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本书的优点:
1、作者抛出了许多议题,激发读者散性思维思考。(这些议题贯穿在产品工作的整个生命周期)
如:
*微博的商业化过程中平衡用户体验和市场收益的决策:
*健身产品如何做社交
*微信为什么不是一个赚钱的产品
*支付宝如何做社交
……等等
2、无畏使用经典案例来验证思维(虽然有的看起来像马后炮但也言之成理且有独特的视角、有的就自己打脸)
3、作者对于社交产品的认知和判断较为合理。在经过几年的社交狂潮,能够冷静分析,实属不易。
4、作者的思维方式很有借鉴意义,角度都较为独到,有自己的方法论。(读者也需要有自己的判断)
缺点在于:
1、几个大的众人皆知的案例产品被反复提及,缺乏新意。
2、虽然全书贯穿了做产品、创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但是体系框架还未形成,内容较为零散,还可以进一步提炼概括。
如果对产品判断力还较为生疏的,不建议全盘接受作者的观点。
此外,想看业内的明里的日常吐槽和从业者都心知肚明的八卦,请翻开此书。
下面的段落会摘抄我觉得比较值得阅读的片段和我的经历中存在空白(或许你也一样)的片段,以至思考。
第一、二、七章是较为有意义的章节,对于产品新人或者在产品的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的人有启发。
第一章:阐述一些作者认为的产品思路和视角
除了基本的工具能力,产品的洞察里是很重要的,每个产品都需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对产品与行业的观察(基于事实与数据)。
这一章分析了互联网近几年的经典案例,如020服务、共享经济、内容型社区,从产品的角度分析其可行性,作者的思路值得参考。
其中提到的有的产品现在还活着,有的已经死了,读者可以通过现实的信息收集验证作者的推断。推断准确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分析能给读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去思考产品决策。
第二章:阐述了“在产品决策过程中,拨开表面看到本质”这种能力的方法及其重要性。
产品的能力的体现往往体现在有自己方法论,并能根据自己的方法论达到目标,明确方向。有时候分析问题的路径和模型,并没有统一的答案。这里不写太多,让1000个哈姆雷特自己感受吧。(如果有1000的话hhh)
第三章:阐述创业过程中如何进行关键决策。
3.1 产品的重要能力
1)产品领域的思考深度(?)、项目经验和技术实力(?)比起工具技能更重要。——这里作者并没有展开谈。
2)数据分析能力和执行力、而不是夸夸其谈。
3.3讲的是如何对项目进行商业化分析,看到第三章,会发现作者的思考角度大多是非常经济学的,说人话就是,作者的核心观点是,如果产品现在或者未来不能赚钱,就没有必要做。
第四章:主要讲述的是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关键问题,其中包含了做产品的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
这章中比较值得一读的是”产品经理作为创业者“的一些注意事项,可能大多数读此书的产品经理都和我一样,还没有作为创业者的经历,这几张的阐述简单清晰,算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了。
4.4 选择合伙人的5个要点
4.8 我创业者
4.9 我看投资人
1、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还是很重要的
2、创业团队的资源互补也很重要
存疑:行业经验是否对于一个产品经理来说很重要?
第五章:主要讲述了和运营相关的一些常用技能和产品策略,如果对这章的主题有兴趣可以扩展阅读《运营之光》。
5.8创业者如何赚钱
1、赚想赚钱的人的钱
2、满足意愿为满足自己需求所付出的人的需求
看到这里要补充的是,作者的观点聚焦于“社交若不能给产品带来商业化的机会,即产品不能从社交的需求中盈利,则这个产品做社交的动力不足,则社交功能相对于其他能够商业化的功能,就会被弱化。(涉及到的章节如5.5)
第六章:前面的章节结束后,创业者的基本工作完成了20%,剩下的20%在于环境、机遇与眼光。
6.1提出了对于支付宝做社交的畅想,虽然有点戏说的成分,但作者的脑洞真的奇大,属于看不出是不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类型。
第七章:最后一张,作者放下了模型与案例,以一个谦虚的产品前辈的身份给作者讲述经验之谈。
此书在我迷茫之时给了我一些启发,许多章节的总结,就是那些年我一个人在加班时、需求被拒绝时、被领导指责时、产品没做起来之时的想法和事后的总结。
此书,也在我苦闷之时让我笑出声。特别是对于行业内,人人追捧的当红产品,人人也有质疑和反对的权力啊。有些想法,和作者是想到一块去了。
并不是说“你行你上啊”,毕竟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经历上亿用户的产品啊,没有拍过电影谁说就不能做影评人呢。
产品思维能力和互联网人开放的心态反而是反击这种观点的有力手段。如果你的产品方法论足够健全,并且能够海纳百川,实时根据情况变化作出调整,这就是对“你行你上“的小人最好的反击。
此前非常迷茫于自己当初进入互联网这个行业的选择是否是对的,现在虽然我仍然在给自己寻求一个平衡的解释,但我至少非常感激在这个行业里遇到非常多愿意分享、愿意解答问题的同行,也解释了很多有想法、有抱负的朋友。
“是同行”的感觉是奇妙的,就像翻开这书的前言
“工作年限长的好处有两个:一是会经理很多稀奇古怪的人和事;二是自己的思路可以通过时间来检验和修正。”
这种“会心一笑”的感觉,就“是同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