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锦江(府河)(坐标:自北向南于合江亭与南河汇流,再向东南流向岷江)
2-1 从成都东门外的码头向南驶向岷江的大船
1909年,一位叫维克多·谢阁兰的法国海军军医(曾做过袁世凯的家庭医生;同时他还有另外两种身份,也是他真正热爱的职业:作家和考古学家)来到成都。在一次考古工作开始时,他幸运地找到了一条大船,从成都东门外的码头向南驶向岷江。他的考古成绩主要是在广元附近,发现了三国英雄鲍三娘墓葬遗址,还早于实际进入考古发掘60 年,确定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具体位置。
2-2 从乐山驶往成都东门的船
回成都的船都是逆水船,
船头上荡。
悠悠的纤绳,
诉说着航行的艰难。
2-3东安南路右侧府河河段
这条潺潺流淌的河流,就是与成都年轮一样长久的府河。过去成都的河床很多,从考古中发现,成都从西到东,从南到北,多处发现过河床。随着岁月变迁,流经成都的河流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有的消失在历史的尘雾里,有的仍然生机勃勃流淌不息,其中有一条就是府河。
府河由于流经的地点不同,因此有了别名。它流经南门市桥,故又名市桥江;晚唐后改道流经清远门,故又名清远江或永平江;因流经油子口又称油子河。府河还出现过一次短时更名,五代时期,王建在成都建都,自立为帝,国号蜀,史称前蜀。王建称蜀为京都,因此也称府河为京江。宋代又恢复旧称,府河或叫府江。
2005年5月,洞子口至江口的府河更名为锦江,与南河统称。从此“府河”这一沿用了两千多年的名字,留在了历史里。
2-4 新东门附近的河道
远处是新东门大桥,常见采砂船忙碌的身影。
花絮——
“天高云淡”来电本编辑部:锦江地志办编纂的《锦江记忆》中,有”俯河环绕半城碧》一文描写唐宋时的成都:涓涓小溪纵横,滔滔大河环抱,好一番“小桥、流水、人家“ “楼船百艘,塞江而至”的景象,真叫人陶醉。
2-5 府河上船工的家
锦江与岷江、长江相通,自然商贾云集,船只穿梭来往,成了锦江中的一道风景。
20世纪80年代锦江的航运已衰微,船工们仍可以打捞鱼虾做生意。船工笑得多甜,锅里的鲜鱼一定味道不错,今天定有好收获。
2-6 洪水中被冲毁的新东门大桥
1981年7月13日,成都在遭遇连续几天的暴雨后,府河暴涨,新东门大桥被冲毁,城区道路一片“汪洋”,低洼棚户区积水达到1米多深。老人们说,这雨是几十年未遇的。
图中市政有关部门正在抢修桥梁。
【史料:民国17年(1928年),辟建武城大街和武城门大桥附近道路,以沟通城内至椒子街交通。】
2-7 红星桥——新华桥一带的河流
采沙船在忙碌,游乐园的摩天轮为城郊结合部注入了现代气息。
【史料:成都游乐园始建于1985年,1986年6月1日正式开放,位于成都市东郊一号桥头府河畔,面积为165亩,是当时我国西南地区唯一以现代游乐设施为主,兼具科学、体育、游乐性质的多功能综合性大型公园。2008年国庆节后关闭(迁往新址)。】
2-8 府河旁东安南路临河民居
东安南路就在东门大桥附近。过去这一带水路、陆路交通都十分繁忙,遇上年关、节气,这一带常常是船来车往,人喊声、车鸣声、船头的相碰声、巡兵的清点声,混成一片。在灯火通明的夜晚,河中船灯点点,游弋于水上,岸上人来车去,码头运货的、做买卖的、唱野班子戏的,来往不绝,好不热闹。
2-9 东门大桥附近府河河道
府河水在堆满垃圾的河床上缓缓流淌。岸边青瓦白墙的小屋倒影,给府河带来了几许快乐。
2-10 活水公园建成前原址(府河旁)
20世纪90年代的府河(府河一号桥与二号桥之间一段),河床淤积,河水在狭窄的河道中蹒跚前行,已不见清澈的身影。唯有岸边枝叶繁茂的大树,彰显着生机。
2-11 活水公园建成前原址(府河旁)
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使原破烂、拥挤、肮脏的沿河两岸,出现了惊奇的变化。坚固的河堤,绿柳拂面的沿河小径,碧绿的草坪,婀娜的树木,娇艳的鲜花……这一切在粼粼河水中映出了妙曼的倒影,让水泥建筑叠加的城市有了绿色诗意。
在成都府河边一号桥至二号桥之间,还专门修建了河水公园。在这个小小的公园里,人们能看到污水变清的净化过程。当鱼儿在净化过的水中欢快地游弋时,那种生态平衡的美好,会扣响你的心灵吧。
2-12 红星桥附近一侧府河
在20世纪90年代的府河两侧,有一些小型工厂的排污口长期直接向河道排污,严重影响了府南河水质。从前河水清澈,沿河居住的孩子们在河里游泳跳水的场景,再也无处寻迷。府南河综合整治让人和水重归过去的亲密有了可能。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