说春秋战国时,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郢都人氏,即今湖广荆州府之地也。( 摘自冯梦龙《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时当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 摘自冯梦龙《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子期道:离此不远,地名马安山集贤村,便是荒居。( 摘自冯梦龙《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汉阳地名的来历: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在沔州下置汉津县。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因该地位于汉水之北面,依“山南水北”为阳之意,改汉津县为汉阳县,从这时开始,汉阳这一地名开始出现。汉阳,顾名思义汉水之阳。如果按山南水北谓之阳的话,汉阳应该是在汉水之北的地区。而现在的汉阳显然不是古时候的汉阳,因为现在的汉阳在汉江的南面。今天的汉阳城于唐代621年才建立。也就是说在隋炀帝大业元年,即605年之前并无汉阳这个地名。


武汉三镇简图

汉阳古琴台的来历:

“汉阳说”还有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古琴台这一历史文物的存在。据历史文献记载,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后历代屡毁屡建。最近一次为清朝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请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


高山流水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麓,月湖东畔,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特在此筑台以纪念。

从以上的资料便可看出,伯牙钟子期于“汉阳古琴台”知音相会的依据,主要来源于冯梦龙小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显然其说服力不充分,也是后世最为诟病的重用原因。


汉江入长江口

有些故事,被人们传说得多了,随着年代的久远,就会以假为真。武汉汉阳月湖之滨的古琴台,就是建立在以假为真的基础之上。因为,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只是一个出自着名的通俗小说集《警世通言》里的故事而已。他不足以成为史料的依据。而且汉阳古琴台伯牙钟子期知音相会遗迹,湖北的地方志均无记载也不可考,因此汉阳知音相会说明显证据不足。

在那个故事里,俞伯牙是春秋战国之际的晋国大夫,钟子期是楚国汉阳(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樵夫。古时候一个砍柴的樵夫能懂音律乐理知识也很难让人信服。

从阅读的角度来说,知音文化故事确实深入人心,早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小说是文学艺术,可以帮助我们开拓研究的视野,但不足以能引经据典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再说,知音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琴台建筑在北宋(960年—1127年)时代。时空相隔了一千多年,作为历史传说、繁荣旅游业尚可,然作为历史依据难以服众。因此,把古琴台作为伯牙钟子期知音相会之地,历来饱受争议难有定论。

汉阳的地名始于隋大业二年,即公元606年,春秋战国时根本没有这个地名。所以,冯梦龙民俗小说《警世通言》中关于“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汉阳江口一说,显然没有多少历史依据。

冯梦龙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作为文学故事不失为一篇脍炙人口、精彩生动的经典之作,但以此为据作为历史文化的发生地不具备历史的真实性和确切性。

二、石首调弦口伯牙钟子期知音之说的依据

发生在湖北省石首市调弦口的知音传说,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但近年也受到了少数人的质疑,认为“石首说”与伯牙钟子期知音相会故事联系起来实在太勉强。


但是,草根以为找到历史故事的发生地,还原历史的真相,其意义与作用对当代及后人来说并不亚于历史故事本身。

知音传说的历史发生地“汉阳说”与“石首调弦口说”两种说法,哪一种更切合实际呢?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石首调弦口说”更为可信。

一是有证可查。据康熙年间所编《湖广通志》所引《晋书•杜预传》记载,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驻襄阳镇南大将军杜预为漕运而下令在此开河,因河口位于相传伯牙当年调弦抚琴遇知音之地,始名调弦河,此名已沿用至今达1700多年之久,足以证明知音故事是在此之前传承下来的,这比“汉阳说”早了800年。显然更有说服力。

再如清朝乾隆丙辰年编《石首县志》记载:伯牙从楚都东下,停舟鼓琴于此,弦渐而调之,因以得名。此处为荆江穴口之一,故又称调弦口。

从地理位置上看,石首调弦口在长江的南岸,与春秋时代楚国的都城郢都仅一江之隔,而且石首作为荆楚文化的核心区域,早在春秋时代就已经成为了楚国的大后方,楚国贵族迁居到与都城郢仅一江之隔的石首的开始增多。草根在前一篇文章中已经考证了钟氏在楚国是楚国公族,而且钟氏一族是楚国宫廷世袭的宫廷乐师,那么钟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音也就顺理成章,不足为奇了。种种史迹都指向了石首的调弦口。


