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一些事情,让我生起一种欲望,总想窥视下当年张爱玲在面对胡兰成时,面对她们感情变迁的时候,说的那一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题记
一、你不懂,我不怪你
刚读完师兄去参加金刚萨埵法会回来写的心得,此刻脸上还挂着泪痕。这篇文章在心里搁着了许久,这期间许多心事,开心的,怨恨的,痛苦的,纠结一一抖落在这里,只因为你以为自己在意的人和在乎的事情,似乎懂得或者又不懂的,所以你最后释怀了,不怪了,然后慈悲了。
偷偷的哭了几次,印象中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引起内心的最大触动了,一直以为自己性情至深是个清冷的人,却不想是这么鲜活的潜伏在俗事里。后来想想,而今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快乐一定会暗含痛苦;喜悦一定隐藏悲伤,真诚一定夹杂着虚伪,正如我们一出生时就知道死亡如影随形。因为世界就是一个分别念的世界,有对有错,有是有非。
我只是一直执着在对的事件里面,去批判错的事情。其实我这么做本身就是一种错误了。突然想起,很久以前问过慧日师父:为什么人会意识不到自身的错误和无明?
慧日师父回答我的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种无明。
我当时是懂非懂。而此刻,似乎有一些的明朗。就如这些日子,工作中,生活上发生的事情,而我因为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无法把控自己的内心,掉入了无明之中,然后犯了些愚痴的错误:愚痴的嗔怨,愚痴的愤恨,愚痴的言行。
如果不是有善知识的力量相续着,我不会这么快跳出来看清楚自己,也不会有这么一段波折而又平静的时光,让我反思和忏悔,更多的是让我成长。
付出是需要代价,当你意愿不够大时,你的付出一旦被认为理所当然,你会觉得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这里是世间角度说的意愿度,这意愿度的支撑点可以是金钱,名利,地位,荣誉或者权利。可是这种意愿度是有限的。
而就我接受佛法教育的认为,这种意愿度如果是发心来摄持,如果支撑点只是金钱,名利,地位,权利或者荣誉,便可测量这心量是多么的渺小。
当你的意愿度不够大时,你的付出一旦被认为理所当然,就会觉得付出的代价更大。而这,仅是说明你内心的力量仅此而已。
我知道我此刻需要停下来,给自己一段安静的时光和空白的空白;抖落满身的尘埃,清理下内心,清洗下灵魂,去观照自己,自己内心潜伏的念头,自己每一丝细微的情感,每一次选择的因缘,甚至每一次不经意流露的语言,它们无常的变化;对我工作的影响,对我生活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我相续中的影响。
如一位师兄说的:有些机缘,宁愿难过,也不要错过。
因为错过,不仅是一辈子,甚至是生生世世。
如果面对某些选择,或许可以给自己一片留白的时间和空间,去清理内心,去洗净灵魂,去观照自己,不要因为错过而留下遗憾,不要因为难过而种了恶因。
不懂你的人,就如莫言说的: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只是清楚,自己是个什么的人,以及自己想要成为什么的人。
只要不伤害别人,就坚定的去做自己就好了。
二、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前段时间做一期新员工的培训,每一次的培训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新的成长。这种成长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表看上:培训的方法,培训的模式或者培训的套路、培训的形态;这太有限了。
我自身有个很重的习气,太自以为是了,觉得自己悟性很不错,在世俗的染缸里还能保留着一点灵气。倒是很希望有个人能挫挫我这习性,免得我为此不小心的虚荣,然后要求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匹配这难得的领悟能力和灵性,甚至恨不得所有的人都跟我一样。
我相信所有培训的老师都会喜欢悟性好的,学习积极主动,开朗有礼貌的学员。我也一样,觉得这样的学员教起来不费心,还能培训得很有成绩感。似乎我们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不是吗?
