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馆再次开馆了。
我对于博物馆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还能模糊记得,在我能清楚记事之前,去到湖南省博物馆看的马王堆辛追娭毑(两千年西汉不腐女尸,我们都喜欢叫她辛追奶奶),去到陕西省博物馆看的兵马俑和秦朝战车。
后来,对博物馆的执念越来越深,旅游的时候,有时间的话也会第一时间去到博物馆看看,也看了一些博物馆,这周斩笔,想好好写写那些去过的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
去湖北省博物馆是在出野外采样途中从武汉转车的一场意外和惊喜。
去到博物馆的时候,正巧碰到一波讲解员在进行讲解,很详细的介绍了每一件珍品背后的故事。
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并未在展,但是很幸运的听到了曾侯乙编钟现场展览。
想说一说曾侯乙编钟,最近《国家宝藏》大概是接着《我在故宫修文物》之后又火了一把。看完了第一期的故宫版《国家宝藏》,在B站逛到主题曲《一眼千年》的主题曲《一眼千年》,其中有一个片段,是王刚老师望着曾侯乙编钟鞠躬。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和之所以如此难得是有原因的,总结一下曾侯乙编钟的艺术和技术成就,约莫有如下几点:
一、中国古代音乐艺术成就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 堪称“编钟之王” 。在曾侯乙编钟上, 刻有关于记事、标音、律名关系的错金铭文2 828 字, 加上钟架簴梁(横梁)、编悬配件上的铭文、磬铭文、磬盒铭文, 总字数3 775 字, 其内容是先秦乐律的重要资料, 专家学者称之为“一部珍贵的音乐理论巨著” ,“一部不朽的古代乐律学典籍” 。
二、中国古代装饰艺术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的装饰工艺进入到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在这种大艺术背景之下, 工匠们集众家之所长, 融多种工艺于一体, 运用雕、塑、刻、镂、镶、嵌、错、漆、画、描等技法, 并将其巧妙结合在一起, 力求给人全新的艺术感受。
在曾侯乙编钟中,虎、龙、凤等祥瑞的形象都有所体现,声与形、实用性与艺术性已有机地融为一体。
三、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成就
如前所述, 在曾侯乙编钟上, 有错金铭文2 828 字, 加上其他铭文, 总字数达3 775 字, 其内容是先秦乐律的重要资料, 其表现形式即书法样式也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的珍贵资料, 突出表现了先秦时期中国特别是南方地区书法艺术的高度成就, 其意义不可低估。
在曾侯乙编钟上, 有错金铭文2 828 字,这是文字向书法发展的一个象征。
郭沫若认为: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 或者使文字本身艺术化或装饰化, 是春秋时代末期开始的, 这是文字向书法的发展,达到了有意识的阶段。
四、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曾侯乙墓出土的4 640 余件青铜礼器、乐器, 加上青铜质地的兵器、车马器在内, 所需青铜达10 吨之巨, 消耗的铜、金、锡、铅等金属约12 吨。这些青铜器物造型之复杂, 纹饰装潢之精美, 世所罕见。通过现代科学鉴定, 其制作工艺上, 综合使用了浑铸、分铸、锡焊、铜焊、雕刻、镶嵌、铆接及熔模铸造技术。
曾侯乙编钟令人称奇的音乐性能, 除了来自工匠们娴熟地应用分范合铸工艺之外, 还在于铸造者匠心独具的声学设计。包括声学工艺设计中的钟体结构与声学性质的关系考量,钟体各部位几何尺度与声学性质的关系考量,钟的合金成份与声学性质的关系考量,
当我坐在编钟演奏厅,现场听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有鼓瑟吹笙,琴瑟和鸣。
那一瞬间,好像时空的界限也有些模糊了。
冯光生. 周代编钟的双音技术及应用[J]. 中国音乐学, 2002(1):40-54.
冯光生. 曾侯乙编钟文化属性分析[J]. 黄钟, 1998(3):9-16.
李纯一. 曾侯乙编钟铭文考索[J]. 音乐研究, 1981(1):56-69.
刘玉堂, 张硕. 曾侯乙编钟与中国古代艺术和科技成就[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 59(5):593-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