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道歉的对象是纳兰性德。纳兰性德的词《长相思》在统编教材上出现就这二三年的事吧。
他写过不少边塞诗,曾以为他一定在边塞打过仗,带着他率领的将士们。
直到昨晚,小渔村老师讲析他的《长相思》我插嘴说,他与将士们在边陲浴血奋战,后来被老师更正。
老师知识面广,我在一度尴尬之后,加了老师qq,之后老师还作了详解,谢过老师后,我心潮起伏,难以成眠。
再次翻阅资料,研读纳兰和他的《长相思》。
以下来自度娘:作者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1685年7月1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祖籍开原威远堡镇东北的叶赫河岸,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词人、学者。纳喇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
一年后,太子易人,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他是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萦云、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纳兰性德,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3],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清史稿》有传。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后人合称为《纳兰词》。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
纳兰性德20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 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浮生萦云,婚后三年卢氏难产不幸亡故。
纳兰性德,又叫纳兰容若。因为其高贵的出生及虚弱的身体,没有打过仗,而他此次率领将士去山海关,只是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将士千军万马,跋山涉水是为了一场皇家祭祀,至于缘由就不用追究了。
长相思写作背景
创作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长相思·山一程
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
翻译: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长相思·山一程》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扩展资料: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随驾出巡。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纳兰性德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以上资料为小渔村班主任枫林唱晚提供,谢谢老师。
第二个我要道歉的是我们五年级的学生,是因为老师的疏忽,让你们误以为纳兰性德此行是带兵跋山涉水去山海关(榆关)打仗的。
为此,我郑重向纳兰性德和我的学生道歉。
当年,伟大领袖恩格斯还因为鸭嘴兽是卵生胎生问题,误以为鸭嘴兽只是卵生,却不知兽类的它们,又是胎生的而向鸭嘴兽请求原谅呢。
恩格斯对鸭嘴兽的尊重与知错能改的行为成了我写此道歉书的最大动力。于是我揭开了蒙在脸上的帕子,让自己直面于纳兰性德与学生们之间,然后勇敢地走向十字架…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世上的一切人都免不了会犯错误,或认知不足,但是要尽量少犯错误,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这是我的说词以掩饰自己的尴尬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