班上有一个女孩子,领悟力稍微差了些,稍微有些迟钝。虽然人长的很清秀,很有职业形象。但是提问题以及考试的结果简直是考验着你的培训水平,让你咬牙却又很无奈的感到受挫。
也许别人听一遍就心领神会的,而她要听上十遍,甚至这十遍你是变通着不同的角度去讲解的,都还有可能不懂;可也意味着,别人付出一份努力就获得的成功,她却需要十分的努力,加坚持以及忍耐力才可以触碰得到。
我是个很心软的人,不会也不敢随意的去责骂一个学员,尤其是用非常不好听的词语去责骂。这不仅会有损职业形象,更重要的是害怕因果。因为我知道,如果我用语言伤害一个人,总有一天会有另外一个人用这种方式伤害我。按照佛学上讲的,这应该算是感受等流果。我不希望自己遭受这样的果报,更不希望在别人心里留下阴影,甚至影响到她人以后也以这种方式对待别人,这会是很大的罪过。
当时我还把情况反馈给我的上司,之前培训的老师也有反馈这种情况。我们还商量着,如果实在不行,就将她淘汰掉。
在我准备和她沟通这件事的时,发生了一件事情,改变了事情的发展,也改变了我面对事情的思维模式和思维的深度。
因为我是在美容公司工作,不仅做一些专业理论的培训,还会涉及到手法培训。那天试她手法的时候,通过"肌肤之亲",让我敏锐的捕捉到她的性格特点。很细心,很追求完美,但是容易陷入自己的世界里,把自己困在问题里面。
手法练习到最后时,我支开其他学员,很真诚的指出她的性格特征。
我很欣赏她的细心以及追求完美。当我提到她性格中的缺陷时,她沉思了下,坦然的告诉我,她喜欢把一件事情弄透之后再做下一件事情。比如听专业,只要这个原理或者产品没弄懂,就不会选择听接下来的专业知识。这在某方面来说是一种很难得的执着精神;尤其像现在店里存在的情况,做了两三年的老员工总觉得自己已经够了,很不错了,就开始止步不前的现状,是非常需要这种钻研,力求精益求精的执着精神。但是对于一个领悟能力薄弱,刚出社会处于学习阶段的人来说,这种性格特质有很大的风险。这时候她需要的是学习面的广博。
还有一件事,上一个老师培训时一次考试不及格,老师罚她抄五遍,并且对接给我检查。我问她时,还没有抄写。后来让她确定时间上交,在学习繁重时仍然能按时给到我。这点确实让我很意外,很守信用。
我跟她分析了她的性格特质,给到她最中肯的建议,希望她能得到更快的成长。我不是专业的心理师,或者性格分析师,但是洞察一个人的心理是我在培训工作中喜欢并且擅长去用的。只是简单的想,帮助她们认识自己,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式和路径,毕竟自己也是不断的解剖自己,解剖自己的念头,解剖自己的心性,去寻找自己的成长方式和途径。
最后,我忍不住问她能否方便讲讲她的家庭环境,以及成长背景。这驱使自己的一个好奇心。是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成长背景,什么样的因缘,让有这样的个性特征。
最后她没明说,我也没细问。
虽然能让她暂时的待定安全。但是这件事的发生对于我来说就像一个源头。我开始想这段时间,为我发生的所有事情。
工作上因为假期而闹得不愉快的,因为生活琐碎的事情而和舍友计较的,因为不能陪家人而满心遗憾流泪的........
想想,就和这位学员的故事一样。没有对与错,没有是与非,是自己分别念太重,太执着。她们有她们做的理由和因缘,不管是有私心,多疑,或是没有意识到,还是理所当然.......
退一步想,或许在这种因缘和合的过程里,发生了你不曾想到或者她们也没有意识到的经历。或许,这事情里说不定还有你的共业。
也许,这时候,你会懂得。
所以会去释怀,去理解,去宽容。
圆若,你说这是不是生活中的一种慈悲?
相信自己也会有那么一天,因为家庭环境,或者成长背景的因素,或者累世的习气和业力,看不到自己的盲点,而犯下错误,甚至给别人带来伤害。
因为世间的一切,不管是人,是情,还是物;是没有圆满的。
此刻,你的惊醒。就要好好的修,修剪家庭环境,成长背景带给自身的缺陷,累世习气和业力带来的恶因恶缘,修正自己的心性,和每一个念头。
相信所有为我而来的人,和为我发生的事情,都为了惊醒我的觉知,都是为了度化我的。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