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就是混个毕业证,学不到什么真本事。”这句话,好常见。
我无意改变这句俗语,只是认为它可以再缩小一下范围。
就像很多人认为富二代都是纨绔子弟,这些印象大多来源于电视剧,而最近播完的欢乐颂中的曲筱销又的确给我们的传统观念一个革命性的刷新。而“上大学,只是混个毕业证,学不到什么真本事”这句话来虽较为接近现实,但多数也是来源于电视剧的烘托。而电视剧中对大学生活的描写,主要是为了收获更多的播放量,因此在剧中把重点较多放在吃喝玩乐等,尤其是富二代之间的娱乐,以此引发群众的眼球。但这以偏概全的描述并不是真实的大学生活,真正的大学生活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启的。
—1—
刚进入校门的我们会积极的去报各种我们感兴趣的社团,以此来增加我们的各种见识以及培养我们的兴趣爱好。在大学培养一下兴趣爱好,如工作无关与、与金钱无关、与利益无关,只是自己感兴趣,这样的经历在社会上是不可多得的,可以说,这是大学的一个特别福利。尤其是对于那些家长管理比较严格或者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学习一个兴趣爱好朋友们,大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在那里有各种各样的协会和社团,有各个级别的教练或者学长学姐,没有社会的纷争,没有高资金的压力,只有和蔼可亲的教练学长学姐们,还有志趣相同的社友们。在社团里每一个人都是一颗耀眼的明珠,每一个人都会发光,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发挥平台,更是可以随时随地和大家交流心得,完全沉醉在自己的爱好中。
—2—
协会和社团不能满足你的兴趣爱好,那么大学的教室便是你的天堂。在大学不是全天有课,那在没有课的时间完全去,可以纯为爱好去听一节自己感兴趣的课。各级名师教授聚集在大学,讲述着你感兴趣的课程,所以让你忘我的陶醉其中。
在大学经常听到“60分,万岁”,大学也真的有只追求60分的朋友们,但不要只看到他们60分的成绩,也要看到他们在各自爱好的领域内的惊人成绩。
如果最后自己大学里的课程都无法满足你的兴趣,你可以去别的学校蹭课呀,大学一般都是开放性的,即使不是本院校的学生,也可以去学校听课或者做其他事情(只要不违规)。也就是说在大学没有你找不到的兴趣教育平台,只有你想不到的兴趣发展。
—3—
大学学到的不只是学习课程,还有思维方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培养出来的,在大学的四年中,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去接触高素质的教授老师们,也可以和高素质的朋友们接触更多高素质的朋友们,并且建立良好的交际圈,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我们的思维会慢慢的发生变化,变得更加理性,更加成熟。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我的好朋友小艾,在中学中她是有名的小老虎,见谁咬谁,一言不合就开撕,撕起来没有人是她的对手。但是在大学的两年训练之后,她变得温文尔雅,落落大方。有胸有屁股的均匀身材,身着一袭红裙,一字一句中透露着大家闺秀的气质,如果没有人提起她的高中,谁也不会将她和小老虎联系到一块。我们好多人都会问她是怎么变成这么优雅的。她总是置之一笑,然后告诉说:“环境不同而已。”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我们不可低估的,且在社会中几乎是寻求不到的。
兴趣、课程、品性等等各方面的影响,哪一个不是我们所希望的。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并不知道、而喜欢的兴趣;你可能会因为喜欢某一个老师的讲课方式而对某一个课程产生爱好;你甚至可能因为周围人的品性良好而在不知不觉中也影响着自己的品性。
在不久前邻居家向我寻求意见,他们家里人并不算多,只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女儿还在读高中,因为学习着美术课程,开销自然少不了。女儿今年该上高三了,儿子刚刚参加中考,成绩并不理想,所以想上一个技校,然而这个技校的花费非常高。不料女儿暑假把所有的东西都收拾了回家,告诉父母“咱家供不起我们姐弟俩这么大的开销,我不上了,让弟弟来上。”我很羡慕姐姐的勇气,毕竟已经上到高二了。我也只是一个在校的大学生,没有什么高明的建议,只是告诉邻居,“您不妨问一问你家女儿有什么爱好兴趣,然后带她去各个一流大学去看一下她感兴趣的社团,并且去深入体会一下社团的活动。”而我最想告诉她:“亲情固然重要,但最好可以取得平衡。你可以高考不作为艺术生考,但一定要上完高中,走完大学。因为上与不上大学,区别真的很大。”
在你的脸上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都说大学是所整容院,这里应该包括“你脸上藏着的,那些你读过的书。”这也是上不上大学的区别之一吧!
中国的确是有很多学生上大学,就是坐等毕业证。但是也请你们相信,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是真的为了想去学习一些东西而去上大学的。而且在大学如果进入良好交际圈,甚至可能出现浪子回头的现象。
以上!