调弦亭

清咸丰乙卯年(公元1855年),官府在此设巡检司,置水路关卡,将调弦口更名为调关。明朝著名文人张璧(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王启茂、张权、张维、李永忠、李宗瀚及清朝文人墨客王承禹、汪一元等,均先后以位于调弦口的《调弦亭》为题赋诗作词,而尤以王承禹《调弦亭》一诗广为传诵,现今刻于调弦口雕像石座上。

调弦亭

清·王承禹

昔年流水高山意,此日清风朗月亭。

有客雅能传古调,不知曾得子期听。

调弦亭

明·王启茂

尝闻霜涧上,传得伯牙声。

流水高山调,朱弦绿绮琴。

临高空仰止,怀古独含情。

亭子今还在,风吹青草生。

绿绮,古琴样式。一说为古琴别称调弦亭

位于调弦口的调弦亭

明·张璧

漱石铿铿膝上音,只疑亭馆在江阴。

伯牙流水高山处,子贱仁民爱物心。

日暮松风障薄冷,乌啼夜月水云沉。

洞庭霜月八百里,天籁自鸣幽趣情。

过调弦

明·李永思

调弦江上日初斜,游子重回万里槎。

沙际驿亭京国路,堤边杨柳故人家。

多岐莫解悲扬子,古调谁知有伯牙。

正喜亲帏称寿日,却怜双鬓半成花。

调弦亭

明·张维

朱弦瑶瑟漫知音,一曲高歌万古心。

惆怅曲中人不见,夜深幽咽入江深。


知音相会

而汉阳古琴台就少有这样久远且广为传诵的诗句,所建古琴台也比调弦口得名晚700多年。据此,我们没有理由否认伯牙在调弦口抚琴遇知音一说。

伯牙钟子期知音相会于石首调弦口说,还有一个重要依据就是“伯牙口”这个地名,伯牙口现在是石首调关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据考证这里可能就是钟子期的长眠之地,也是伯牙摔琴谢知音之地。

“伯牙口”位於湘鄂交界处的群山之中,“踹跳登崖,行于樵径,约莫十数里,出一谷口,伯牙站住。”( 伯牙摔琴谢知音)这一谷口被后人称之为伯牙口。 “摔琴台”耸立在半山腰。“摔琴台”一面连接山坡,其余三面是悬崖,面积如一张八仙桌大小,台上可坐四人。据此推测,伯牙当年悲愤至极在此摔琴是完全有可能的。而汉阳“古琴台”现仅存一个地名,伯牙当年寻访钟子期的山口究竟在何处却无佐证。

还有一个重要依据是有口皆碑。伯牙调弦口遇知音的传说在当地已经流传很久,迄今无论你遇到哪位调关人(公元1855年调弦口改名为调关),他们都会津津乐道地向人们讲述这个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故事。


知音相会

综上所述,至少我们可以这么认定,伯牙钟子期知音相会故事的历史发生地,在长江边与洞庭湖相邻的一个江口上,其历史地名应该有“琴断口”、历史人物伯牙、钟子期是一个整体,不可或缺。

伯牙钟子期相会的知音文化是一个系统,包含了传说与史实两大部分,之间既有联系又不能互相代替,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传承至今,需要我们溯本求源,还原历史,遗迹可以传承许多美丽的传说,记载历史的片断,由于年代的久远,加上史料记载的不够详细,是不是历史的真实,其实很难考证。

至于伯牙钟子期知音相会的地点,不管是“汉阳说”,还是“石首调弦口说”,通过草根的这篇文章,希望让大家大致有一些了解。至于认为哪一处更有可能是伯牙钟子期知音相会的地点,相信大家的慧眼,能透过历史的蛛丝马迹,找到正确的答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636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890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680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66评论 1 27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65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45评论 1 27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15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82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34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74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1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02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99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7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17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09评论 2 34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885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家好,我是草根学者楚子。以一种全新视角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简友们的喜爱与关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
    楚子阅读 7,523评论 145 149
  • 中国古琴文化研究 原创 /魏周旺 一、中国古琴文化概述 (一)琴史述略 古琴,我国最早的弹拨弦乐器之一,古称“琴”...
    Eva朱阅读 2,706评论 0 6
  • 中国古琴文化研究 原创 /魏周旺 一、中国古琴文化概述 (一)琴史述略 古琴,我国最早的弹拨弦乐器之一,古称“琴”...
    阿难迷阅读 4,461评论 14 16
  •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古来论交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
    伪文艺孤独患者阅读 298评论 0 0
  • “就算全世界不要你,别怕,还有我疼你,就算黑夜遮住眼睛,不要害怕,我陪你到天明....
    如此如此这般哪般阅读 620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